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因素


  摘 要: 笔者通过自编“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职业素质培训问卷”,根据频率分析结果进行调查,初步检测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管理要素的维度结构,分析当前认为较为重要的中职内部质量管理的要素,再通过相关文献分析、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这些要素涵盖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基本过程。
  关键词: 人才培养质量 内部质量管理 相关性分析 专业课程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职业教育迎来了全面爆发性增长的历史机遇,大批高职毕业生已成为加工业的新生力量。十二五以后,随着我国职业院校从规模化发展往内涵发展转变,国家部委出台了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发展和改革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等其他项目的推动下,全国10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学校企业合作订单、现代学徒制、中外合作教育等各种办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由于职业教育与学校所处地理区位、文化背景、产业配套、人口分布等因素紧密相关,各个学校办学自成一体,各有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包括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亿名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工人。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这些学校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文化知识教育,并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分为四类:中专、技校、职高、成人中专。进入21世纪后,传统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越来越近。国家通过改革,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逐步打破部门的界限,促进一体化。统一规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培养目标和人才规范。实施人才培养过程总量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和评价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培训目标(规范)、培训过程、培训系统和培训评估。具体可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培养目标和规格;(2)实现某些培训目标和规范的整个教育过程;(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4)配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和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建立的知识、质量结构、能力及实现这一结构的途径。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特点,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理念。也就是说,在某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预期培训目标而制定的标准风格和操作方法涉及培训目标、各种要素,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估,以及设定目标,培训过程实施,评估和改进培训。
  一、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要素现状调查
  作者通过自编“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职业素质培训问卷”进行调查,初步审查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管理要素的维度结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西,中部地区100所中等职业学校,向校长和教师分发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4份,有效率为87.33%;向业务经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分发了200份问卷,收集了17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8%;向有关政府部门分发了50份问卷,收集了4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共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49份,有效率为88.12%。问卷题目为:①请您谈谈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理解。②请您谈一下对“中职内部质量管理”的理解。③请您列举十项“中职内部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并按照重要等级排序。对第三个问题的第十个分量的答案项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分类,并读取整个内容,并进行语义分离和细化以获得信息。编码包含这两个因素的答案,以实现最大的项目意识。最后,计算各种因素的出现频率,按降序排列,出现頻率较高的前10项(如表1所示)。
  根据频率分析结果,显而易见的是,目前被认为更重要的内部质量管理[1]要素是人才规范,专业课程标准建设,教学整合,课程改革,学术体系灵活,管理灵活,教师能力强,生产性培训,质量评估,“双证书”制度,专业素质培训等。这些因素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它们涵盖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评估系统及实现过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要素的文献分析
  查看中国知识网(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期刊,关键词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共计5112篇。入选近十年职业教育核心期刊(“教育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专业技术教育”参见表2)为研究对象,共380篇。论文总数保证了一定的研究,同时保证了一定的质量。通过对380篇论文中质量管理要素的内容分析和分类分析,最终统计出各种因素的发生情况。按降序排列,选择频率较高的前10项。
  三、中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要素的相关分析
  Spearman与秩相关的要求观察两个变量是配对分级数据,或者从连续变量观察中获得的分级数据。无论两个变量的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大小的大小。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管理问卷调查中获得的因素和文献分析得出的因素,所有都是顺序变量,同一观察的前10个项目按升序排序,顺序是元素的级别。两组变量符合Spearman相关性检验标准,社会数据软件SPSS19用于两组数据。0 Spearman等级相关性测试(结果显示在表4和表5中)。
  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9,当置信度(两侧)为0.01时,相关性非常显著。这就清晰地解释了过去十年来在开放式调查阶段获得的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管理要素和四大职业教育网络核心期刊的文献分析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质量管理要素都是基本一致的。表4列出了质量目标,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教学的整合,课程改革,灵活的学术和灵活的管理,教师的能力,生产性培训,“双证书”制度,质量评估和专业素质培训是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质量目标可以帮助学校合理有目的地分配资源,并实现预期目标;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正是朝着质量目标迈进的有效途径;教学为一体,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学生热爱学习,“做”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灵活的学术体系和灵活的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激发了学生深层学习的潜力;教学人员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生产性培训为学生提供了提前进入企业的平台;“双证书”系统和质量评估是对评估和评估系统的全面和深入的评估和评价。
  通过梳理中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10个内部质量管理要素,作者发现每个要素基本涵盖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基本过程:(1)质量标准制定过程[2]包括人才的质量培训目标和专业课程标准的构建,其中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和关键;(2)资源管理过程包括课程改革,提高教师能力,建设生产性培训基地,这些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3)流程管理包括教学、学习、整合、灵活的学术制度和灵活的管理,“双证书”[3]制度,专业素质培训,其中灵活管理是其他因素管理的基本特征。这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和方式;(4)分析与改进。过程主要包括考核与评价体系,涉及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包含知识考核和技能鉴定)和内部质量管理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包含知识考核和技能鉴定,内部管理效果评价包含学习态度、德育、操行评分、社会实践、企业实习鉴定、奖惩情况等,学习成果的评估是质量效果评估的重要部分。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为不断修正人才培养过程,以期实现更好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

推荐访问:中等职业 因素 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