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重要技术发展分析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和其有关的应用系统现今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的重点,是一种有效的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由于目前在监管过程中仍会有诸多的问题存在,比如像消费者很难能看到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编码,在出现问题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信息追查系统,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最为直接的方式。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对食品安全给出的定义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制作和使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质量则是指食品满足消费者明确或者隐含的需要的特性。就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食品应该是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等任何特定阶段的能力。目前,世界各国为了全面的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都在纷纷的寻求解决的有效途径,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减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让产品实现可追溯管理,快速的追本溯源,有效的控制病源食品的扩散,提高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是保护消费者的有效方式,也是对产品企业的有效自我保护。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现状
  关于食品安全追溯编码。食品安全追溯编码是区别与商品标识专用编码的使用,设立终端查询系统,做到对食品进行全程追溯。而且必须要根据食品安全追溯编码的相关规定执行,除了要与国际标准相符合之外,还要做到与地方标准相兼容,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成立多地区相关联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库,做到实行多个地区的追溯编码信息相兼容。
  关于食品安全的多环节控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是近十年来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涉及到多个环节,组成了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以及最终消费者这样一个庞大的链条。尽管我国非常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对于追溯方面也做了积极的跟踪、学习和实施,但是对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我国的某些企业对于行业监管还不够重视,信息化水平还不够尽如人意,其标准少、指南少、体系不完善,对于追溯编码的识别设施和后台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并不完善,导致流向市场的很多食品实际上并未执行过可追溯性规定。
  关于食品安全的成本与风险。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往往在确立项目时合理估计该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做出理性的选择,做到使利益最大化。所以只有当食品质量安全给企业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或等于企业的成本时,才会有意愿去建立这个可追溯系统。
  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重要技术发展分析
  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支持。一个完善的追溯系统应该至少包括4个部分,即标志系统、数据储存系统、数据采集和传递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中国的物品编码中心首次搭建了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针对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进行商品条码的追溯码查询。但由于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管理才起步没有多久,原先的基层设备薄弱,再加上大多数的食品企业又是规模小、集中度低、分布范围广等,因此就需要政府提供对基层的基金,以及投入产品的设施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可追溯系统的最低端有完整、准确、详细的资料输入。
  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相关的技术体系。虽然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去帮助建立信息档案制度,但是这些条例只是行政效率强,并不具有长效的治理机制,对于企业的分级管理流于形式,基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队伍普遍水平不高,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专业知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构建除了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例如建立和完善关于食品安全的编码、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标准、完善食品包装等,这些都表明在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具体应用中,有很多需要了解和探索的地方,通过支持相关企业利用现代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记录和报告数据的技术和工具保证产品的质量。只有建立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法,尽量与国际接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精确化管理,才能使系统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运行。
  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相关知识宣传。要充分利用现在社会重点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契机,通过媒体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曝光,以此来促进企业自觉维护自身形象,同时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可塑性有关知识的宣传,让人们建立起“追溯”的习惯,建立社会基础,促进整个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维持消费者利益的有力手段,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相关技术去支持体系的建设,是我国现在最应该重视的事情。我国现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政府与企业应该通力合作,以全面的推进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的发展。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计量标准化协会)

推荐访问:技术发展 食品质量 可追溯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