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甲骨文的依法治教理解重构


  摘 要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教育部提出了依法治教的要求。“法”是社会发展高度文明的体现,甲骨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何为“依法治校”,与“依法治教”有何区别与联系,新常态如何理解与实施,本文将在此基于甲骨文立意进行解读。意在鼓励基础教育工作者们提高思想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 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 甲骨文立意 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K87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何谓“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体现,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措施。首先回顾一下党历次重要会议对“依法治国”的论述,而教育部是学校的顶层主管部门,因此其出台的相关文件同时有相同的论述。
  1相关国家政策和法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1999年教育部提出依法治校的要求。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2003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气氛。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2012年1月又发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值得指出的是这是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发布的第一个综合性文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法治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从党的历次会议中可以明确看出,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主旋律、主基调。尤其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成为一种新常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由此也应该成为一种新常态。
  2基于甲骨文的立意
  而何为“依法治校”,与“依法治教”有何区别与联系,新常态如何理解与实施,笔者在此基于甲骨文立意进行解读。
  2.1“依”的解读
  “依”字解读。甲骨文字形“”,甲骨文中“依”与“初”字形相同,疑是“依”字假借“初”的甲骨文字形。我们看一下“初”字解读。甲骨文字形“”。初,一种解读为:被包围。另一种解读:甲骨文=(大,人)+(衣),表示“人在衣中”,即身上穿着衣服。有的甲骨文以“人”代“大”。有的甲骨文将包围结构调整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原始人制衣穿衣,遮羞保暖,开启人类文明。甲骨文中“依”与“初”字形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的位置,由外而内。正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倚也。从人。衣聲。
  笔者以为“依”字包含了五个意思。
  (1)“被包围”。人被包围,人的思想被包围,人的行为被包围。而被包围指的就应该是法。即人,包括思想、行为等不是自由散漫的,不是肆意妄为的,而是在法的限制下生存发展进步。
  (2)“人在衣中”,强调人的进步,主观能动性。人着衣而行,除防寒保暖外,还抵抗了外来对身体的侵害。依法治校,衣服就是法,人应该学法、知法与行法,应该像穿衣服一种主动,并且把法作为保护自己的袈裟。
  (3)“开启人类文明”,人是发展的,体现在文明的进步,而文明的进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战争,是文明的被动推动也是文明付出的巨大代价。人生而自由,但人融入社会,必须与他人相处。而相处之道除了道德,还应该有法来约束。而法治也是反映人类文明的更高层次发展,可以说法治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但绝对是文明更高层次的体现。
  (4)“有外而内”,法绝对不应该是被动学习,而应由人主动地学习与完善。因为法是由人制定,人制定法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人的服务与发展,人发展不同阶段需求就不同,因此法应该随人类的智慧及时更新与制定。而這一过程体现了多数人主动意识与需求,因此人人都应该为法的完善做出自己应有的建议与贡献。
  (5)“倚也”,法一旦制定颁布,人就应该遵照执行,而且应该赋予法无尚的地位与执行力,切实保证法律的尊严,切实保证守法者的利益,成为守法者的依靠与可倚仗的力量。让违法者得到法律的惩戒,付出应有的权利与代价。
  2.2“法”的解读
  法,从氵从廌(zhi)从去,以水之平、廌触不直者去之。后简为法。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目前关于教育的法律条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与《教师资格条例》等。
  2.3“治”的解读
  “治”字解读。甲骨文字形暂缺。说文解字中篆體字“”;六書通篆體字“”。金文借用“辞”或“司”,=(乱,相互辩驳)+(“司”的省略,主持、主管),表示主持公道,拨乱反正。篆文另造会义字,=(水)+(台,另有“臺”指烽火臺),造字本义:开凿水道,修筑堤坝,引水防洪。

推荐访问:甲骨文 重构 依法 理解 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