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举国体制”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发展战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研究的途径也还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些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开始挑战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日益更新下,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制应如何面对,本文通过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劣,从行政法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举国体制”的效益最大化,并清醒认识“举国体制”的弊端,以实现其完美改革。
  关键词:举国体制 优势 弊端 行政法角度
  一、“举国体制”的基本理论
  (一)“举国体制”的含义与特征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去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举国体制”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的,主要表现为:目标高度的一致性,计划管理的统一性,组织实施一体化,政府投入的主力性。
  (二)“举国体制”关注度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相关的文章的数据分析发现近20年来,关于“举国体制”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发表了大最的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进行了论述。按照主题检索方式,以“举国体制”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从1992~2012(2012并非全年文献)的20年间,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出文献6858篇文献。20年来论文发表数量呈递增状态,这说明对“举国体制”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2008年以后,论文发表数量陡然上升,这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奥运会结束以后,关于怎样改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李娜单飞夺得网球大满贯后,竞技体育是否该“单飞”,如何实现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成为争论的焦点。(表1所示)
  二、“举国体制”的优势
  (一)举国体制”最大的好处是能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快速高效。这种体制有利于重点攻关解决难题。北京奥运会的完美举办,”举国体制”可谓功勋卓著。北京奥运会如此庞大的交通、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倘若没有中央和各地方的支持,倾全国之力,很难搞得这么好。汶川地震,在巨大灾难面前,显示出了强大的制度优势。“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面积近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西班牙国土;受灾人口3000多万,超过北欧五国总和;地震破坏程度为建国来之最,重建规模与难度世所罕见。举国体制以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灵活的政策创新,举世独创的对口援建方案,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初步的灾后重建工作,上海当时援建都江堰117个项目,投入资金82.5亿、人员1.2万,其中80多个农民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全部一次性到位。地震后两个月,上海给予特殊照顾,都江堰的辣酱、猕猴桃、茶叶、泡菜等特色农产品,享受零进场费的“绿色通道”,省下1000多万入场费,签了2.5亿合同,进入了上海百联集团旗下各大超市销售。援建方能带来如此多的项目和资金,原因是其地方政府手里掌握了足够的资源——通过援建方政府国有资本和对当地各种产业资本的动员,资源被迅速投放到灾区。出现大的灾害的时候,灾区“交易条件”忽然降低,自救力量大大削弱,这时迫切需要政府出面调动资源,进行干预。相形之下,1995年日本神户阪神7.3级大地震,用了将近l0年的时问才恢复重建。这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
  (二)“举国体制”这种特定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实现特定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即所谓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可以保证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尤其是一些科研航天医药方面,“举国体制”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我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神舟飞船系列的成功发射,探月工程的完美实现,这些举国体制下的成果对我国的军事、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是功不可没的。
  三、“举国体制”存在的弊端
  (一)“举国体制”过度地强化了政府的权力,行政手段是主要管理手段,阻塞了社会参与渠道,抑制了社会参与积极性。比如体育,体育行政行为一般是政府行为或政府行为习惯的延伸。上级行政命令是体育管理最重要的方法。政府文件成为最常见的管理信息,从而使每一名运动员等级标准、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运动员服装和餐饮供应等都需要通过政府文件加以界定或规定。最近探索火爆的娜姐单飞、体育职业化的模式则是对“举国体制”的有力冲击,“举国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正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障碍。
  (二)“举国体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运行机制高度依赖政府的行政职能,其资金保障上主要依赖各级政府拨款、各事业单位间接支持,丧失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低下,对于政治和经济的任何变化都将产生波动和振荡。比如金融,上海的金融创新超常规发展之势与排他政策之道蓬勃发展而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1994年金融改革之后,上海得益于举国体制逐步启动了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在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与政策呼应的企业层面微观层面创新显得相对不足,金融企业创新活力不足。最近沪市暴跌至2000点一下,股市的相当不景气,作为经济的阴晴表,不知道在暗示什么,但这种举国体制下的经济模式弊端日益暴露,亟待解决,因为企业终究是企业,在当前,金融创新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已成识。作为企业,应从企业市场化运作出发,唤醒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励创新在市场化实现金融行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与此同时,提高政府的管理创新能力,减少宏观管理中的行政干预,支持金融企业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1990.
  [2] 贾志强.新时期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9):1 179~1 181.
  [3] 杨柳,刘洋.关于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探讨[J].长沙大学学报,2006(2):1 15~1 17.
  [4] 张杰,杨学东,陈思信. 2008奥运会后举国体制的理性反思与重建[J].安徽体育科技,2011(2):13—15.
  作者简介:陈相龙,男,1986年6月9日,天津师范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法律硕士(非法学)

推荐访问:举国 行政法 优劣 体制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