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分析梅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摘要:地处粤东北山区的梅州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失衡,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不适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投入不够,影响农村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本文从人力资本投入的角度分析梅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梅州市 人力资本投资 农村剩余劳动力 职业教育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下,技能匮乏,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狭窄。
  一、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提高劳动力对技术、信息的读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应用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劳动力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梅州市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梅州市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分析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福建省和江西两省接壤。至2013年,全市总土地面积15876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85.74km2,总人口526.2万人。逐渐形成了以梅江区和梅县区为中心城区,以兴宁、丰顺为次中心城市,以蕉岭、大埔、五华、平远为县城的城镇体系。
  通过对下面的表1-3的数据可知,梅州市在2013年末总人口数量是526.2万人,劳动力资源总量约247.35万人,人力资源比重是49.14%,在适龄劳动力人口中,有在校大学生人数约16500人,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校在校人数约5万人。劳动力资源中城镇劳动力59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23.85%,农村劳动力数量是188.35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76.15%。在劳动力资源中,年龄结构为16-39岁的143.5万人,占58%;40-60岁的103.9万人,占42%;学历结构为初中以下118.7万人,占48%,高中中专中技108.8,占44%,大专以上19.8万人,占8%;接受过职业技能教育的有78.6万人,占31.8%,接受过就业培训的有39.3万人,占比15.9%。
  全市从业人员总量是214.8万人,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只有86.8%。其中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口是105.4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9.1%;在第二产业就业的人口是44.9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0.94%;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口是64.3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29.96%。
  2.梅州市现有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口规模大而不强。即我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规模均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大学程度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则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农村劳动力掌握初级以上技能的人数仅占10%,拥有高级技能证书的人数占比仅为0.5%,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体获得技能证书的比例为13.5%,劳动力技能普遍偏低,影响了就业层次分布。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和区域短缺现象并存。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重超过70%,第一产业吸纳的就业数量仍然偏高,结构上劳动力属于过剩;另一方面,区域内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差异较大,劳动力输出与劳动力短缺并存。
  三是政府统筹劳动力培训与转移的难度增大,企业主动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没有形成,而且劳动力自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三、人力资本投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1.人力资本投入少,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就业竞争力
  在市场条件下,个人更多地要靠自己的技能赢得市场竞争。过低的劳动力素质,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是大量的体力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同时许多地方和部分行业又反映技能型劳动者严重短缺。求职者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而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找到有某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这种劳动力供求间的不平衡,反映了农民工素质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梅州市输出的农民工同样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不能进入技术岗位,大多拥挤在建筑业、简单加工业和餐饮业等行业。
  2.人力资本水平低妨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收益的增长
  收入与人力资本水平呈正相关系:文化素质高的劳动力更容易找到工作、收入水平更高,而文化素质低的劳动力外出后较难找到工作、收入水平也相对的低;受教育年数越高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距离越远,受教育年数越低的流动的空间距离越近;从事较重体力劳动的打工族的文化素质较低,从事较轻体力劳动的打工族的文化素质较高。只要农村劳动力素质没有大的提高,劳动力绝对过剩的状况没有改变,农民工只能接受工资水平极低的待遇,别无选择。因此,若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转移过程中收益的增长。
  四.基于人力资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随着梅州承接转移产业的不断推进,未来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为了解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原有的人才观念,加大对劳动力的投入力度。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推荐访问:梅州市 人力资本 劳动力转移 剩余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