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通过实行西部大开发、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式,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受自然条件、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本文以内蒙古清水河县为例,在对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部分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经济发展 问题 探究
  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为补充。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以其特有的资源使得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提高,但发展依然缓慢。本文,对以清水河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清水河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部,隶属呼和浩特市管,南依长城,西濒黄河。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辖3镇3乡及两个经济开发园区。地处"蒙、陕、晋"经济技术开发区腹地和"呼、包、鄂"、乌金三角开发区内。该县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县可耕地面积70多万亩。农作物以粮食、油料为主,近年来,全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实现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的转变。
  二、清水河县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政策的出台,该地农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增长速度依然极为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恶劣
  该县属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土地贫瘠,主要靠天吃饭。多数乡村地处大山沟壑里,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缺水少电。农业水利设施缺乏,多数地区的公路建设都停留在乡通公路上,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足、效益低下,许多农副产品因为交通不通畅而导致无法外运滞留家中。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该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技术落后。受地形制约,多采用人工种植和收割的方式,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少,没有重要产业来支撑经济持续发展。无论是农业中的农林牧渔业还是农村经济中的其他各产业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产品质量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出现供给与需求脱节的问题,束缚该地农业的发展。
  (三)劳动力素质较低,人才流失严重
  很多自然村落人口较少,教学设施较差,教学质量偏低,劳动者素质低下,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种地只能粗放经营;小农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市场观念意识淡薄;由于农业的经济收益低,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而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
  (四)资金、技术投入不足
  造成生产投资下降的原因:一是财政投资不够,信贷关系紧张,许多农民借钱无门,没有办法扩大生产规模和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而农用物资成本有增无减;三是超前消费制约了生产投资,如农村出现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
  三、改善该地农村经济发展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提高农村经济水平的前提。要加大对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加大农业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投资,满足农民对生产用水的需求,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调整产业结构
  确立以农业发展为主导,提出适合该区发展的战略。发展特色产业,以小米、土豆等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积极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增加其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乡镇企业建设步伐,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值县域建设之际,依托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加快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技能
  转变观念,加强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对务工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生存技能。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人,改善教师生活待遇,提高教师素质,使他们安心教育事业,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应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在农村职业学校开设具有直接实用性的课程,聘请专业人才对农村初级中学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然后教师利用地方课和寒暑假时间并通过实地观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惠农政策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防止政府和企业非法强占或通过不合理渠道购买农民的土地;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及农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放宽农村信贷条件,减少审批环节。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可行的信用担保,制定贷款贴息政策,提高信贷部门的放贷积极性;完善农村扶贫开发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毅.[“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廖卫东,环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陈贵,男,(196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农业局产业办副主任,经济师

推荐访问:探究 农村经济发展 地区 我国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