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


  [摘 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一阶段的医改由于按照企业改革的模式进行,虽然使一部分医院发展状大,但市场化的结果是政府责任的缺失,加重了百姓医疗负担。因此,新医改最重要的特点是要强调公益性,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实现人人享有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6-0076-0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落实好新医改精神,必须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医改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新医改的方向和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市场化背景下的医改,促进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增强了医疗机构的趋利性
  前一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按照企业改革的模式改革医疗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探索了医疗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通过改革,相当一部分医院在政府没有投入或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发展壮大。但市场化的结果是政府责任的缺失,进一步强化医院的趋利性,加重了百姓医疗负担。
  (一)政府投入不到位。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足,功能发挥不到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专科医疗机构生存比较困难。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减政放权和市场化改革,政府对医疗卫生所负的直接责任不断减少;GDP高速增长而卫生总费用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在卫生总费用中财政的投入仅占16-17%(大部分OECD国家75%,其他国家一般50%左右。)。
  (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在现行体制下,公立医院维持运转主要依靠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财政补贴。我国公立医院预算中财政补助所占比重在10%以下,其中县及县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政府补助仅占医院收入的7%左右,有些三级甲等医院政府对其的补贴部分仅有3%,剩下的支出全都依靠医院自筹解决,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存在一些“趋利”现象,从而弱化了医院的公益性。
  (三)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限制较多。目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还受到诸多的限制。一方面来源于卫生部门的主观认识,忽视了社会资本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补充和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客观上对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在规划、规范、引导、监督等各个方面还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五)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市区大医院承担大量基层能够以较低成本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缓慢,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人员溃乏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二、坚持公益性方向,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途径
  新医改最重要的特点是强调公益性,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现实的重大变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新医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百姓在健康权益方面得到实惠。一是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人民群众平时少得病。二是扩大基本医疗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扩大报销范围,使人民群众看病有保障。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人民群众看病更方便。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医保药物实行统一招标配送,规范药品流通渠道,改革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遏制虚高药价,使人民群众治病少花钱。
  (二)坚持改革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重要环节。二是优化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三是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医疗领域,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新格局。
  (三)坚持统筹兼顾,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统筹兼顾就是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的差别,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卫生服务公平公正。就个体而言,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基本、加强基层、夯实基础体现了卫生工作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则。一是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和任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控制急慢性重大疾病和危害因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一是要做到现实与未来相呼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的任务长期而艰巨,需要分阶段有重点的推进。近期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11年,解决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要做到城市与农村相协调。城市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比悬殊,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工作基础差,底子薄,服务能力和水平低。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提高县医院的建设水平,加大乡镇

推荐访问: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 思考 关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