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看南安 工贸侨乡城


  城市名片: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全市土地面积2036平方公里,现辖2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50万,海外侨胞300多万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近年来,南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按照“振兴南安形象,走在全省前列”要求,着力打造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和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市)。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51.3亿元,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1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453元。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市”、“民政工作先进市”和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称号。
  福建省委提出“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后,南安市委、市政府及时把握并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
  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中共泉州市委常委、南安市委书记骆国清说:“四个重在”是省委“四四六一”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部署的深化和拓展,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边学习、边领会、边思考、边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四个重在”的理解,开拓了新的发展境界。比如在持续发展上,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得失的基础上,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实现经济发展、体制创新、对外开放、文化建设、社会和谐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力争重新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标。在提升发展层次上,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质增量为重点,走产业市场联动发展特色道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具体运作中,针对前几年固定资产投资不足、经济增长乏力,我们充分挖掘南安人文优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年”为抓手,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有力地拉动了投资增长,增强了发展后劲。
  在谈到南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时,骆国清说,县域经济必须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只有把区域特色经济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才能提升经济扩张力。我们坚持走产业、生产基地、市场联动发展道路,着眼于发展壮大石材陶瓷、水暖阀门、纺织鞋服、塑料化工、粮油食品、纸品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和培育机械汽配、电子信息、家私装饰、工艺制品等四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了南安经济开发区、泉州出口加工区南安配套园区和滨海、滨江、水暖阀门、粮油食品、家私、鞋业等八大项目基地,同时不断提升中国石材城、海峡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水暖城、中国粮食城、环球家居博览园等五大专业市场的规模、档次和品位,聚集各类生产要素,营造低成本、高效益的产业发展环境,产生了明显的虹吸效应,迅速吸引聚集了国内相关产业的知名企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向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园区化方向发展,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安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水暖生产基地和华东最大粮油加工生产基地,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47.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693家,纳税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增至近20家,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36枚。
  2006年,南安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年”活动,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骆国清说,去年来,我们坚持把抓项目作为抓发展的关键,积极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种大型经贸活动,加强招商选资,着力引进各类项目,2006年共签订208个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达130亿元,成功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和全国行业龙头企业环球石材、高时石材,实现了招商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特别是在项目推进上,制定实施《南安市项目落地考核办法》、《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认真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力度,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着力抓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工业重点建设项目,主动配合抓好泉三高速公路、泉州农产品交易市场、八月湖基地等省、泉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有力促进各类项目快速落地。2006年新开工项目290个,55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150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率同比提高36.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40.2%。
  南安是闽南侨乡名城,在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举创新城市特色,按照“以江为轴、东进西连、北拓南疏、拥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高起点、大手笔推进城市建设。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多方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公司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和其他城市片区修建性详规,提高了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大城市建设投入,相继启动了新行政中心、柳南小区、江北豪园、环城西路片区、市区拦河闸和江滨公园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一批城市精品,山水园林城市的个性特征日趋显现,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市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0平方公里。强化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全国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荣获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扎实推进侨乡特色新农村建设。官桥镇内厝村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村”,康美镇兰田村、东田镇湖山村分别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南安在创新创业创造,推进改革开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骆国清说:我们立足县域实际,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并实施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成立全省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组建2家信用担保公司,建立用地联席会议制度,与外省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信贷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开发,成功推出污水处理厂、市区拦河闸、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三个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石材、粮油食品、水暖消防等3个检测检验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行业电子商务网络等七大科研平台。着眼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坚持把对台合作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充分发挥郑成功故乡优势,加强南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承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业合作交流洽谈会暨首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展洽会,巩固扩大对金门货运直航成果,开通了对金门客运和对澎湖货运航线,对台货运直航成果居福建省和泉州市前列。
  近年来,南安党委、政府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既要关注“物”,更着眼“人”,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全社会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矛盾调处等“四个一线”锻炼、培训、考察、使用干部,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鼓励和引导海内外乡亲中的工商实业人士回乡投资创业,有效地激发了海内外乡亲建设家乡的热情。坚持把软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开展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活动,市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作,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以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壮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就医就业就学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成立南安市慈善总会,筹集创会基金1.7亿元,社会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到发展带来的好处,调动了全市上下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的自觉性,形成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荐访问:南安 侨乡 工贸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