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升益:“沙场”上的“国王”


  2009年,很多企业因金融危机加入裁员潮,但仁创集团却逆势而动,不仅计划招收90名大学毕业生,还一口气招收了50名研究生,10名博士生和3名博士后。
  “我们计划在各省区市都建立仁创产业基地,全面推进仁创沙产业的全国布局。”秦升益说。
  秦升益是仁创集团的董事长,20多年的时间,他一直和沙子打交道,使之广泛运用于精密铸造,石油开采和生态建材三大领域,因而被称为中国工业化形态沙产业的第一人。
  
  点沙成金
  
  1984年,秦升益从南京机械工程学院铸造专业(中专部)毕业,被分配到济南铸造锻压研究所工作。
  研究所里画图搞设计的至少是本科毕业,秦升益自然挨不上边,他只是在试制工厂铸造车间当上了一名技术员。“名义上是技术员,实际上干的就是翻砂工的活。”秦升益回忆说,“抬铁水,一千多度铁水抬着倒,有时候铁水还会溅到脚背上。”
  由于能吃苦,肯钻研,秦升益很快被破格从车间调到了科研小组,做起了研究。
  上世纪80年代,文凭很吃香,研究所同样中专毕业的人都千方百计通过读电大、夜大提高文凭,秦升益却把时间、精力全花在了做试验上。而且,他做的还是一个并不被专家们看好的项目——寻找锆英砂替代品。
  在铸造业中,做模具用的沙子都是来自澳大利亚的锆英砂,当时,一吨锆英砂价格高达1000美元。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寻找替代品,但一直没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秦升益提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设想:用内蒙古沙漠的石英砂来取代锆英砂。他想,石英砂每吨只要10元,如果能替代锆英砂,能省多少钱啊!
  但是,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获得批准,因为实验早已证明,石英砂膨胀率是锆英砂的3倍,加热后容易变形,天生就不适合用来做模具。有专家说,“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的科技人员是傻瓜吗?他们就不知道用十多块钱的东西替代几千块钱的东西?这条路走不通!”可属牛的秦升益不信这个邪。
  秦升益不懂化工,就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化工大辞典,有时候找到的词条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但一看性能正是他所需要的,就把名字抄下来。没有试验经费,他就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材料,利用业余时间做实验。
  1986年,秦升益的第一项成果——覆膜砂技术面世。虽然这种覆膜砂抗高温性能还不理想,但却让石英砂取代锆英砂的梦想部分实现,算是开了一个好头。该项技术后来还获得了国家机械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秦升益酷爱读书,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一次,在研读阴阳五行学说时,秦升益突然获得灵感:如果说膨胀是“阳”,收缩就是“阴”,假如给砂砾表面包上一种能收缩的材料,在砂砾膨胀的同时让它收缩,阴阳相抵,总体上不就平衡了吗?
  按照这个思路,秦升益重新开始了实验。但是,实验的难度完全超出了秦升益的想象。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方,他只能一次又一次进行尝试。一次实验中,烧得通红的炉门弹出,碰在秦升益的左臂上,鲜血顿时模糊了他的手臂。但是,实验正在进行,如果停下来,就会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于是,他咬着牙,按家乡的土法子,抓了一把稻草灰洒在烧伤处,继续做实验。这个用鲜血换来的数据,对秦升益的研究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他的左臂却永远地留下了一块疤痕。
  1988年春天,在经历数千次失败,用掉上万公斤沙子之后,“耐高温覆膜砂”终于研制成功。秦升益背着50公斤样品走进了石家庄水泵厂,一位工厂技术负责人听了他的介绍后很感兴趣。为慎重起见,厂里先试着做了十几个铸造件,结果非常好,没有一个报废。水泵厂领导当即拍板,以3500元一吨的价格订购5吨覆膜砂,用作精密铸造材料。
  秦升益单位领导和同事闻讯后也大为震惊,惊呼沙子卖出了钢铁价。“耐高温覆膜砂”技术填补了国际铸造业的一项空白,1990年,该技术荣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年又荣获国家发明奖。秦升益也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而且荣获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
  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秦升益做成了。
  
  进京创业
  
  “如果一项应用性技术发明被束之高阁,不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它注定是一个不成功的发明。”这是秦升益的一个观点。
  1986年,秦升益将覆膜砂技术转让给一家乡镇企业,但是,与这家企业的合作却并不成功,市场打开后,这家企业甚至连3%的提成都不想支付。合同到期后,秦升益决定自己创业。
  1992年,秦升益走进了北京中关村。
  其实,离开济南前,秦升益的事业发展已经有很好的势头,30岁已获得国家发明奖,单位还给他奖励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日子这样过下去,应该是不错的。但秦升益却不这么想。1991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科技大会时,曾去过中关村,就为看看联想,方正。在秦升益的眼里,中关村才是年轻人创业的“圣地”,自己应该到这里闯一闯。
  但是,当他揣着自己的发明成果,向单位请假,只身来到北京后,才知道创业并不那么容易。“三个月都没办来营业执照。”秦升益说。
  离开家时,秦升益只带了3万多元,为了省钱,他常常以方便面充饥,可他不想就这样一无所获地返回济南。当初出来时妻子就反对,父母也不支持,他是抱着大不了回家种地的决心进京创业的。
  除了生活的窘迫,还发生了一件事儿,秦升益在济南的单位有人告状,要求开除他,状子都递到了机械部。可这一告,坏事倒成了好事。“机械部领导开明,说开除干什么,干脆让他出来办企业,搞产业化。”秦升益回忆说。
  1993年春天,北京长城铸造新技术开发公司在海淀煤厂挂牌成立。这便是仁创集团的前身。
  很长一段时间,秦升益的办公室就是煤厂用来开票的三间小平房,对面就是北大西门。买不起配套设备,秦升益买来钢板焊成了两口直径1.6米的大锅,用路边商贩“糖炒栗子”的做法,撸起袖子自己炒沙子,用于给普通石英砂覆膜。
  第一批产品得到机械部专家和质检部门认可后,秦升益就背着自己的产品到汽车制造厂推销。渐渐地,“小作坊”开始有了名气,前来买沙子的企业,在门口排起了长队。
  3个月后,机械部基金会决定投资40万元,支持秦升益的沙产业,理由是“这个项目前景很好,支持其技术成果产业化也是对整个行业的贡献”。
  秦升益的覆膜砂技术解决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动机缸体等复杂铸件和大口径离心铸造管的生产难题,甚至成为汽车制造国产化(尤其是桑塔纳轿车)的重要推手。如今,国内97%的轿车发动机关键铸件(包括美、日、德、韩等国在中国的独资或合资厂)的生产都已采用了仁创覆膜砂系列产品,一举取代了进口

推荐访问:沙场 国王 秦升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