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和卡米尔惊世骇俗的爱情悲剧:罗丹卡米尔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七件法国国宝级的艺术品分别由七架专机护送到沪作为法国馆的“镇馆之宝”。它们是六幅油画和一尊雕塑――法国雕塑大师罗丹(1840~1917)的《青铜时代》。
  中国民众对罗丹的作品并不陌生:1993年北京举行了“罗丹艺术展”,举世闻名的《思想者》、《巴尔扎克》、《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和《吻》在我国观众中引起轰动,2006年这些传世杰作又在上海展出。2008年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了罗丹的《思想者》,同年,《思想者》复制品入住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罗丹的艺术成就无可争议,但他对他的学生及情人、女雕塑家卡米尔・克洛代尔所造成的毁灭性伤害,让人难以释怀。
  
  卡米尔同两位大名鼎鼎的法国人有亲密关系:举世闻名的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是她的情人;被誉为20世纪前半叶法国文坛杰出人物的著名诗人、戏剧家、外交家保罗・克洛代尔是她的弟弟。本来卡米尔也能同罗丹和保罗一样,被载入世界艺术史册,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卡米尔却被她自己火一般炽烈的爱情所吞噬……
  
  卡米尔成为罗丹的学生
  
  卡米尔1864年出生在巴黎附近的小镇,父亲是个房地产抵押登记官。她自幼就和一般女孩不同,生性不安分,喜欢在家乡的田野奔跑,呼吸泥土的芳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同树木、森林、山丘、巨石交朋友。她从不注意穿着打扮,像个男孩,爱摆弄泥巴,喜欢雕塑,显示出天才雕塑家所特有的对泥土造型的敏感。她总是满身泥垢,把家里的房间弄得很脏。妈妈本来就偏爱乖巧的二女儿,不喜欢卡米尔,这样一来就更让妈妈恼怒,骂她是“疯姑娘”、“野丫头”,然后便喋喋不休地数落起她的种种不是。
  卡米尔同弟弟保罗最要好。保罗小她四岁,是个非常聪明、敏感、充满幻想而又有点古怪的男孩。姐弟俩常常从爱唠叨的妈妈的眼皮底下溜出家门,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纵情嬉戏,讲童话故事、读书、谈心……两个孩子还喜欢登上山峰极目远眺,俯视自己的家乡。
  1880年克洛代尔全家迁居巴黎,卡米尔进入雕塑专科学校,成为雕塑家布歇的学生。在校期间,卡米尔的处女作――一尊老妇的头像,参加展览获得好评,并受到国家美术学院院长的接见。1883年布歇要去意大利,便把自己的得意门生委托给朋友、雕塑家罗丹,请他好好培养这个很有前途的女学生。那年罗丹四十三岁,正处于事业辉煌时期。因为他一向不相信女孩子也能搞雕塑,所以并未把布歇托付的这件事放在心上。
  当十九岁的卡米尔第一次来拜见老师时,罗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女子身材修长,面容秀丽,一双深蓝色的眼睛海水一样,略带几分忧郁。她的嘴也很美,像玫瑰花瓣一样诱人,不过紧抿的嘴角显得有点傲气。一头赤褐色的秀发披散到腰际,浑身散发出美妙的青春气息……总之,这是个美丽迷人而又有几分野性的少女。
  进入罗丹工作室后,卡米尔十分刻苦地学习和工作,罗丹被这个女学生的顽强毅力与出众才华所折服。
  卡米尔虽然年轻,但读的书比罗丹还多。她知识渊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艺术感觉非常敏锐。作为老师,罗丹常有自愧不如之感。不久,师生之间产生了爱情。
  
  初次品尝爱情甘露
  
  花样年华的卡米尔还没有爱过任何一个男人,罗丹是她的初恋。她爱得既专注又狂热。同样,对罗丹来说,他也从卡米尔身上体验到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感情。虽然他是个情场老手,但这次的感受完全不同于以往。
  罗丹1840年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从小喜爱美术,其他功课却很糟糕。1864年他还是个没有名气的穷艺术家时,认识了来自乡村的缝纫女工露丝。露丝当时二十岁,脸颊红润鲜嫩得像一只熟透了的苹果,身材非常健美。她那“农家维纳斯”式的丰满身材,让罗丹萌生了以她为模特做一尊雕像的愿望。他向她提出这个要求,露丝同意了。
  不久,露丝便爱上了罗丹。而罗丹爱的是艺术,至于露丝本人,他觉得她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模特而已。不过他又无力抗拒露丝的热烈感情,终于与她同居,并有了孩子。露丝是个无可挑剔的贤妻良母,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这个家,充当罗丹的工人和模特,把自己攒的钱全部给他用来建立工作室。罗丹对此十分感动,但始终没有答应露丝的结婚要求。
  普法战争期间,罗丹曾应征入伍。年迈的父母卧病在床,幼儿嗷嗷待哺,整个家全靠露丝一个人支撑着。直到退役后,他的成名作《青铜时代》问世,才开始走上成功之路。这些都离不开露丝的支持与帮助。
  由于过度操劳,露丝早就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短短几年间她显得苍老不堪。罗丹经常同那些漂亮的女模特调情,露丝全都知道。她并不十分介意,她觉得他只是同她们随便玩玩,最后还会回到自己身边。
  罗丹对露丝只有感激与怜悯,至于其他女人呢,纯粹是逢场作戏,解解闷而已。遇到卡米尔,才让他品尝到爱情的甘露。
  
  她使罗丹的事业大放异彩
  
  卡米尔既是罗丹的学生,又是他的助手、工人、模特儿和情人。她默默无闻地牺牲自己,协助他开拓艺术事业。进入罗丹的生活中,卡米尔给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而掀开罗丹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新篇章。和卡米尔相爱的初期,他完成了两座大型雕塑――《欧米哀尔》、《加莱义民》。随后,他以卡米尔为模特儿,创作了许多传世杰作,有《晨》、《彩虹女神》、《吻》和《思》等。可以说,卡米尔使得罗丹的艺术大放异彩。
  《思》是一尊极富诗意的大理石雕像,一件美得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一看到它,人们的心就会被紧紧抓住:一个年轻秀丽的女子,微低着头,沉醉在冥想中。那恬静、执著的神情,那忧郁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没有躯体,没有手脚,只有一个头部出现在一块未经雕刻的方石上。这尊头像是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珍品,人们称之为“沉思的维纳斯”。《思》是罗丹以卡米尔为模特创作的,充分展现了卡米尔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凝结着罗丹对卡米尔的炽热爱情。罗丹的一位好友回忆道:“罗丹常常一个人孤独地迷恋着一块大理石,对着它细细揣摩,盘算着,静静地度过几个小时,直到从石料中幻视到美好的形象时才动手。”
  
  无法回避的悲剧性
  
  两人相爱后,罗丹为他的“卡米”(卡米尔的昵称)租了一幢房子,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馨天地。这对情侣如醉如痴,充分体味到人生情爱的神奇与瑰丽。
  然而他俩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潜藏着巨大的、无法回避的悲剧性。
  首先,卡米尔的家庭坚决反对她同罗丹的关系。疼爱卡米尔的父亲在外地谋职,无法保护她。母亲和妹妹本来就不喜欢她,这样一来就更认为她是一个不正经的女人,给全家丢尽了脸。家里人,包括同她最要好的弟弟保罗在内,都十分憎恨罗丹,咒骂他是“红胡子侏儒”、“魔鬼”和“恶棍”。他们尤其看不惯罗丹的雕像《吻》,塑的是一对拥抱接吻的裸体男女,而那女子正是以卡米尔为模特的!妹妹看了气得直跺脚,连声喊道:“羞死人啦!羞死人啦!”母亲向来讨厌卡米尔搞雕塑,当她听说雕塑家要让模特脱光衣服,就吓得浑身哆嗦。如今当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成为一个雕塑家的情妇,她差一点气晕过去……
  卡米尔在家里孤立无援,母亲扬言要将她赶出家门,连保罗都没明确表态要捍卫她。当然,这些对于个性很强的卡米尔来说都无关紧要。为了罗丹,她可以不顾一切;为了爱情,她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重要的是在罗丹方面。
  卡米尔追求专一的爱情,不肯充当罗丹的情妇,她要做光明正大的妻子。可是罗丹却有自己的苦衷――露丝给他的恩惠太多,他怎能抛下这个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二十年的伴侣呢!虽然他对露丝谈不上爱情,对她生的那个没出息的酒鬼儿子也没有感情,甚至没让他姓自己的姓,而是姓露丝的姓,但他无法遗弃露丝母子。不过他又离不开卡米尔,于是便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在卡米尔那儿住一些日子,然后又回露丝那里。
  露丝很快就知道了这一切。她了解罗丹,他对她一贯不忠实,但他和哪一个女人都没有持久过,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这里来。对于卡米尔,起初露丝也暂时采取容忍态度,等待罗丹的回归。可是过去了很长时间,罗丹人虽回来了,心却没有回来。露丝发现,他这次不同于以往,简直像个初恋的小伙子,堕入情网不能自拔了。
  露丝深深感到家庭的危机和自己地位的动摇,因此决心背水一战。她怒气冲冲找到卡米尔,泼妇般地大闹了一通,污言秽语一齐掷向这个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情敌。卡米尔当然也不示弱,因为她知道罗丹并未同露丝结婚,所以露丝没有权力干涉她同罗丹的关系。
  两个女人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肯让步。
  问题的关键在于罗丹。可是罗丹优柔寡断,哪一个女人他都不忍心伤害。他对她们之间的争端采取和稀泥的态度,想让三人和平共处――显然这个想法是荒谬的、不现实的。他只有回避现实,设法躲开那些令他大伤脑筋的问题,鸵鸟般沉浸在他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各自尽展才华
  
  这样的生活让卡米尔痛苦万分。爱情的不如意驱使她发疯般地工作,把全部精力投入雕塑艺术创作中。以前她总是给罗丹当助手,她的才能全都湮没在罗丹的大名之下。如今她独立工作,充分发挥出潜藏的巨大才华。她不仅仅是罗丹的情人,更是一名女雕塑家。在这期间她完成了许多件优秀作品:《华尔兹》、《沙恭达罗》、《成熟》、《健谈的女人》等――1993年北京首次举行“罗丹艺术展”中就有她的两件作品。
  卡米尔多次举行作品展览会,成为国家艺术协会会员。她获得了巨大成功,引起艺术界和评论家的瞩目,她的成功让同她最亲密的罗丹都感到惊讶,并且产生了隐隐的不安。
  在卡米尔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她的不满二十岁的弟弟保罗也开始崭露才华,他勤于写作,有诗集问世。保罗二十一岁那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成为一名职业外交官。自1894年起,保罗・克洛代尔到中国�职,在上海、福州、汉口、天津等地的法国领事馆里担任副领事、领事,兼任西班牙和葡萄牙驻福州领事,葡萄牙驻厦门领事。保罗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对这个东方古国有着深厚感情。他不仅通晓汉语,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并翻译、改写过不少中国古典诗词。在这期间,他著有散文诗集《认识东方》,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闪耀着东方文化的光辉。保罗集象征派诗人、戏剧家和外交家于一身,他与姐姐卡米尔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罗丹的事业此时也正朝着顶峰发展。1891年,法国在文学家协会主席左拉的推荐下,他承担了为巴尔扎克制作雕像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巴尔扎克逝世于1850年,几十年过去,一直没有任何纪念性塑像。左拉推荐罗丹,也是看重他的才华和名气。但是罗丹感到关于巴尔扎克形象的资料太少,决定到作家的故乡图尔去搜集一些资料。他邀卡米尔同行,卡米尔十分高兴。她同罗丹相爱了这么多年,还从未同他外出旅行过。这对她来说,无异是一次蜜月旅行。
  美丽的图尔一片姹紫嫣红。罗丹和卡米尔在那里逗留了一个月,他们一起参观巴尔扎克的故居,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探讨巴尔扎克思想和性格的形成。卡米尔帮助罗丹搜集资料,对巴尔扎克这位大作家进行深入研究。那是一段非常美好惬意的时光。
  
  被摧残的爱情之花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返回巴黎,罗丹便要住到露丝那里去。露丝听说罗丹是带着卡米尔去图尔的,所以罗丹一进门,她便大哭大闹。为了弥补对露丝的歉意,罗丹回来后就一直待在她身边,进行巴尔扎克雕像的艺术构思。
  对卡米尔来说,从图尔回来生活又恢复了原样。图尔之行只是一个甜蜜的回忆,一个逝去了的美丽的梦。她孤单一人,只有用拼命工作来排解心头无尽的孤寂和痛苦。
  一天,罗丹来了。
  “卡米,这些日子露丝身体不好,我需要照料她。”他轻声向她解释道。
  卡米尔没有停止手头的工作,看也没看他一眼。罗丹温存地抚慰她,但她仍不予理睬。过了好一会儿,她听见门响――罗丹走了!她顿时颓然倒在地上,痛不欲生地喊道:“奥古斯特!”
  在绝望与愤懑的折磨中,卡米尔画了三幅漫画。第一幅――人身羊足的罗丹被巫婆模样的露丝用链子牵在手里;第二幅――罗丹和露丝像狗似的交配;第三幅――一个男人和一个年轻女子紧紧拥抱着,身上缠着锁链,面目可憎的露丝在一旁挥舞着扫帚。
  当卡米尔对罗丹深怀怨恨之时,罗丹也并非没有痛苦与矛盾。当他预感到同卡米尔爱情的悲剧性之后,塑了两座卡米尔的雕像,一座命名为《正在康复的女人》,另一座叫《永别》,表现出无尽的悲哀和痛苦。当卡米尔于无意中见到这两尊雕像时,禁不住失声痛哭,为被摧残的爱情之花,也为自己不幸的命运……
  
  结束了一生唯一的爱
  
  罗丹为安顿露丝,免得她搅扰自己,在巴黎郊外买了一幢别墅,让她在那里定居。罗丹潜心创作巴尔扎克雕像,有时在巴黎,有时回郊区。在巴黎他属于卡米尔,回郊区就属于露丝。
  可是卡米尔不愿意接受这种支离破碎的爱情,她感到屈辱。她逐渐感觉她爱罗丹,远远超过了罗丹爱她。这个发现使她肝肠寸断,万念俱灰。
  在经过许多个不眠之夜,历尽巨大的精神磨难后,卡米尔作出了痛苦的抉择:斩断情丝,离开罗丹!
  她走了,就这样了结掉持续了将近十五年之久的缠绵情感,也结束了她一生唯一的一次爱。
  卡米尔走后,罗丹仿佛丢失了无价之宝一样痛心。只有露丝兴高采烈,对罗丹更加百般体贴。
  不久,罗丹的《巴尔扎克》在1898年的沙龙展中展出,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由于这座雕像的表现手法独特,违背了学院派的传统,因而遭到疯狂攻击:“一头海豹”,“一袋石膏”,“一个穿浴袍的疯子”……作家协会否决了这座雕像。一时闹得满城风雨,成为法国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巴尔扎克雕像事件和卡米尔的离去,使罗丹一下子变得老态龙钟。
  离开罗丹后,卡米尔一个人在艺术事业上苦斗。由于深受感情的折磨,她那双深蓝色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忧郁了。保罗已经从中国回来,他事业有成,作品相继问世,声誉鹊起,然而却帮助不了陷入感情泥沼的姐姐。
  早在罗丹工作室时,卡米尔就结识了年轻作曲家德彪西,那时德彪西便钟情于她。她离开罗丹后,德彪西再次向她表示爱慕。他俩年龄相当,志趣相投,如果卡米尔和他在一起,命运也许会是另一个样。然而她却拒绝了德彪西,只因罗丹占据了她的整个感情世界。可怜的痴情姑娘啊!
  1900年初夏,巴黎世界博览会举行。罗丹专辟了一个展厅,展出自己的全部作品。琳琅满目的雕塑震惊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尤其是卡米尔的几个头像,吸引了许多观众。虽然其中不少人知道卡米尔同罗丹的特殊关系,但绝大多数观众对此一无所知,他们被卡米尔头像散发出的魅力深深打动。
  通过这届世博会,法国官方不得不承认罗丹的艺术创作了。荣誉接踵而来,花甲之年的罗丹应接不暇。然而荣誉并不能填补他内心深处感情上的空虚。
  失去卡米尔,罗丹也失去了一生唯一一次真正的爱情,沮丧与颓唐使他一度堕入醉生梦死中。
  
  爱情将她推向深渊
  
  更悲惨的命运在等待着卡米尔――不幸的爱情终于将她推向毁灭的深渊。她精神一度失常,常常穿着稀奇古怪的衣服,打扮得像个小丑一样出现在衔头和她认为会有罗丹出现的场所,还砸碎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雕像,然后让人把碎片扔掉。保罗对他的姐姐这样写道:“尽管她才华过人,但对她来说,生活里充满了这么多的失望和烦恼,以至于这种生活的延续让人没有希冀。”
  卡米尔生病的消息传到罗丹的耳中,他焦虑万分,很想前去看望。但卡米尔的家人十分憎恨他,把他视为卡米尔患病的祸根。罗丹只得委托一位朋友去探视。那位朋友去过后回来告诉罗丹说,卡米尔面容憔悴,神情冷漠,当他提到罗丹的名字时,她似乎根本不认识这个人……
  1913年乍暖还寒的春天,朋友脸色阴沉地跑来告诉罗丹:“卡米尔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罗丹骇然失色,急切地追问卡米尔的情况。
  朋友说,卡米尔的精神崩溃了,父亲刚刚去世,母亲和弟弟便强行将她送进精神病院。听到这些,罗丹心如刀割,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年的酷暑盛夏,罗丹又得知,卡米尔被转到了臭名昭著的蒙特维格疯人院,过着非人的生活。她不断写信请求亲人们将她从这个人间地狱里解救出来,但是家人对她的要求漠然视之。
  卡米尔的命运震撼了罗丹,他受到良心的谴责。不过他又为自己开脱:卡米尔天生多愁善感,她的眼睛向来就隐藏着忧郁,他并非是造成她不幸的唯一罪人。想到这里,他略为轻松了一点儿。
  但卡米尔的遭遇对罗丹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他骤然变得衰弱不堪,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已近――这是上帝的惩罚,他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
  他很喜欢设在比隆公寓的那几间工作室,于是向政府提出,愿把自己的全部作品献给国家,唯一的条件是请求国家允许将比隆公寓建成罗丹博物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件事便被暂时搁置了。
  “我的妻子在哪里?”
  1916年,罗丹罹患脑溢血,瘫痪在床。有时他神志不清,甚至认不出露丝来:“我的妻子在哪里?”
  “我在这儿,亲爱的,”露丝温柔地亲吻着他说,“我不是你的妻子吗?”
  “是的,而我那个在巴黎的妻子如今怎么样啦?她还有钱吗?”
  卡米尔的形象不断出现在罗丹的幻觉中,有时是她第一次来工作室时的样子――青春焕发,光彩照人;有时是同他一起在图尔时的神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两眼闪烁着动人的光辉;有时又是她离开他时的模样――一袭黑衣,脸色苍白,眼神呆滞,充满哀怨……
  当罗丹清醒时,他意识到,他同卡米尔的情缘已成为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恨。他内疚、懊悔,心在抽泣。这个巨大悲剧正是罗丹晚年没能再创作出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
  
  悲惨结局
  
  政府终于接受了罗丹的捐赠,同意建立罗丹博物馆。罗丹提出要给露丝支付终身年金,而政府认为,他同露丝并未登记结婚,要解决年金问题须补办结婚手续。罗丹无奈,只好同意,露丝喜得眉开眼笑,坚持要举行婚礼。1917年1月,这对共同生活了五十二年的伴侣正式结为夫妇。婚礼上,罗丹神情恍惚,卡米尔哀怨的面容总是出现在他眼前……
  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食物、燃料和日用品奇缺。尽管生活艰苦,露丝仍为自己的梦想终成现实激动得老泪纵横。仿佛是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幸福,她在婚礼后的半个月突然去世了。那几天奇冷,没有取暖用煤,室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有一天夜里罗丹不断咳嗽,露丝将被子、毛毯都给罗丹盖上,自己却冻僵了,清晨她停止了呼吸。
  露丝的猝亡对罗丹又是一个沉重打击。他没能支撑多久,于这年11月病逝。
  而卡米尔则在疯人院中苦熬岁月――如果不是十九岁那年遇到罗丹,她的后半生也许不致如此悲惨。她有着炽热的爱,惊人的才华,执著的追求,却迷失在情感的旋涡之中。
  在疯人院里,这位女雕塑家没有任何雕塑工具和材料,只有一件束缚疯子用的紧身衣。她不断给家人写信,诉说疯人院的可怕生活,急切要求离开那个鬼地方。从她的信看,她神志正常,头脑清晰,不像个精神病人,可是母亲和弟弟保罗就是不肯把她接回家。
  卡米尔在信中流露出对罗丹的恨,由巨大的爱转化成的巨大的恨。她认为自己之所以被监禁是“出自罗丹那魔鬼般的脑袋”,她断言:“他必然在死后也将我抓在他的魔掌中,就像他生前抓住我那样。而我必然在他死后遭受痛苦与不幸,就像在他生前遭受痛苦与不幸那样。”
  经受了三十年疯人院生活的折磨,卡米尔已经面目全非,谁还能辨认出她就是《思》的模特?谁还能找到她当年倾国倾城的风采?
  1943年10月19日,由于饥饿和寒冷,卡米尔悲惨地死在疯人院里,终年七十九岁,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
  而保罗的事业一帆风顺,1947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保罗1955年逝世,法国政府在巴黎圣母院为他举行了国葬。姐弟俩的结局,有着天壤之别。
  多少年后,克洛代尔家族的成员想要寻找卡米尔的遗骸。但他们接到公墓办公室的答复说,埋葬卡米尔的那块墓地早已因公征用,她的墓已不复存在,她的遗骸再也无法找到。■
  (责任编辑/吕 静)

推荐访问:惊世骇俗 悲剧 爱情 罗丹和卡米尔惊世骇俗的爱情悲剧 罗丹的情人卡米尔 罗丹的情人电影未删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