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故事 [读书是一种风度]

     读书是一个与书、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互有发现,互有证明,互有质疑,互有补充。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有所发现。而生活的魅力之一,是能够通过生活对书有一些自己的解释、自己的发挥。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教育的手段,读书还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风度。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读书可以是很功利的,目的非常明确的。比如说我要学开汽车,就找一本关于驾驶和汽车构造的书;比如说有人要做股票,那么就读一些关于证券的书。这是可以的,但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读书积累的人,完全可以把读书看做是一种享受。好比你的脑子里面,你原来看似很普通的一些事,但是到了书里面,这些普普通通的事就呈现出来了它的魅力和光彩。
  读书的风度还在于可以让我们把一个很普普通通的常识性的东西,而且是不言自明的东西,变成哲学,通过书本变成高深和诱人的思考。这让我们感觉到老子两千多年前的脑壳长得真好,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书,也上不了网,也没有汽车,他连马都没得骑,骑牛,但是他的思维很发达。
  古代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暴君,不允许别人进他的城堡,对外地来的人每天早上都要问你来干什么的。如果那个人说的是谎言就要把他淹死,如果他回答的是实话就要把他烧死。后来有一个少年就很聪明,他说我是准备来淹死的。这句话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说你如果认为他说的是谎言的话,你就应该把他淹死,可是一淹死他就变成实话了,这样就要被烧死。让我们想想,一切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的话,都包含这样的结果。
  有一本书中讲到历史上有一个说谎辩论,意思就是说我说的全是谎话,如果我说的全部是谎话,那么我说谎本身也是谎话,那就意味着我说的全是实话。如果我说的全是实话,那也意味着我刚才说的全是谎话,如果我说的确实是谎话,那么我刚才说的全是谎话那也就全是实话。很多东西全肯定还是全否定都会带来悖论。当你进入一个思量和智慧的活动之中的时候,你太快乐了,这种快乐是别的快乐所不能代替的,它是思辨与智慧的享受,道德理想主义的享受。
  读书还可以带来一种审美的快乐。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类只要按照美的原则来构建自己的世界,好多东西都是美丽的。一个球打得好的人,他写打球的书也应该是美丽的。同样一个意思为什么有的说得那么美丽,有的说起来就那么拙笨?孔子讲“曲肱而枕之”,而一个不会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他是很难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为什么说读书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呢?如果一个人安安静静坐下来,每天能够读上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书,我觉得他整个精神面貌都是不一样的。他能够使自己的心静下来,能够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急于去炒作自己,不急于去争夺那些个人的利益。顺便说一下,因为网络非常发达,有人提出来目前网络阅读正在代替书籍阅读,我个人认为浏览网页也是种阅读,我不排除浏览网页,尤其是查找,在查找书籍时网络很方便,不过也有一些深奥的东西在网络上查不到。但是书就不一样,因为当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高的专注、平静和思考,这是无法否认的。
  还有一个东西,我们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就是遥控器。它有各种非常方便的功能,看电视的时候,用遥控器远远一按就行了。但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就有学者认为遥控器容易造成青年人的浮躁、不专心和不负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得益于遥控器的方便,他会不停地更换频道。“文革”的时候我在新疆,全新疆就一个电视频道,还经常会发生故障,要不就没有,或者经常会停电。那时候看过什么电视,我很清楚,比如说《红雨》、《春苗》、《决裂》。而现在的人可以到处换台,一晚上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看了什么。像那个美国人说的那样,遥控器造成了新的一代人缺失专注,什么他都来回地换,什么他都记不住,工作他要来回地换,房子他要来回地换,配偶他要来回地换。他说得对不对我不知道,但至少可以从另一面印证,如果你读不下书来,你的风度、教养会大打折扣。书生气在中国有时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我觉得适当有一些书生气是可爱的,一点儿书生气都没有的人我也就只能敬而远之了。

推荐访问:是一种 风度 读书 读书是一种风度 民国风度读书笔记 民国风度读书笔记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