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容

  祖国的最东面有一座美丽的宝岛,她的名字叫台湾。岛内居住着一群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的人口总数已接近5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2.1%。他们勤劳、智慧、敦厚、朴实、处处显,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时值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素有“台胞之家”。之称的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于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1月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祖国大陆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展览。
  展览持续了15天。丰富的人文内涵、漂亮的服饰展示、仅存的族群实物,还有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精彩的原生态歌舞表演、全国台联机关工作人员独特的兼职解说,令观众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有观众在参观现场的留言簿上这样写道:这次展览无疑给我们巅补了一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知识课。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肯定展览活动
  
  就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时,全国台联适时地举办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关心和肯定。
  1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应全国台联邀请,来北京出席“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开幕式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访问团一行。
  贾庆林指出,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抗御外敌入侵的斗争中,不畏强暴,奋起抗争,是中华民族尊严的坚定捍卫者:在开发建设台湾的实践中,筚路蓝缕,守望相助,是宝岛台湾的重要建设者:在发展两岸关系的历程中,奔走两岸,联谊沟通,是两岸交流的积极促进者。事实充分证明,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繁荣兴旺作出了杰出贡献。
  贾庆林强调,在去年大陆汶川大地震和今年台湾“莫拉克”风灾面前,两岸同胞携手互助。患难与共。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同胞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就一定能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贾庆林表示,当前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为台湾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空间。希望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参与两岸经济合作,共享交流成果:推进文化交流,融洽同胞亲情:把握发展趋势,致力民族复兴,多做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事,多做有利于两岸同胞福祉之事,多做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之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出台湾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12月23日,贾庆林主席还专程来到民族文化宫,观看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各族群头目、长老50余人陪同贾庆林主席一起观看展览,并介绍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贾庆林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展出的各种照片、影片和实物,不时地驻足仔细端详,还和陪同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现状。
  贾庆林在观看展览时说,台湾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源,希望台湾少数民族同胞们积极投身两岸文化交流,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以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姿。使两岸的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传承创新中共同进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牢固精神纽带。贾庆林主席原定30分钟的参观延长到一个小时。
  贾庆林主席会见台湾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访问团一行和观看“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等一同参加了会见和观看展览。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国务委员戴秉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蒙古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台联名誉会长张克辉等相继来到北京民族文化富展览馆,观看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
  
  大陆首次全面系统地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
  
  12月21日,全国台联举办的大陆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拉开帷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等为展览剪彩。来自岛内的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14个族群的长老头目、艺术团体,以及两岸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在京台胞等5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林文漪宣布展览开幕,梁国扬致词。
  梁国扬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历史上,台湾少数民族为抵御外来侵略、捍卫祖国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今天。越来越多的台湾少数民族乡亲参与到两岸的交流交往中来,为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台联举办这次展览,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大陆同胞了解台湾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从而促进大陆各界与台湾少数民族交流互动、互利双赢,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本次展览是祖国大陆首次举办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大型主题展览。展览共设“历史馆”、“文化馆”和“生活馆”三个展馆,向大陆同胞揭开台湾少数民族神秘面纱,展现了台湾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
  历史馆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台湾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以及有关重大事件;文化馆展示了现存于各族群的社会组织、岁时祭仪、服饰文化、音乐舞蹈等传统习俗,包括带有浓厚台湾特色的出草猎头、祭奠巫术等引人入胜的奇异风俗:生活馆则展示了台湾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狩猎渔捞、屋舍建筑、工艺制作等方面的生活器物,以及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鹅銮鼻等地秀美的部落风光。展览期间,一批台湾少数民族艺术家还为观众献上原生态的民族歌舞表演。
  此次展览所用图片资料上万幅,影像资料40多部,实物400多件,最重达300多公斤,全部从岛内运来,不少已成为孤品。
  
  主题酒会歌舞晚会异彩纷呈
  
  开幕式当天,为配合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览,进一步扩大展览的宣传影响力,主办方全国台联傍晚时在全国政协礼堂还举办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主题酒会和台湾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晚会。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全国台联创会会长林丽韫,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等出席了晚会。台湾少数民族14个族群的长老团成员、台湾少数民族部分民意代表,台湾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以及部分在京台胞等也到场观看。
  梁国扬在晚会开场时作了简短致辞。他说,希望通过台湾少数民族原牛 态歌舞晚会和今天开幕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让大陆民众更加认识和了解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和文化,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同胞情意,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这是一场倾倒近千名首都民众的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歌舞晚会。晚会主题为《魅力台湾少数民族》。晚会在台湾海星高中原住民舞蹈队和原乡舞蹈团《迎宾舞》的欢快节奏中拉开了序幕。随后是原舞者带来的《卑南南王部落传统年祭乐舞》,其宏大的场面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让现场的观众为之震撼。再下来,原乡舞蹈团带来的《舞跃情缘》、台湾海星高中原住民舞蹈队的《Malalikid丰年祭》,以及原舞者和原乡舞蹈团共同带来的《蒙古族歌舞》,更是以婀娜多姿的神韵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优美动作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尤浪・尤干《泰雅古调一祖先的足迹》的表演。旋律优美,意境悠远,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民族歌唱家张小芳和原舞者的一曲民歌《布农歌谣》,以及施秀静的《达悟歌谣一愿您满载而归》,则充分表达了台湾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最后压轴的是由全体人员共同表演的大合唱《我们都是一家人》,再次展现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演出非常成功。台湾歌舞团艺术家们巧妙地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让观众们仿佛亲临充满民族风情的台湾少数民族部落。进而得到了一次酣畅淋漓地美的享受。而演员们热烈奔放的舞姿,明快洒脱的步伐,再现台湾少数民族火热的性格和多彩的生活景象,让全场观众受益多多,更不时地为台湾少数民族的智慧和勤劳而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有幸观看到节目的观众纷纷称,他们通过这场晚会更多地了解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也引起了他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关注和浓厚兴趣。他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去台湾旅游。亲眼目睹台湾少数民族人民的新变化。
  
  两岸专家共议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12月22日,在北京贵宾楼饭店,继“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开幕式、主题酒会、原生态歌舞晚会之后,主办方全国台联再次组织“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使得这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览活动渐渐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教授,台湾原住民教授协会理事长蔡中涵教授等30多位两岸专家学者欢聚一堂。他们都是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专家,对少数民族议题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本次研讨会上他们就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台湾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两岸少数民族交流现况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等也出席了研讨会。梁国扬在开幕辞中说,不断增强海峡两岸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岸各方面共识的基础。全国台联希望能够借此研讨会的召开,为两岸少数民族学者开展交流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学术平台,能够切实推动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发展,共同弘扬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联系,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乡亲组织,关心、帮助和服务台湾乡亲,是全国台联应尽的职责,也是第一要务。
  正是基于这点,这些年来,全国台联加强与台湾少数民族的联谊。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组团到大陆参访、交流、座谈,举办了多期台湾少数民族才艺、烹饪培训班,2009年5月在海峡论坛期间曾专门举办了“促进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座谈会”。不久前,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还亲自率团入岛赈灾和慰问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并同受灾地区的乡亲代表和参加重建工作的专家学者一起,就台湾少数民族事业发展问题进行座谈。
  为更多地向大陆同胞介绍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及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密切两岸同胞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进一步探讨了当前形势下关于两岸合作推进受灾部落恢复重建、发展部落深度旅游、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原生态部落文化、落实台湾少数民族事业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销售等议题,研讨会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在闭幕式上所言。此次研讨会学术水平高、气氛热烈、成果显著,共收集了21篇有价值的相关论文并汇编成册。无疑,这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受到了两岸各界的关注,为两岸少数民族专家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台湾原住民族教授协会理事长蔡中涵也表达了台湾与会专家学者的心声。他希望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活动能够常态化、多样化,希望两岸专家学者今后继续加强交流,深入思考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最后,他还风趣地说,“我们很愿意被你们研究”。
  
  在京媒体纷纷聚焦展览活动
  
  在全国台联的历史上。被媒体如此长时间地聚焦、如此高密度地关注、如此陷入“重重围困”。也许为数并不多。不过,好在这是喜人的聚焦、兴奋的关注、有点还想的“重重围困”。
  在“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开展的一个多月前,即2009年11月初,有些媒体记者就“嗅”出了全国台联即将举办一个特别的展览,且这次展览是祖国大陆首次全面系统、原汁原味地介绍台湾少数历史文化的展览。霎时,承担这次展览宣传工作的宣传组几位工作人员手机立时成了“进攻的对象”。原本待新闻发布会之时才准备向社会公开的新闻,很快便成了“旧闻”。
  尽管如此,2009年12月11日,当“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新闻发布会如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时,近百家媒体的1 60多名记者还是成群涌进了台湾厅。这是一次时间“超长”的新闻发布会,缘由就是这次展览亮点太多、知识太多、要报道的太多,即便是在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介绍完展览情况之后,记者们仍不解渴,仍围着这次展览活动的新闻发言人陈海舟和陈小艳,不停地问这问那。而本身就是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并着十分漂亮的泰雅女服的陈小艳,更成了摄影记者镜头前的精彩焦点。
  这还不算,记者们还不解渴。12月14日,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中国台湾网、海峡卫视等16家媒体,联合采访了这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主办单位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当梁国扬更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全国台联举办这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活动的重大意义、目的及未来打算之后,媒体记者还就其关心的展览活动具体细节、在两岸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全国台联今后的工作打算等问题。与梁国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可见,与其说这是次媒体记者们的联合采访。倒不如说是梁国扬与媒体记者之间就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些问题展开切磋。
  12月21日,“台湾少数民族历 史文化展”正式开幕。而来自岛内参加开幕式的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1 4个族群的长老头目和艺术团体等人士一时间更成了媒体记者聚焦采访的对象。接下来的各种活动,主题酒会、原生态歌舞晚会、研讨会和一些交流活动,记者们都紧紧跟随,活动办到哪里。他们的镜头就跟到哪里。他们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全方位地报道“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活动。让大陆同胞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这位重要成员的点点滴滴。
  作为媒体,大家十分清楚,仅有动态性的新闻、滚动式的新闻,仍难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渴求。于是,在“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整个活动期间,一些媒体利用各种延伸形式,对“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实施纵深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网、传媒中国网等媒体开设展览专题。随时播报和关注展览的各项活动:《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团结报》等开设专版,详细介绍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北京交通台邀请了新闻发言人到演播厅与观众现场对话互动,让听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此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风采。
  而在京发行量一直居于榜首的《北京晚报》,其知名品牌栏目五色土副刊更是挤出版面,以“宝岛传说”为题设专栏。连载台湾少数民族美丽而传奇的故事。副刊部主任洪岩发自肺腑地说,台湾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宝岛,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办得真不错,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薄力,让更多的北京市民熟悉、认知宝岛上那群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台湾少数民族同胞。
  
  观众为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勤劳勇敢感动
  
  “博友老北上了博客,参观民族文化富的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今天上午我一早也去了。那儿前几十名还有小礼品呢。是个民族背包。我照了一些相以后,忙中出错,相机摔了一下,相机没事,储存卡坏了,我还不知道,照了半天都没照上,真扫兴。只好打道回府。下午我不甘心,换了储存卡,又去了。这回因祸得福,得到了漂亮的免费门票,印刷非常好。台湾少数民族14个族群一个族群一张,1 4张一套。我很兴奋,在那堆门票里(领奖品留下的)找到9张不同的。还缺5种,我又跑到领票处,希望补齐,一开始那人还算通情,又有两人也要,就有些烦了。我厚着脸皮,连说带换(与领到票的人换)总算凑全了。真的是件令人高兴的好事。展览会上还有大屏幕放台湾少数民族的各种祭祀仪式,能很好了解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真的值得一看。我们对台湾了解的太少了,对岛上的少数民族更是缺少了解,那儿的解说员很不错。抗日时岛民的抗日活动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今天晒入场券。明天晒展览中的老照片和实物。这套入场券连那旧相片也是不同族群的。真的很捧。”
  这是网友随风在博客上的一段留言。很随意但非常真和纯。
  这种真和纯。连日来在每天都人流如潮、络绎不绝的北京民族文化富,俯拾皆是。这种景象已经好长时间都没出现了,文化富的工作人员如实地告诉记者,这可能是宣传的效果吧。连续多少天网络、电视、广播、报纸都有关于这次展览的报道。还有的人说是通过汽车和小区的广告看到的。
  其实,真正令首都观众动心和要来的理由,还是对台湾少数民族本身的神秘感。不少来参观的观众。当置身于展览之中。当听完身着台湾少数民族各族群短衫套褂、色彩斑斓的全国台联兼职解说员的精彩解说,当看完3个展厅的全部展览内容,观众们想到的不是急急地匆匆离开,而是想立即把观后的心中想法留下来,于是,摆放在展厅左右方的留言簿,便一叠一叠地厚了起来。
  这时,打开一本留言簿,就是打开无数观众心中的感动。就是打开观众对这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最高评价,就是打开大陆同胞对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深深想念和无限关怀。
  “没想到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少数民族兄弟,他们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他们既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又要同来自外来力量的侵略者斗,世世代代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在岛上艰难地生存了下来。他们这种顽强的生存意识真值得我们学习和感动。”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观众这样写道。
  “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在抗日时期表现出的不怕死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位观众一语中的地把心里话写了出来,觉得还不到位。在后面连连又打了3个“!”。
  “愿两岸少数民族同胞携手并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与此同时,在“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上,有不少观众还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各种心愿。一位73岁的老人,向工作人员不时地询问宝岛台湾的有关情况。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去台湾看看的美好愿望。
  
  来自台湾少数民族同胞的声音
  
  两岸之间、各民族之间加深互相了解,这本身就很有意义。这怕是所有参观者、参与者都能感觉得到的一种内在涌动。不光是有幸参观了“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的首都观众,还有应邀从岛内来京参加开幕式并当天参观了展览的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各族群头目、长老等。他们看后表示,在台湾本土也没有看到过如此系统、大规模地介绍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展览,对大陆举办这样的活动,感到惊奇、喜悦。
  来自台湾花莲的阿美大头目、72岁的周吉龙说:“展览展出了上世纪20年代的台湾少数民族影像资料,很珍贵,能让大陆朋友了解台湾少数民族抗击侵略、抵御灾害、建设台湾的历史,很有意义。”
  布农头目廖金池说:“有这样的文化交流,我们兴奋、感动。我们乐意过来认识大陆朋友,也希望我们的族群被大家认识。”
  来自台中市泰雅梨山部落的头目刘三福说:“我们过来,一方面让大陆朋友认识我们,一方面也来交流学习,因为据我所知,大陆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制度很完善。”
  居住在阿里山的邹人头目汪光男在展览上很兴奋地向记者们介绍起自己“一面红一面黑”的服饰:逢喜事则红的一面穿在外面,逢丧事则黑的一面穿在外面。至于帽子上有熊毛,则表示英武善战。
  “我的泰雅的名字是‘竹子’的意思,因为在泰雅人的聚居地竹子特别多,竹子的用处也特别多,”曾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切接见的台湾少数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兴奋得忍不住也参加到解说员的行列中来,她向来参观的首都市民们详细地介绍了展馆中的竹屋模型,“这次展览真是太好了,看完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介绍,相信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到靖国神社去抗议。”台湾少数民族分为14支族群。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特性,高金素梅希望大家参观过展览后能够加深对台湾少数民族的了解。现在有很多大陆旅行团经常到台湾去,但台湾最有特色的是什么呢?高金素梅这时又当起了号手,倾力推荐台湾少数民族的生态旅游。“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旅游团真正感受过台湾少数民族的生活, 希望你们能到部落里来。”
  “据我所知,全世界好像是第一次举办一个关于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展览,没想到是在北京举办。”出任这次“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活动的艺术总监根志优张口即来。根志优少数民族名为达英・拿答弗・撒万葛斯阿门,出生于台湾苗栗山区赛夏部落长老家庭,20年来,走遍了台湾岛上820个少数民族部落,积累了数以万计台湾少数民族的影像声和图文资料。这次展览,根志优协助提供了展览所需要的大量展品、影像图片资料。
  “阿妹(张惠妹)就是卑南人,欢迎你们来听我们唱歌,我们族群里有很多个‘阿妹’哦。”卑南族群长老陈冠华这样告诉记者,自己的族群人在音乐方面很有天分,台湾金曲奖曾有5任得主是卑南人。
  “他居然听得懂东北腔!”当一位参观展览的东北大爷十分惊讶地说时,身着传统服饰邹人汪念月显得十分自豪回答说,“我的小学老师是东北人哦”。原来,汪念月到过大陆很多地方,很喜欢范仲淹的书院。而且说前一段时间看报得知在河南省邓州市小营村有自己的本族群亲人,他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看看那里。
  
  主办单位付出的不仅仅是辛苦
  
  首次、全面、系统、原汁原味,是本次展览的最大特色。
  为力求真实再现台湾少数民族风貌。主办单位全国台联特别邀请了台湾岛内的少数民族工作者担任此次展览的顾问,而他们当中本身就有很多人是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整个展场的设计也是以台湾少数民族的“部落”、“山寨”为概念。展示的绝大部分器具,均是直接从岛内收集而来,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展出的台湾少数民族服饰,都是请60岁以上,对本族群服饰文化非常了解的台湾少数民族乡亲用传统纺车纺织出来后,再一针一线地手工做出来的,做好一件衣服就需要好几个月时间。此外,像达悟族群的飞鱼,也是台湾兰屿岛上的雅美人捕捞腌制好后专程带到北京的。整个展览希望给参观者以一个“家”的感受。
  展览的门票制作也非常地特别,是以书签的形式呈现,每张介绍一个台湾的少数民族族群,整套14张。多去几次展览就可能收集到一套。
  可见,作为主办方的全国台联。在努力办好这次展览方面是下了功夫,动了心思的。
  为切实办好这次展览,他们专门成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把这项工作作为台联2009年度、亦即辞旧迎新的一件大事来抓,大伙儿形成了一股力、合成了一盘棋。不论是负责展览布置、后勤保障,不论是分管新闻宣传、迎送接待。还是后方坐阵指挥、前方兼职解说,大家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有的同志身体不好了,但抱病坚持:有的同志为练好解说,在家中硬是让家人陪练:有的噪子嘶哑了,但只要能坚持决不下线:有的同志腿都站肿了,自己偷偷揉搓一下仍然继续……大家都在默默无闻,大家都在全力以赴。
  记者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位网名叫星空的全国台联兼职解说员的一段话:
  ……由于没有集中培训,也没有解说词。全部自己搞定,所以近几天我组织本组集中讨论讲解词,分头查找核实资料,并占据了一间会议室进行培训,每人都讲,打破不习惯公众面前开口的习惯。今天派出的男女各一名作为首讲,可以说“一炮打红”,全组士气大振!心情不由有点HIGH!……
  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这次展览需要,明天需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更加需要。

推荐访问:台湾 少数民族 大家庭 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台湾少数民族 台湾主要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