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文 同根・同文・同心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10月的江南正是秋枫微红、丹桂飘香的好时节,又一批来自宝岛台湾的客人慕名前来。10月11日至18日,应江苏省台联的邀请,由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率领的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参访团一行10人到江苏参访。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是以提升国文教育教学质量,传播中华文化思想精髓,促进海内外中华语文教育交流为宗旨的民间团体。协会于2006年成立,推举余光中为理事长。成立以来,协会多次对陈水扁当局及时任“教育部长”杜正胜在中学教育中的“去中国化”政策进行抗争,同时开展了多项语文教学研习、座谈活动,为提升岛内研读中华文化典籍的风气,促进海内外华文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此次参访团的成员均为台北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台北建国高级中学等台湾知名高中的语文老师。短短一周的行程让老师们流连忘返,大家感叹:在寓意着丰收的金秋10月来到江苏,真是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老友新朋相聚欢
  
  全国台联副会长、江苏省台联会长、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胡有清和余光中先生是老朋友了,曾多次接待余先生夫妇,并在近年编辑了《余光中诗丛》。此次参访正逢新版怀乡卷《乡愁四韵》和情爱卷《相思树下》面世,老友重逢又多了一份欣喜。参访团的成员们虽然大都第一次来江苏,但是新朋相见仍然分外亲切。来江苏之前,台北中山女中的段心仪老师就向胡会长发去了台湾教科书古文篇目及作者名单,希望了解其中与江苏有关的作者情况。参访团到达南京后,胡会长向台湾老师们一一介绍了有关作者。王羲之、陶渊明、欧阳修……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让老师们听后对江苏更增添了一份亲近与向往。
  11日晚,省台联在南京设宴欢迎参访团。胡会长说,余光中先生是南京人,曾多次回到故乡,但此次余先生是以协会理事长的身份带团到南京参访,意义非同以往。余先生虽已81岁高龄,但作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近年来一直挺身奋战在第线,与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倾向作斗争,让大家敬佩不已。他还对协会前几年在政治高压的情况下,为推进中华语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做出不懈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余先生激动地说,自己生在南京,母亲和妻子都是常州人,所以他算是双重的江苏人,来到江苏觉得特别温馨。他在《乡愁》里面的“乡”,可能大部分就是在江苏了。他说这次参访团成员都是台湾名校的名师,是协会的骨干。参访团此次要与大陆的中学做交流,因为目前大陆的语文教育有很多地方值得台湾去借鉴与学习。
  晚宴中,宾主之间不时三五结队,离席敬酒,谈笑风生,暖意融融。省台联工作人员还热情地向老师们介绍了江苏的风景名胜和风味特产,席间,清炒芦蒿和白汁河豚两道菜肴让老师们赞不绝口,台北中山女高的吕荣华老师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篓蒿遍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同校的庄老师则感叹:“美景美食让我们对此次江苏之行充满了期待。”
  
  真实的江南比教科书中更美
  
  省台联对此次接待行程作了精心设置,安排参访团在南京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云锦研究所、游览了栖霞山、幕燕风光带、夫子庙等,在扬州游览了瘦西湖个园和东关老街,在镇江参观了金山和西津古渡景区。与普通游客不同,台湾老师们随身带着笔和记录本,每到一处,都细心地聆听介绍,不停地作着记录,碰到疑惑的问题还爱向导游刨根问底。老师们四处拍照,但通常不是自己留影,而是拍摄风景、介绍词、碑铭,对联,甚至植物。老师们说,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回台湾后要制作幻灯、图片,让台湾的学生感受真实的江南。
  在瘦西湖景区,吕荣华老师欣喜地发现徐园听鹂馆的一副楹联“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为清代学者阮元所撰,遂向导游询问。导游听后十分惊讶,因为阮元虽为扬州仪征人,但扬州本地人都很少知晓,没想到来自台湾的客人却如此熟悉。吕老师则高兴着说:“我一直为如何向学生介绍阮元而犯愁,没想到在瘦西湖找到了好教材。”在二十四桥景区,老师们齐声吟诵起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他们说,能够亲身游历教科书中提到的历史景点,心情无比激动。
  在此次行程中,参访团的成员们对长江情有独钟,在镇江西津古渡,当余先生得知这里曾是王安石笔下“京口瓜洲一水间”的著名长江古渡口时,执意登上云台山,远眺长江,沉思良久。当汽车途经长江二桥时,老师们也纷纷恳求司机,开慢点再慢点,让大家再多看看长江。高雄中山大学附属国光中学的黄德秀老师还在车上唱起了余先生的诗作:“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也许,对长江的热爱与痴迷,正源于余先生及参访团成员们心中深蕴着的民族情怀。
  15日晚,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宴请了参访团一行。席间,台北中山女中的老师们动情地唱起了《钟山春》――“画梁上呢喃的乳燕,柳荫中穿梭的柳莺/一片烟漫/无边风景/妆点出江南新春。“在参访期间,台湾老师们曾数次唱起这首歌。谭家化老师感言”这首歌唱出了大家的心声,真实的江南比教科书中更美!”
  
  大陆的语文教育值得我们学习
  
  两岸语文教育交流是此次参访活动的重头戏。参访团一行先后来到南京市第一中学,夫子庙小学,镇江市第一中学,进行了参观、听课和座谈等活动。
  在南京一中,台湾老师们观摩了高中语文《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现场教学。生动的教学形式和活跃的师生互动,赢得了老师们的称赞。在随后的座谈中,两岸语文教育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余光中先生在发言中说,两岸同根同文,同心,根要求其深,文要求其便,心要求其平。他认为文言文不可能完全退位,比如成语就是改变身份留下来的文言文,如果台湾教科书把文言文拿掉了,那无异于剥夺了年轻一代的文化继承权,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余先生的观点博得了大家的认同。
  《“星星”(论语)》是夫子庙小学成功实施的本校课程,台湾老师们饶有兴趣地观摩了该项课程教学。在讲解“孝顺篇”时,授课老师引用了余先生的作品《母难日》――“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听完诗作,学生们一片寂然,而段心仪和谭家化老师则早已热泪盈眶。在课堂互动中,夫小的学生问道:“为什么余爷爷要将乡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邮票呢?”谭老师激动地说:“两岸隔绝近40年,只能通过信件来往,一枚枚邮票正是一次次对故乡的思念!”她的回答赢得了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段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很高兴听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语文课,可以看出大陆对国学教育的重视。”
  在镇江一中,参访团一行参观了美丽的新校区。当余先生走过教学楼时,一些眼尖的学子们立即望向窗外,鼓掌欢迎,而余先生也伫足微笑,挥手致意,一中的王瑞楠副校长向余先生介绍,他是在大陆影响最大,入选教科书文章最多的台湾作家,如《左手的掌纹》、《假如我有九条命》等作品都已入选。余先生则化用自己的诗歌《乡愁》说“我在那头,我的作品已来到这头。诗比人先归。“他评价,大陆教科书除了文言文和白话文单元,还有世界文学单元。在世界文学单元中,不仅有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文学作品,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作品,眼界很宽,值得台湾学习。鼓励更多的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
  在肯定大陆语文教学水平的同时,台湾老师们却对岛内语文教育现状感到十分不满,对当前台湾学生语文水平下降表示极度忧虑。
  据老师们介绍,受到陈水扁当局“去中国化”政策影响,台湾教育部门将国文,乡土语、英语全部归入语文课,造成国文课时从每周10小时减为4小时。文言文比率被大幅删减,原被列为必修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只留《论语》、《孟子》部分章节供学生选修,造成一些学生对经典国学毫不了解。而且,台湾还曾在联考中一度取消了作文考试。近10年来语文教育力量的日益削减,目前已经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后果。老师们无奈地说台湾学生现在的语文能力大幅下降,表现在阅读理解水平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甚至还经常出现让人无法忍受的错别字,如“烦脑”、“劣祖劣宗”“去势”,“吻颈交”等。更严重的后果是,台湾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到陌生,中华民族观念越来越淡薄。而大陆长期以来重视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上日趋进步,这些都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台湾老师们说,目前台湾学生的求学志向通常为岛内和海外的学校,其实大陆的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很有优势。回台湾后,他们会积极鼓励自己的学生报考大陆院校。有的老师还表示,自己的孩子正在岛内读大学,今后会建议孩子报考大陆的研究生。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两岸同根,同文、同心。相信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深入,根会更牢固
  文会更通畅心会更紧密……

推荐访问:同心 同文 同根・同文・同心 今年的同根同心去哪里 同根同心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