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县文化之旅】文化之旅广播稿

  台南县位于台湾岛西海岸南部。西临台湾海峡,南、北、东被高雄县,嘉义县所包围,西南曾文溪下游邻界台南市。县治设新营市。面积2016.1平方公里,人口112万,辖2市7镇22乡。以曾文溪将全县划分为溪南地区与溪北地区。溪南地区为新丰区与新化区,溪北地区则为北门区,新营区与曾文区。溪南地区接近台南市区,隶属于台南都会区之内,因而城乡发达程度略胜于溪北地区。但随着台南市安南区的发展以及台南科学园区之故,都会区的涵盖范围有逐渐往溪北地方移动的趋势。和台南市一样,台南县也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
  由于开发得早,台南县境内古迹多。庙宇也多,民俗庙会相当风行,其中以盐水蜂炮,南鲲(鱼身)王爷祭,西港烧王船、慈济宫上白礁,头社夜祭最为脍炙人口。
  
  西拉雅人的故乡
  
  平埔族是日据时代对台湾平原地区原住民的通称。西拉雅族曾是平埔族中人口最多,势力最强的族群,传统的西拉雅社会为母系制度,女子拥有财产继承权。据说昔日台湾民间男女婚嫁的入赘制,就是西拉雅的风俗。许多来自大陆的“罗汉脚”(指单身男子),因与西拉雅女子结婚而取得财产权,不少土地就这样流入汉人手中,见证了早期社会“有唐山公,无唐山妈”,汉人男子与平埔女子大量通婚的台湾开发史。根据学者研究,台湾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流有平埔族的血液,但是和其他多数的平埔族一样,西拉雅族也在与汉人的通婚中渐渐消失。
  如今到台南县旅游,只能从部分村落的公廨,太祖信仰,祀壶习俗,传统祭典中,窥见西拉雅的遗风。
  公廨是西拉雅人祭祀,议事的公所,类似汉人的庙宇,传统上只有三面墙,不设庙门:祭坛不奉祀具体的神灵形象,而是膜拜小口大肚的壶,壶象征太祖,阿立祖,阿立母,太上老君等神祗:壶中盛水,并插着过山香,香蕉叶或泽兰等植物,祭品则是米酒,槟榔等。
  祀壶信仰是西拉雅族的文化特征,时至今日,在台南县佳里,白河,官田,东山,大内,左镇等乡镇的村落里,仍可见到一些祀壶的公廨,只是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已改建成汉人风格的庙宇。其中佳里镇的立长宫,大内乡头社的太上龙头忠义庙更广为人知,左镇乡亦为西拉雅族的重要聚居地之一,高达八成的人口具有平埔血统,乡内公廨有10余座之多。而东山乡的吉贝耍部落(东河村)则是保存最完整的平埔聚落,村中拥有多座大小公廨。白河镇的六重溪公廨,是唯一以茅草,竹材搭建的传统公廨,别具古朴韵味。
  除了公廨外,夜祭也是今人认识西拉雅文化的窗口。为了纪念祖神,不少部族近年来恢复夜祭的活动,其中头社的太祖夜祭仍保有完整的点猪,翻猪,烤猪,唱牵曲,生吃猪肝猪血等仪式,最受游客及民俗学者所瞩目。而吉贝耍则保有嚎海的古礼,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五,为了纪念祖先安渡台湾,在夜祭之后由旭姨(女巫)遥祭先民,此外,佳里镇北头洋,白河镇六重溪,也各自有着隆重的平埔祭典。
  大内乡头社村的太上龙头忠义庙,主奉古萧垄社,湾里社,新港社,社仔社太上老君,不仅包括中,东,西三个公廨,还拥有一座文物馆。每逢农历十月十四日夜间至十五日凌晨,太上龙头忠义庙都举行的太祖夜祭,为现存较完整的西拉雅传统祭仪,由于与汉人祭典仪式大相径庭,再加上大量吟唱亡轶的古调,以及饮猪血,生啖猪内脏的血腥场面,使得这项祭典充满神秘色彩。
  头社附近的丘陵地带原为大武垄社故地,太祖是西拉雅族的最高祖灵,又称太上老君,夜祭是为庆祝太祖寿诞而举行的,据传大武垄社先祖渡海来台时,曾于海上迷航,幸蒙太祖指引方得顺利上岸,因而感其德奉为社群保护神。
  夜祭传统由来已久,其意涵除祭祖灵外,也与西拉雅族“向”的信仰分不开。在他们看来,“向”即宇宙间永生不灭的灵,会伤害人,也会帮助人,太祖便具有掌管‘向’的力量,助其子民趋吉避凶,夜祭之前,乩主会在农历九月一日举行‘开大向’(也称“开天地向”),太祖将天地间所有的“向”开释,让这些“向”在往后的一个半月内自由行动,并在夜祭时享受村民的感恩献礼。夜祭的尾声则会举行“禁大向”的仪式,收回所有的“向”,以免祸害人间。
  到了农历十月一日,村民们便至公廨进行大扫除,这天也要唱“开向曲”,神秘而古老,到了十四日下午,乩主先为祀壶披上新的红色绸缎,挂上信徒奉献的金牌;信徒也可取用缸内的“向水”以保平安,太阳下山之后,人潮逐渐涌入,在下午6时点猪进酒后,太祖夜祭正式揭开序幕。
  每年夜祭时,都有村民为还愿,祈求平安而奉献猪,羊以祭太祖;猪在经过点猪进酒仪式后即当场被宰杀。
  在12点之前,庙埕上会穿插着夹江阵,牛犁阵等民俗表演,到了午夜,白衣少女围成圈,吟唱着“牵曲”正式登场,牵曲人头戴花冠,手牵手,唱起用古语编写的曲调,至于歌词的意思,由于传诵年代久远,已无人能解,一说是描写先祖渡海来台时遭遇的“七年饥荒”,也有说这是“望母调”,乞求祖先长久庇护后代子孙。
  整个典礼的高潮是在清晨5点的“开血瓮”,“翻猪”等敬献仪式。血瓮盛装的是鲜猪血,上覆槟榔枝糯米饼,面巾,分别有警棍,粮食,擦汗的意义,用以管理及犒赏保护主家的“向兵”,乩童开血瓮后,在旁协助的“三坛”舀起血水由乩童代表太祖食用。为了表示兵将极满意这个贡品,遭附身的乩童会发狂似地扑向血瓮,以双手舀出生血生饮,而溅得嘴角 胸膛满是血腥,周围闪避不及的人也遭到波及:空气中尽管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及诡谲气氛,但却深切表达了人对神灵高度的敬意。
  到天色微明,夜祭活动告一段落。十五日下午,牵曲队还须至各部落为村民祈福,傍晚时分,乩童主持“禁曲向”仪式。自此时起至来年开曲前,禁止再吟唱牵曲。尾声由乩童再度出场,进行最后的“禁大向”仪式,所有飘流于宇宙天地的“向”,在太祖号令下各自归回本位,两天的太祖夜祭至此才算圆满地画上休止符。
  
  民俗活动的魅力
  
  台南县的民俗活动是一大特色,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
  除了上面详加介绍的头社夜祭之外,盐水蜂炮,南鲲(鱼身)王爷祭,西港烧王船,慈济宫上白礁等,也各具特色。
  
  “盐水蜂炮”
  台南县有盐水溪,又有盐水镇,盐水镇也邻海,以元宵节的“盐水蜂炮”而闻名,每年总是吸引上万的人来到盐水镇,参与体验那此起彼落的蜂炮声,置身于有如枪林弹雨的蜂炮阵。由此奠定今日台南盐水蜂炮闻名遐迩的民俗庆典活动。
  关于蜂炮的由来,相传在清朝时盐水一带流行霍乱瘟疫,造成地方居民恐慌,于是地方商绅恭请关圣帝君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夕出巡绕境,藉由一路上各住户店家随着神轿燃放鞭炮助阵的方式,清除瘟疫,解灾解难,自此之后盐水当地才得以平静。
  嗣后每年在元宵节恭请关圣帝君出巡并燃放鞭炮的习俗,从单纯的燃放鞭炮蜕变为蜂炮,炮城习俗,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漫天震响的盐水镇带给数以万计的民众的难忘回忆。
  盐水镇有一座大众庙,也颇有名气。其前身为“聚波亭”。由于当时往返于福建,厦门等地之通商帆船皆停靠于附近港内,帆影点点的景况促使驻当地一将军在港口边榕树下建一凉亭,供往来商贾休憩,并有此雅名,时值海上贸易频繁,航行于台,闽之间的商船常受海寇及风浪之扰,由是开始在商船上奉祀“雷府大将军”,以求庇佑免受海寇风浪袭扰,后来港口淤塞问题日趋严重,失去功能,众人将神尊移奉到聚波亭安座。从此这聚波亭成了庙宇。庙内主祀雷府大将军(又称雷王爷,厉王爷,大将爷,大众爷、雷府千岁),配祀神有黑虎将军,谢将军,范将军,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十殿阎罗王等神尊,有趣的是,庙内所供神尊,身上眉发,胡须会随时间而长长。对此,当地居民,到访游客最为津津乐道,清光绪十三年庙祀重建时,地方秀才叶瑞西特为庙方题联一“大节”亏焚香奚益,众生无愧不拜何妨,传为地方佳话,“大众”庙名沿用至今。   盐水镇还有一条台湾诗路,也值得一游。走在这条有着特殊意义的路上,两边木棉夹道,所见尽是一望无垠的田野。路边除了木棉外,另有黄花风铃木,凤眼果树,莲花,台湾栾木,金钟花,马樱丹,鸡蛋花,紫薇,芙蓉和洛神等花木,依不同季节为诗路披上各样的缤纷色彩。
  
  南鲲(鱼身)王爷祭
  台南县北门乡鲲江村有座古庙,叫南鲲(鱼身)代天府,是台湾最古老的一座王爷庙,也是全省王爷庙的总庙,又称五府王庙,五爷港,主祀李,池,吴,朱,范五位王爷千岁,其信仰始于福建泉州,史载泉州人视王爷为瘟疫神,每当瘟疫流行时,便建造精美的王爷船,再把船放到大海里,这样,就可以把瘟神逐走,船漂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必须建醮迎接一番,再把船送出海。清康熙年间王爷船漂到南鲲
  (地名南鲲鲟汕,庙以地得名)时,当时并没有送出海,而是兴师动众建庙奉祀,自此风调雨顺,安康乐利。后来许多地方皆仿照南鲲(鱼身)的先例,建庙奉祀。
  南鲲(鱼身)代天府占地20公顷,规模恢宏,由三个单元组成,中间是代天府,右边是中军府,左边是城隍衙,庙宇装饰华丽,神气轩昂,所有的石楣,石壁,石窗,石堵全用大陆的青斗石和白石雕琢而成,每个柱壁,窗,堵上,均雕有历代故事人物或禽兽花木,细巧雅致,而殿内坐镇的五府千岁圣像,其庄严令人不觉肃然起敬。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两天,大王爷与范王爷的诞辰,是南鲲(鱼身)最热闹的王爷祭,除信徒外,各地王爷庙都会组进香团前来进遏,乩童也大批涌进,形成全省乩童大会串,蔚为奇观,其规模盛大号称南台湾最大的祭典。其他三位王爷生日,池王爷为农历六月十八日,朱王爷为八月十五日,吴王爷为九月十五日,祭奠也很隆重。
  
  西港烧王船
  台湾的王爷信仰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就是“烧王船”,包括台南县沿海一带的王爷庙,在祭拜癍王的“王醮”中,都有送王船的习俗,以期将瘟疫驱逐出境,使家境平安,五谷丰登,当王船搁浅某村庄时,当地居民必须建醮一次,择日送王船出海,一般俗称流放王船为“游地河”;将船焚烧,让灰烬升天为“游天河”。
  王船祭举行的周期不一,一般是三年或五年,醮期约6―7天,建醮期间,除了有大型的庙会活动外,最后一天的烧王船祭典更是压轴好戏,除了大批信徒,艺人也纷纷前来助阵,台湾供奉王爷的庙宇不少,但有烧王船习俗的并不多,台南县西港的庆安宫和屏东县东港的东隆宫,是有此习俗的两座规模最大的庙宇。
  西港庆安宫由庙中奉祀的十二姓瘟王轮值主持建醮,三年一科,从农历四月中旬开始,醮期为6天,第一天是天上圣母往台南市鹿耳门的开基天后宫谒祖,有信徒10万人随行:第二天架棚,作火醮,当晚请王;第三天王爷开始在西港乡及四临乡镇的78村出巡;第四天举行普渡;第五天的活动以王爷出巡的阵头表演游行为主;第六天中午烧王船,这是西港乡最重要的民俗盛事,场面极为热闹,盛大。
  美轮美奂的王船是王船祭典中的主角,也是信徒心中的精神象征。王船仿古战船建造,百余年前使用纸扎或以布为材,而今则用红桧或柳安木,状如实船,烧得也久些,船舱雕刻细腻犀利,船身上有彩绘,图案多为代表尊贵吉祥的龙凤和历史故事,相当耗工费时,造价往往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新台币。船上不仅船帆,船桨,锚锭等一应俱全,且能航行于海,足见其建造之慎重严谨,借着打造王船,乡民们共同参与,投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乡同心凝聚,精神与信仰意义无与伦比。
  
  慈济宫上白礁
  明末永历年间,福建省同安县白礁乡人跟随郑成功从大陆渡海来台,为求沿途平安,开拓顺利,便从白礁的慈济宫分香迎接保生大帝神像来台,在学甲镇建庙奉祀。时至今日,由台南县学甲慈济宫分灵出去的寺庙将近300座,保生大帝也成为台湾十大祀神之一。
  农历三月十五日为保生大帝的诞辰。学甲慈济宫建成后,每年十三庄民都会于其诞辰时迎神像返回祖籍白礁乡谒祖,此即所谓的“上白礁”,海峡两岸交通断绝后改为遥祭方式。
  上白礁谒祖祭典是学甲镇一年一度的大事,其活动内容包括祭典和绕境,祭典当天清早,先是地方官员,各地角头和善男信女们入庙行礼膜拜,接着把保生大帝请入神轿,然后展开热闹沸腾的绕境仪式,队伍由闻名的百足真人――蜈蚣阵领军,信徒们排成长龙匍匐在地,让蜈蚣阵由头上跨过,蜈蚣阵后是各式各样的艺阁武阵,香团神轿,在喧天锣鼓的助阵下,浩浩荡荡沿街游行。
  每年保生大帝绕境的“香路”颇为固定,由慈济宫出发,经后社,光华,中洲,于傍晚时分抵达前寮,登陆地点建有“郑王军民登陆暨上白礁谒祖纪念碑”及宫殿式纪念亭。“上白礁”谒祖队伍对中华民族列祖列宗牌位行礼祭拜,再拜白礁慈济宫祖庙,最后由慈济宫的法师至溪畔请水,捧叵庙中祭祀,象征饮水思源,祭典结束后,原班人马再依原路返回庙内,整个活动约在晚上10时左右完成。
  
  盐分地带的风采
  
  阔坦的大地,炎炽的日头,终年掠野的风,洁净无垠的汪洋,这四项地理天候条件的结合,孕育了台湾西南沿岸广袤无边的盐田。
  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嘉南大水患,不但使曾文溪改道,盐水溪南移,泥沙更将内海及滨海口全部填成陆地,这也是“盐分地带”名称之来源。
  盐分地带涵盖台南县佳里,北门,学甲,七股,将军,西港等六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处台岛西南滨海,土壤盐分高,不易种植农作物,造成居民生活困顿艰辛,长期以来与天争地,因而造就当地居民乐观豪迈的性格,也让当地人对盐分地带别有一番不同的体悟与诠释。他们以盐田儿女自称,一代代传承勤奋踏实的精神,全台闻名的“台南帮”就产生在这一带。
  从100多年前的明郑时期开始,晒盐景象就是嘉南沿海的特殊地景,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为南部旱季,正是晒盐的好时节,盐工们自远处闸门引海水进入内陆盐埕,经蒸发,浓缩,曝晒,盐分浓度越来越高,最后盐山堆积如雪,黄昏时,夕阳余辉映耀在盐山和盐滩水面,映照出粼粼波光而风车嘶嘶旋转起舞,白鹭鸶静栖沙洲,展现出独特的盐田风光。
  随着盐村人口外移,昔日盐工们头戴斗笠,身包花布衫,赤阳下铲盐,挑盐的忙碌情景已不复见。唯一不变的是盐山,始终表示着地方产业的缩影,数百年来不曾改变。为了有效地开发滨海盐田的观光资源,台盐在北门乡设立了“盐博物馆”,展示中外各国和台湾的盐业历史与文化,以带动滨海地区的繁荣,在馆内有专业导览人员带领探索台湾晒盐300多年的精彩故事,观众并且可亲手触摸特殊的盐结晶体,还可一览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波兰盐矿,看到大陆四川特殊的凿井取盐技术等。户外盐田复育区则由数十年采盐晒盐经验的盐工,带领观众体验盐田一天的生活。
  盐分地带除了盐田多之外,纵横交错的鱼场也是一大特色,这些鱼场多半以饲养虱目鱼为主,规模堪称全台之冠。以现捞虱目鱼做成的各式菜肴,成了滨海乡镇吸引老饕的名食。
  除盐田,虱目鱼场,蚵棚外,浅海里有人捡蛤蜊,采牡蛎,浩瀚的大海上渔舟点点,还有每年一度黑面琵鹭度冬的盛况,也都成了当地的旅游资源。
  
  风水宝地的故事
  
  自古以来,麻豆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广阔的嘉南平原是一块福地,尤其是台南这部分。在整个台南地区,从北边六甲,东山一带的赤山岩,麻豆的水堀头,往南延伸至海埔一带,最后是南鲲(鱼身),好像是活灵活现的龙脉,麻豆水堀头正位在龙喉的重要部位。但是当地人说,直到最近从水堀头挖出许多石车,将龙喉再次通畅,淤积的地气才逐渐恢复。   清朝乾隆年间,麻豆镇因为可以驶入大船,许多进出口贸易都在此地进行。许多商人因为与大陆做生意而发达,也造就麻豆的繁荣。只可惜好景不长,河道的淤积让麻豆失去港阜,逐渐成为内陆地区,如今只剩下一条长长的水沟,很难想象曾经的沧海。
  水堀头遗址放置一块大石碑,碑文清楚记载清乾隆年间在此地修了一座桥梁,名义是为了造福地方百姓,实际上这里投入数十座石车,造成往后几年的风雨失调,港口也因为山洪爆发而淤积,从此麻豆转为萧条。
  直到前几年,才从荒烟漫草中挖出这些石车(有36与72座之说 因为石车的基本组合就是一公一母,两者并用才能发挥功能),麻豆也才逐渐恢复元气。
  据当地人说,水堀头遗址是目前台湾仅存当时码头的遗迹,未来将规划成为一个水堀头遗址文化园区,期盼藉由历史的活教材,让后代了解先民的生活与现在有何不同,又何以现在的麻豆不靠近河流,历史上却相当繁荣。
  百余年前,台湾与大陆的进出口贸易多仰赖麻豆港,造就许多富甲商人,最有名的首推麻豆林家。麻豆林家与台北板桥林家,台中雾峰林家齐名,在这片土地建造许多房子,其中“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门”的宏伟格局是享誉全台的林家新四房,可惜在1968年因为后世分割遗产,造成古厝的浩劫,从此成了“半边厝”,现况已成为断垣残壁,只可依稀嗅到当年的富丽堂皇。
  不过,也有当时其他大户人家的建筑流传至今。这些建筑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仍然居住着后代子孙,斑驳的雕饰透露出绝代风华。
  日本人占领台湾以后,开启台湾建筑新风貌。以麻豆而言,麻豆老街上的街屋与电姬戏院堪称代表。但是,真正令人咏叹的,莫过于那些隐身在屋海中的民宅,如三合院、融合闽式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巴洛克建筑,还有日本人引进的“和洋建筑”混合式风格。
  位在台南县广大腹地中央的麻豆,有着地利之便,日据时代曾在此设立曾文郡役所,将其划为下营,六甲,麻豆,官田,大内等地区的行政治理中心,1937年开业的电姬戏院,当时是台南县曾文区与北门区12个乡镇中最早的戏院。台湾光复后在这里上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上海拍摄的“山伯英台”,只可惜如今电姬戏院只剩下一抹建筑供人凭吊。
  横贯麻豆镇的中山路与兴中路是昔日的麻豆老街,老街的建筑物依稀看见斑驳的残影,许多商人将新式的广告招牌强加在建筑体上,刻意流露出华丽的部分,似乎想要附庸昔时的风采。
  而真理大学的建筑,则代表了麻豆镇的一代新风。
  真理大学源自1872年加拿大基督长老教会宣教师马偕・睿理博士登陆淡水,择定淡水炮台埔小山丘上兴建校舍,1882年建成后命名为理学堂大书院,后人称之为“牛津学堂”,是台湾教育史上最早的西式学校。1965年在淡水原址设立私立淡水工商管理专科学校,又于1991年增购台南县麻豆镇之19公顷土地设立分部,1996年麻豆分部落成,1999年改名为“真理大学”。
  真理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人文的学术殿堂,在麻豆拓展的校区,还有27万册的藏书,拥有自清朝,日据时代和民国初期的手抄本、线装书及各种珍贵孤本。
  校区内的建筑无不考究,刻意雕琢的曲线蓄满磅薄气势。通识教育大楼宛若一座城堡,具有流畅线条的钢骨结构体育馆像是柔软的人体,随着运动而塑造优美的体态。
  
  其他景区的看头
  
  关仔岭温泉
  关仔岭风景区位在台南县白河镇,以温泉,水火同源,关仔岭公园,大仙寺,碧云寺著名,是台南极热门的风景区之一,与北投,阳明山,四重溪并称台湾四大温泉。
  关仔岭温泉的水质非常特殊,呈灰黑色,滑腻而带有浓厚的硫磺味,仅供沐浴,据说颇有疗效。沿着温泉区停车场旁一条290级的陡峭石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的关仔岭公园,山上遍植花木,充满诗意。由公园前行约4.8公里,即可看到极富盛名的“水火同源”,系因崖璧同时有瓦斯及泉水流出,一经点火,乃形成水火相容的奇观。距“水火同源”约1公里处,有火山碧云寺,奉祀观世音菩萨,寺后方岩砌成的高台,有巨型的白色观音塑像,距火山碧云寺约4.1公里路程的大仙寺又称大仙岩,为关仔岭风景区的著名古刹。草创于清康熙年间,经数度重修,1921年大雄宝殿落成,外观巍峨,为当时全台之冠,后来又奉迎了印度白玉佛像及东京妙心寺弭陀佛像,成为南台湾的佛教中心。
  
  尖山埤水库
  尖山埤位于台南县柳营乡旭山村,原为台糖公司新营糖厂的工业水源蓄水库,也灌溉附近的蔗田,一进入尖山埤,路分两道,左侧小道通往游憩区,有露营,烤肉场地及公园:右侧山道则沿湖岸伸展而去,一路上桂花处处,鸟语花香,杨柳轻拂湖面,间有草亭点缀,湖中波澜不兴,孤岛矗立,风光非常秀丽怡人。
  在占地21公顷的风景区内,除了原有的设施外,台糖公司又陆续开发兴建各项游乐设备,计有亲子乐园,儿童碰碰电动车游乐场,交通船,露天音乐台,餐饮部及林间小木屋等,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走马濑农场
  走马濑农场位于玉井,大内两乡交界处,因曾文溪流经所形成的水濑势如奔马而得名,农场面积近100公顷,南北长900米,东西宽1650米,分成一般游憩,果园游憩,牧场游憩三大系统,设有管理中心,餐厅,农舍,滑草场,亲子欢乐广场,体能训练场,高尔夫迷你推杆场,跑马场及露营烤肉区等。
  
  珊瑚潭
  乌山头水库位于六甲乡与官田乡交界处,由空中瞰,只见水域蜿蜒曲折,状似珊瑚,故有“珊瑚潭”之称。珊湖潭由30多条支流汇合而成,蓄水面积1300公顷,潭广水深,潭中浮着100多座小岛,半岛,周遭环绕的山林面积更达4700公顷,景致清幽秀丽。
  乌山头水库风景区的旅游精华集中在西岸的大坝区,由入口售票亭前取右道,经三角埤公园,香榭大道可达,大坝区周边景点包括天坛,溢洪道,吊桥,中正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烤肉区,儿童游乐区等,其中仿北京天坛造型而建的小天坛,早已是水库的代表性地标。
  横跨在溢洪道上的红色吊桥,为观赏泄洪的最佳据点:循着湖畔道路前行,两旁林荫浓密,中正公园内遍植松柏,登上公园最高处瞰风顶,幽氲的水潭尽入眼帘,公园旁便是长长的大坝石堤,为眺望水库风光的至高点,也是游客最钟爱的漫步赏景之处,黄昏时分,落日长空,更添壮阔的气势。
  
  左镇化石博物馆
  左镇化石博物馆以展示距今约160万年前的第4纪更新世,以及台湾哺乳动物在菜寮溪所留下的化石为主。化石馆为一绿瓦白壁的二层楼房,占地105坪,陈列内容包括与山顶洞人同期的“左镇人”化石和数量惊人的象,鹿,犀牛,四不像,鳄鱼,鲨鱼,贝类等化石,另外还有足印,巢穴等生痕化石,而孔虫化石还须用放大镜才能观察细微。
  左镇乡地理环境特殊,有台湾第一人“左镇人”化石出土,年代距今在3万年前,从1931首次在菜寮溪发现化石,至今70多年来,仍惊喜不断,1971年初,在左镇乡菜寮溪大找到了人骨化石,包括头骨残片7块,大臼齿2颗,经鉴定为距今二三万年的人类,命名为“左镇人”,至今仍是台湾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1981年,化石馆创立。里面所展示的化石,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非常有研究价值。菜寮溪曾经出土的台湾长吻鳄化石,年代约为70万年至100万年前,是目前台湾本岛鳄鱼存在过的唯一证据。
  除此之外,台南的特产也非常诱人。柔软多汁的麻豆文旦声名远播,玉井芒果香甜硕大,白河莲田连绵潋滟,官田采菱扁舟轻摇,再加上东山乡的龙眼,南寮桠柑,楠西杨桃,左镇破布子,关庙凤梨等,勾勒出富饶的乡村风貌。

推荐访问:台南县 之旅 文化 台南县文化之旅 台南县政府 台南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