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走进学生的心田_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欣赏;通俗化;培养;欣赏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66-01
  
  一、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一个复杂的感情与理智的综合体,对于音乐的认识会由于个人的音乐素养起相当大的变化,重要的是要使听众尽可能地对音乐由浅入深地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同时也不能排除在欣赏时由于个人情况不同而产生的一定差异,这是音乐不能产生直接明确概念的必然结果,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 让音乐欣赏更加通俗化
  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陶冶情操,还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高中音乐欣赏包含了各类、各个中外历史时期音乐作品。但是,由于这些音乐作品离现在的生活很 “遥远”,所以在欣赏课上,学生往往有“耳”无心,注意力不集中,对欣赏曲目“提不起劲儿”,课堂气氛沉闷,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要求课堂上听流行音乐,不愿意欣赏经典作品。那么,怎样让一节欣赏课更加通俗化,让学生听得懂并能喜欢这些经典作品呢?
  (一)“听”。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听后有什么感觉?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莫扎特《第四十号交响曲》,当音乐主题响起,学生立刻想到了《不想长大》这首歌,并很快的唱出了音乐的主题旋律。通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欣赏古典音乐,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
  (三)“想”。“想”是指在欣赏作品时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学生对这首作品已经较为熟悉,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例如,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上的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表现作者哀怨的情绪,主题部分运用弦乐器深情的音色更加增添了乐曲的悲剧性。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多听音乐作品。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例如,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当我们听到作品在钢琴上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二)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一个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有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才能深刻理解它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欣赏音乐时,了解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预示1905年的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三)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掌握一定的音乐语言是必要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调性、曲式等。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要从以上要素中表现出来。题材是音乐的品种,是在各时代,各民族,各阶级和各基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各种题材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如歌曲、舞曲、进行曲、夜曲、序曲、交响曲、组曲等等,这些题材适合于表现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在器乐作品中,有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之分,标题是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是帮助人们理解音乐的,例如: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和《第九交响曲“合唱”》是有标题的,其他几部是无标题的。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吴斌: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
  [2] 布克(p.c.buck):音乐家心理学.
  [3] 胡向阳、周雪石:音乐欣赏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