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 事件【《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漫谈】

  历经168个寒暑,2011年7月10日,英国最畅销的小报《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在公众的强烈反感、广告商的纷纷抵制、议会的慎重质询、警方的缜密调查下,寿终正寝,一命呜呼。其头版除以鲜明的大字,“Thank You&Good Bye”向读者告别之外,更以煽情文字述之,“在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里,在出版8467期后,我们会想念你们――我们的750万读者。你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让你们哭,让你们笑,让你们惊掉下巴,告知你们,吸引你们,激怒你们。”这一期的印刷量扩大一倍至500万份,并将其收入捐献给4家慈善机构。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心平气和地阅读:“当愤怒渐渐平息,希望历史终将以我们所有这些年(所做的事情)为依据,对我们加以评判。”
  《世界新闻报》闭门关张的导火索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悲剧:一名失踪近十年的女孩,其手机的语音信箱不但被该报雇佣的私家侦探窃听,其家人和朋友的留言也被擅自删除。作为一张以“独家新闻”和“娱乐新闻”知名的百年老报,“扒粪”特性和耸人听闻是它经年日久的标签。于家人是蒙蔽,于警方是干涉,于公众是愤慨,于议会是抗辩,于首相是“震惊和气愤”――卡梅伦首相坚称对窃听丑闻展开独立调查,并将自己的政敌拉下水。美联社报道说:“在一场闹哄哄的议会紧急会议上,英国首相卡梅伦将政敌拖入了窃听丑闻,拉远自己与处在窃听丑闻中心的一位前助手的关系,并否认其下属试图阻挠警方的调查。卡梅伦说,英国大多数政界人士都试图拉拢传媒业巨头默多克。”此外,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除首相卡梅伦、外交大臣黑格之外,英国下议院文化、媒体、体育委员会主席约翰・惠廷格尔也忙着撇清。英国《金融时报》称:“看到这些政客纷纷炮轰默多克,你就会意识到,新闻集团魔咒已经被打破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国《金融时报》揭露说:“一段时间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世界新闻报》窃听了不少名人、政客和皇室成员的语音信箱。但最近新一波遭曝光的窃听丑闻,性质全然不同。”“受雇于该报的私家侦探,似乎还窃听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阵亡士兵家属的语音信箱。”连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在调查,新闻集团雇员是否曾贿赂警官以获取有关“9・11”恐怖袭击受害者的信息。
  7月15日,默多克在所有全国性报纸的广告版就窃听丑闻道歉,布鲁克斯也于当日递交辞呈。“We are Sorry”,标题写道,“我们对一系列严重的错误行为表示歉意,我们向那些受到伤害的个人表示歉意,我们对没有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感到懊悔。”“我知道仅仅道歉是不够的。在未来几天,我们还将进一步采取具体行动来解决窃听丑闻,并对窃听丑闻造成的伤害进行补偿。请大家拭目以待。”17日,默多克再次在英国多家主要报纸以“纠正错误”为标题发布道歉公告,承认将协助警方调查窃听案和警察受贿案。17日,新闻国际现任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被捕,受窃听丑闻牵连而被捕的人增至10人,伦敦警察局局长辞职。19日,英国议会就窃听丑闻举行听证会,默多克和其子詹姆斯・默多克接受质询。
  窃听丑闻在世界新闻界和国际传播界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有学者认为,窃听丑闻折射出英国的世间万象,下一步何去何从仍需观察。
  影响新闻集团商业利益。一直积极报道窃听丑闻的英国《卫报》称:“新闻集团2009年曾支付了160万美元以了结与窃听相关的官司。”眼下,窃听丑闻再次引发投资者担心,新闻集团澳股一度大跌7%,低至13.65澳元,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同时,由于窃听案的潜在受害者可能达到4000多人,据初步估算,《世界新闻报》需向受害者支付高达1.2亿英镑的巨额赔偿。从长远看,新闻集团的商业利益也不容乐观。福特、三菱等广告商纷纷暂停其广告业务,投资者担心广告客户将停止在新闻集团旗下的电视台投放广告,观众将抵制播放FOX制作的电影。新闻集团还必须面对美国股东的至少两桩诉讼以及标准普尔公司对其可能的信用评级下调。
  促使新闻集团开拓新传媒领域。目前,新闻集团已经占据英国报纸发行量的近40%,如果今后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ritishsky Broadcasting),将会占有35%的电视市场。默多克曾于9日对外表示,关闭《世界新闻报》是“集体决定”。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是他希望保住旗下新闻集团向电视传媒领域扩张的缓兵之计――“默多克此次将断腕求生,民意汹汹之下,丢卒保车,势在必行。”虽然迫于英国的政治气候和美国的商业利益,新闻集团不得不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但是默多克不会轻易言败。时代华纳集团主管曾将默多克比作阿道夫・希特勒,其媒介帝国非一日建成,亦不能瞬间坍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依然可以煊赫世界,傲睨全球。因此,“默多克的全媒体战略仍是拯救他的新闻集团的救命稻草。只要阿凡达续集还在拍摄,美国偶像下一季仍然能够正常播出,他的媒体帝国就会东山再起”。
  引发媒体与政治新一轮博弈。英国《金融时报》这样形容默多克与政府的热络关系:“他主宰英国传媒业整整一代人之久,历任首相都畏惧他,将他奉为座上宾。”“英国首相卡梅伦被迫公布,在执政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默多克、詹姆斯・默多克、布鲁克斯共见面26次,会面次数远远超过首相与其他所有媒体代表次数的总和。”而默多克在面对议会质询时也被问及,“为何每次去首相府都要走‘后门’?”“与历届前任一样,卡梅伦一直不遗余力地对默多克大献殷勤。就在不久前,在早一宗丑闻中辞职的《世界新闻报》主编安迪・库尔森还是首相府的新闻负责人。”当下,窃听丑闻已经从单一的“新闻伦理问题”,发酵成为媒体与政治的新一轮博弈。此间,政治权力将设法与商业权力争夺对媒体的控制权,并有可能出台对媒体的新的限制措施。英国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16日放出狠话,默多克对英国政治和公众生活影响力过大,呼吁修订媒体所有权法规,拆分新闻集团。
  促使新闻界再度反思新闻伦理。英国《卫报》发表社论称:“默多克的恶性影响应当随《世界新闻报》消失,窃听丑闻暴露了一个堕落的传媒帝国,英国急需加强媒体监管。”而对全世界的新闻从业者来说,窃听丑闻再次敲响了新闻自由和新闻自律的警钟。当媒体已经习惯于超越传统的职业底线,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新闻报道权和所谓的捍卫“公众知情权”干涉普通公民生活,甚至以自己的影响力左右国家的政治走向时,媒体的底线就不复存在了。窃听丑闻的爆出,证明了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两面性。若媒体滥用自己的新闻报道权,并以之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权,则必将沦落为损害公民基本权利的“人民公敌”。
  促使发展中国家重新审视西方传播观念。毫无疑问,窃听丑闻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再度反思文化帝国主义(媒介帝国主义)及其背后的新闻传播观提供了机会。当下,除新闻集团外,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等媒体巨头依然垄断着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绝大多数资源,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传播力和传播影响力仍然处于边缘,“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当下新闻传播领域盛行的而且越来越时髦的依然是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包括新闻传播观的认可、心仪与称许”。此次窃听丑闻的爆出,或许能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加深入地反思:西方媒体的价值观和新闻手法是否真的适用于自己的、身处其中的、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正在飞速发展和变革中的社会。或许这才是窃听丑闻带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推荐访问:窃听 漫谈 丑闻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漫谈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 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