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资格证【培育民间外宣人力资源 努力实现以交友促传播】

  2005年春节过后,一个神奇的人物――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开始在中国的各个城市活跃起来,进行签名售书、演讲、座谈。前一段时间,笔者曾对有效开展民间外宣的问题进行过初步探讨,与到访吉林的库恩博士的相处让笔者意识到,库恩正是进行民间外宣的优秀典型案例。他不是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没有宣传中国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宣传介绍中国方面却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这里我想就民间外宣资源中的一种,即民间外宣人力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对我国民间外宣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民间外宣人力资源简述
  
  “人力资源”一般是指有能力并愿意为社会工作的经济活动人口。当然,从更广义的角度上说,只要有工作能力或将会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可以视为人力资源。它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具有潜在的效应和可开发性。
  “人力资源”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此后数十年间,人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受到企业的空前重视。但目前为止“人力资源”这一概念还没有广泛介入到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中,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对于我们所从事的对外宣传事业至关重要。笔者这里把该概念引入外宣,希望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外宣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和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宣干部队伍建设很重要,我们也在不断地加强外宣干部队伍建设,而重要性日益突显的外宣事业不仅仅是靠外宣干部就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大量的人力资源。笔者所提出的民间外宜人力资源主要是指那些区别于官方的、专门以从事对外宣传为职业和职责的外宣干部和外宣工作者以外的,在自己的工作中或者工作之余以及日常生活、交往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发挥着某种程度的对外宣传作用的人。
  举个例子,比如库恩博士就可以称为民间外宣人力资源,他的职业是国际投资银行家、公司战略家,他的身份是美国花旗银行集团的执行董事、美国格林洛克国际公司的董事长,而他却做了大量对外介绍中国的工作。另外,在中国的外国专家、教师、留学生、商务、旅游人员以及我国在国外的劳务人员和留学生等包括海外华人华侨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对外宣传和介绍中国的作用,都可以称为民间外宣人力资源,或者说是外宣的友好使者。
  这个定义应该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民间外宣人力资源是官方和政府以外的发挥对外宣传作用的人,即不包括我国各级外宣办和涉外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我国各类新闻媒体的涉外报道人员,换句话说也就是对外宣传不是他们的职业、职责和工作。第二,民间外宣人力资源所进行的对外宣传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而库恩博士则是在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对外介绍中国的工作。他在演讲中是这样说的:“我来中国越多,对中国的了解也越多,但是每次回美国都让我感到沮丧甚至愤怒:我身边的朋友,包括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高层社会的人,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太片面了。我想为改变美国人的偏见而努力,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与库恩相比,我国在国外的留学生有时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起到宣传中国,代表中国形象的作用,而在我国的外国人与自己亲人的通信、交谈等都会讲起自己在中国的情况,这也会不自觉地起到介绍中国的作用。第三,民间外宣人力资源只是民间外宣资源的一种。民间外宣的资源很丰富,包括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新闻资源等等,我们可以探讨和挖掘更多的民间外宣资源和途径。
  
  民间外宣人力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笔者认为根据特点的不同,民间外宣人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国外的对华友好人士
  国外的对华友好人士包括熟悉中国情况的编辑、记者、作家,还有来中国工作、学习、经商、旅游的外国人中的对华有好人士。尤其是国外新闻媒体的驻华记者,他们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情况的主渠道和信息源。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对中国情况的讲述、介绍,所做的关于中国内容的演讲、报告,所写作、编辑的关于中国内容的著作、书籍,会让外国人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他们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方式向所在国介绍中国,可以收到相对来说更加良好的外宣效果。他们的特点是:了解所在国受众的阅读习惯、心理、风俗等等,与所在国受众在语言上具有相通性,另外,他们对中国的情况也相对比较了解。
  
  2.海外华人华侨
  近20年来,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增长迅速,分布越来越广,几千万海外侨胞分布在五大洲,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随着新华人华侨的大量涌现,除东南亚等传统的侨胞聚居地外,北美、西欧及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南非等地区和国家,已日益成为海外侨胞新的聚居地。而且新华人华侨和华裔新生代愈益成为华人华侨社会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海外侨胞中专业人才众多,特别是新华人华侨专业人才的迅速崛起,令人瞩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就有几十万华人华侨专业人才,其中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崔琦等诺贝尔获奖者。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庞大数量和重要地位决定了他们必定会在对外宣传中国、介绍中国、传播中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也是民间外宣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特点是:身在外国,心系中华。他们当中很多人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部分受过中国的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对中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3.我国的出国留学生和劳务、旅游人员等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出国留学生和劳务、旅游人员的数量都在急剧增长。他们在国外居留时间相对较长,接触的外国人更多,他们的表现会给外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有着对外宣传中国的作用,但实际上他们在和外国人相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介绍中国并在外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家庭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的、大范围的接触,而不仅仅是通过经过包装和设计的、个别人或者是某些活动来定位印象的。所以对留学生、出国劳务、旅游人员等民间外宣人力资源,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有效规划和利用。他们的特点是,在国外接触的人员多,影响范围广,时间久远,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是不自觉的,而不是有意识的对外宣传中国。
  
  4.我国因各种原因与外国人接触和往来的其他人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来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所以,国内可能接触到外国人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包括机场、车站以及各类涉外宾馆的工作人员和旅行社的导游,各级各类学生,外企的员工,商店的售货员,甚至是最普通的中国市民接触外国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外国人来中国无论是经商、旅游、参观、访问还是任教,他们在中国停留期间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上述人员。与我们所做的对外宣传相比,他们会更相信他们亲自来中国的所见所闻,他们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中国的印象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更多人。所以笔者认为此类民间外宣人力资源也会发挥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作用,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他们的特点是:接触的外国人可能不多,而自身的外宣意识也不强。
  
  民间外宣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
  
  通过接待库恩博士一行,让我感觉到对民间外宣友好使者――民间外宣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由于民间外宣人力资源身份的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势必有很大的差异,因而笔者主张根据上面所做的分类和他们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调动各种民间外宣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推动整体外宣事业的有效开展。
  针对前两种即国外对华友好人士和海外华人华侨,我们应该尽可能以诚相待,投人人力、物力和财力广交朋友,努力实现以交友促传播。像斯诺先生、库恩博士等外国友好人士所发挥的对外介绍中国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作为外国人他们了解和熟悉我们对外宣传的受众情况,特别是他们和我们的受众语言的相通,生活习惯的相近,更拉近了他们和外宣受众的距离,增加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的可信度,最终就是对外宣传效果的明显加强。所以我们应该重点培养此类对外宣传的友好使者,我们要争取更多的“斯诺”和“库恩”帮我们对外介绍中国。要让这些外国友好人士成为我们的朋友,成为我们对外宣传的友好使者,没有诚挚的付出是不行的。我们要尽力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积极地把与他们的交往延伸到我们8小时的正常工作之外,这就要求我们的外宣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肯于为外宣事业付出。同时要注意在交往的时候也不能因为想交朋友,就对人家卑躬屈膝、点头哈腰,要讲究国际礼节,更要做到有理有节、不卑不亢,让人家既尊重你,又喜欢你,最终成为好朋友,从而促进我们外宣事业的发展。
  对于后两类,即我国的出国留学生和出国劳务、旅游人员,机场、车站、宾馆工作人员等在国内、国外会和外国人接触的人员,我们应该侧重培养,注意引导,适当地对他们加强对外宣传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外宣意识,引导他们把外宣自觉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涉外交往、工作和学习中来。这对树立和展示中国的整体形象,增进对外宣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责编:雷向晴

推荐访问:培育 努力实现 民间 培育民间外宣人力资源 努力实现以交友促传播 培育民间外宣人力资源 努力实现以交友促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