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的800字作文

  调查显示:66%的接受调查者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到满意。认为自己很关心国家大事的占94.5%,认为自己会帮助他人的占89%。对封建迷信根本不相信的只占38%,农村文化设施中篮球场排在第一位。农闲的时候。农民一般都在家看电视,“送知识文化下乡”成为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首选。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显著改善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提升精神生活质量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有强烈的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为了了解我省农村农民目前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内容,2009年8月下旬,本刊记者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的10个乡镇,20多个村进行了走访调查。此次调查共印发问卷200份,收回200份。调查对象为农村群众。接受调查者中,年龄阶段在15~30岁的占42.5%,31~45岁的占28.5%,46~60岁的占19.5%,60岁以上的占9.5%。
  
  农村文化生活变化大,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
  
  每到夜幕降临,印江自治县团龙村的文化戏台就热闹无比。一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山歌表演队,在这里为游客们献上精彩纷呈的土家族摆手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57岁的村委会妇女主任戴芳秀就是山歌表演队的队长,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可以见什么唱什么,脑袋里的歌,唱个三天三夜也不带重复的。”
  在村文化大院里,记者看到中老年人在这里唱戏、下棋、跳交谊舞,青年人则在灯光球场打篮球、在农家书屋看书,其乐融融,十分惬意。“不是只有城里人的生活才丰富、享受的!现在我们农村活动中心的内容可丰富了,村民都快把这当第二个家了!”这是调查中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像团龙村的村民们一样,如今在我省的大部分农村,都有一个被农民亲切称为“精神家园”的村级文化中心。农民群众不用出村,就可以经常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调查显示,在“村里有什么娱乐文化设施”一题中,选择从高到低依次是篮球场、乒乓球桌等、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活动室、麻将棋牌室、戏台,还有少数人选择了“什么都没有”。
  56岁的杨显明是雷山县电影放映员,走遍了县里的村村寨寨。据他介绍,每场放映两部影片,两部影片中必须要有一部科教片。8月21日晚放映的是反映酒后驾驶危害多的影片,在村里引起不小的反响。“我们这里放映的影片都有标准的苗语配音,因此每次放映都能吸引很多村民。”杨显民抚摸着新的数码放映机,高兴地给记者介绍。
  在调查过程中,一提起农家书屋,许多村民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书本就是我们的好老师,遇到问题翻翻书就能解决”。他们感言,以前只是去县城时,才到书店去看看书,看到需要的就买两本。现在好了,村里有了农家书屋,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还免费,很方便。
  遵义县新民镇的邓德宽就是农家书屋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自己搞果树种植好几年了,刚开始那几年,果树的花都开得很漂亮,果子结得也不错,但就是收成的时候不好,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一家人好久。后来听说农家书屋里有不少的实用书籍,就跑去看看。没想到还真找到了问题所在,学会“梳花”、“梳果”,解决了收成少的大问题。今年收成后,邓德宽将价值1000余元的水果送给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同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西江村委会主任李光忠告诉记者:“现在去外面打工的人多,碰到些纠纷,他们都懂得用法律维权。这些法律知识很多都是在农家书屋里学到的。”
  一位村民在我们发放的调查问卷上写道,2006年参加了村里举办的绣花培训班,但是一点也不实用,赚不了钱。调查表明,农民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当务之急,仍然还是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技术。不少村民反映,“如果能同时开展图书讲解、培训课程,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给大家讲解新技术,那就太好不过了”。
  石阡县万安村是相对富裕的村寨,基本上没有村民外出打工,都是在当地跑运输、搞种植。在这里,他们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运用网络将本地的农经供求信息发布出去。村里的计算机培训很受欢迎。
  一位叫陈先勇的村民告诉记者,他经常会去农家书屋借旅游管理、养殖种植方面的书来看。但是他更喜欢在网上查,因为网上讲的比较细化。
  
  农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知识信息认知途径不多
  
  精神生活质量的高低是人的生活幸福与否的核心指标。调查显示,66%的接受调查者对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到满意,不满意的为34%。
  在“是否有买报纸、杂志、书籍的习惯”一题中,回答“经常买”的占30.5%,“偶尔会买”的占48.5%,“从来不买”的占22%。对中央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表示“知道”的占45.5%,“知道一点”的占33.5%,“不知道”的只占21%。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基层群众对中央的声音,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十分关注。而村民们获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途径则依次是电视、村干部宣传、报刊杂志、村里其他人转告、网络。在被访问者中,只有5.5%的人表示不关心国家大事,而关心国家大事的占94.5%。
  调查表明,农闲的时候,村民们一般都在家看电视、参加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到培训学校去学技术、读书、写字、赋闲在家、锻炼身体、上网等。由此可见,电视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打牌和玩麻将不再是农村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在过去,大家兴趣狭窄,围着桌子打打牌几乎成了我们消磨时光的唯一方式。自从组建了妇代会、老年协会、腰鼓队、青年文艺队等社团和群众组织,我们的兴趣爱好广泛了,不良风气、丑恶现象也少了。”提起这几年金关村的变化,刘大叔也深有感慨。
  
  农民精神境界普遍高,封建迷信不容忽视
  
  8月23日,记者在贵阳市云岩区金关村办公大楼等电梯,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电梯从10楼降到了我和几位同事的面前。我们前后有序地走进电梯后无意中发现,一位小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左手一直按着电梯的“开门标志”,直到我们一一站好。电梯徐徐降到一楼。一位30多岁的中年妇女,身穿黑色长裙,也一直按着电梯的“开门标志”,直到我们一一走出电梯。几位同事不停地对她说“谢谢”。这一大一小。不正是金关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浓缩!
  在余庆县松烟镇友板村,这里有1条长1200米,宽3米的水泥进寨路;有6条长500米,宽1米的联户路。每当天幕初开,晨曦微露之时。一个瘦弱的老头便刷刷刷地清扫街道上的垃圾,这一扫就得两三个小时。这个老头就是村民组长吕代书,从2008年2月至今,吕老伯天天这样干着,没有要一分报酬。每当有人问他报酬是多少的时候,他总是笑笑,继续扫地。
  在“是否会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一问中,48%的接受调查老选择“经常会”,41%的人选择“偶尔会”,只有11%的人选择“不会”。由此可见,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见死不救、见贫不扶、见难不解的现象逐渐减少,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幅度提高。
  “用我们的双手擦亮城镇的容颜,用我们的汗水浇灌文明之花”、“奉献一片爱心我为人人,换取爱心一片人人为我”……在记者所走访的村寨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精神文明宣传标语,而且村民们也是这样践行着。
  村容村貌美化了,群众素质提高了,邻里相处和谐了,以前那些偷鸡摸狗的事自然也消失了。农民们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才会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民对进步的精神生活有强烈的渴望和自发的追求,但封建迷信等活动在农村还存在较大影响。在问及“对封建迷信的认识如何”时,38%的接受调查者选择“根本不相信”,40%的人选择“偶尔也相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有22%的人选择“无所谓”。
  调查显示,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农民群众目前最需要的是“送知识文化下乡”(67%),建设娱乐文化活动场所(56.5%),治理整顿村容村貌(54.5%),加大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整治力度(43%)。

推荐访问:需要什么样 精神家园 农民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家园” 打造现代农民的精神家园 一个农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