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萍,赡养恩师29年] 见到十几年的恩师心情

  他负责做饭,妻子给老师擦身、洗澡      56年前,钟炳�(音同“昆”)担任了宋金萍的班主任。一年相处,点滴关怀,时刻牵挂,让那个母亲早逝的男孩感受到了母爱。29年前,当宋金萍有了自己的房子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来钟老师组成四口之家。“这么多年,不知不觉就这么过来了。”宋金萍感叹。   在宋金萍的家里,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看到了珍藏多年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钟老师的皱纹在加深,宋金萍从英俊青年变成了年近古稀的老人,女儿从小姑娘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每个人的容貌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一家人围坐时温暖的笑容。   “她让我感到了母爱”   1952年,10岁的宋金萍跟随转业的父亲从云南回到北京,之后便在王府井八面槽小学(今王府井小学)上学。宋金萍不仅学习成绩优秀,也颇有人缘,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十分喜欢他。   1956年,宋金萍上小学六年级,钟炳�成了他的班主任。“钟老师很斯文,学生犯了错,她总是讲道理,从不乱发脾气。”宋金萍回忆道。   当时,钟老师已经年过40,但并未结婚,她将心思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家访中她才得知,原来宋金萍的母亲在他1岁时就去世了,他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她一下明白了为什么宋金萍比同龄孩子懂事。   “可能是因为她知道我缺少母爱,对我特别好。”宋金萍说,当时他家离学校远,每天要坐公交车上学,有时来不及吃早饭,钟老师就会给他买来热乎乎的早点。学校组织教师春游,别的老师都会带上自己的小孩,钟老师就带着宋金萍。   从小,母亲在宋金萍心中是模糊不清的,直到他遇到了钟老师,“她让我真正感到了母爱。”   1962年,宋金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尽管当时体育学院距离市区很远,但宋金萍还是会经常抽空回学校看望钟老师。   一天,宋金萍来到钟老师的宿舍,发现她正痛苦地用头撞墙,赶紧将她送到医院。原来,钟老师患了严重的青光眼,必须立刻手术,摘除左眼球。由于钟老师没亲属在身边,宋金萍在手术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还有一次,宋金萍回校探望钟老师,她开心地拎着饭盒去买饭。当时学校响应上级“备战备荒”的要求,在操场上挖了三四米深的防空洞。由于高度近视,钟老师出门没多远,就掉进了防空洞。听见声响,宋金萍心想坏了,跑到操场上不见了老师的身影,情急之下,他想都没想,一下就跳进了洞里。宋金萍说,今天他也想不出来,自己是怎么把老师弄出洞外的。   “后来钟老师患上阑尾炎,也赶上我在她身边。说来也巧,她几次遇到危险,我都恰好在。”宋金萍很欣慰,但同时他也越来越担心:钟老师身体不好,年纪大了,一个人的生活该怎么过啊?   “你这一辈子活得可真够累的”   在北京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读书时,宋金萍和小他三届的师妹杨慧芳谈起了恋爱。“钟老师一辈子单身,膝下无子,今后有条件我就奉养她。”当他把心里话向姑娘和盘托出时,通情达理的杨慧芳立马说:“没问题。”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1966年,宋金萍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就在这一年,“文革”开始了,之前的毕业分配方案被彻底否定,他进入北京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1969年,新婚妻子杨慧芳被分到山西一家工厂当工人。10年后,杨慧芳才调回北京当上了大学老师。1982年,他们的女儿宋�出生。   1983年,杨慧芳的单位分了一套两居室,宋金萍首先想到的就是钟老师。那时,71岁的钟炳�已经在学校后面的小平房里孤独地生活了多年。听说宋金萍要把自己接到家里养老,钟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选房前,宋金萍专门去征求了老师的意见,为了方便老人出入,他们最终选择了一楼。   “我能奉养老师这么多年,绝对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宋金萍说,妻子从没因为钟老师的事情跟他闹过意见。但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钟老师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疼爱。相比之下,她跟我妻子之间一开始是会有点距离感。”宋金萍说。一起吃饭,钟老师会特意把菜推到他面前,“金萍,你吃啊。”刚开始,杨慧芳心里有点不舒服,“在这个家里,我怎么倒成了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人对彼此的脾气秉性日渐熟悉,“人年纪大了,就变得像小孩儿一样了。”杨慧芳也不会再为这些小事不快了。   2001年,钟老师的右眼也失明了,宋金萍给她买了收音机解闷。同时,为了不让独自在家的老人出危险,家里的任何家具再没挪动过。这样一来,老人一路摸着熟悉的家具,就能自己找到想去的地方。   2002年,宋金萍退休,他的主要任务就成了照顾钟老师。朋友叫他去旅游,他一概拒绝,大伙都说他:“你这一辈子活得可真够累的!”   这两年,钟老师由于小腿肌肉萎缩,下地都困难。宋金萍就和妻子做了明确分工:他负责给钟老师做饭,杨慧芳负责给老师擦身、洗脚。   “只是有点亏欠孩子”   女儿宋�从小就管钟老师叫奶奶,直到出嫁前,她和奶奶在一个房间里生活了28年。宋金萍和杨慧芳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   钟老师双目失明后,分不清白天黑夜,经常在半夜醒来时也顺手打开收音机。宋�时常在睡梦中被惊醒,第二天只能昏昏沉沉地去上学。为了能让女儿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宋金萍就把阳台整理了一下,支上一张小桌。冬天天冷,只好放上一个电暖器。但由于屋内外温差太大,没过多久,阳台上就湿气淋淋,墙皮一块块地往下掉。   为了方便老人,宋金萍在屋里放了个便盆,但是已年过九旬的老人经常忘记盖便盆盖。一天下来,屋里就变得臭气熏天。宋�回家后,总是主动把盖子盖好,提醒奶奶下次别忘了。但老人哪还能记得住这些事呢,下次依旧如此。   “我们只是觉得有点亏欠孩子。”说到这些年女儿与老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杨慧芳不禁有点叹息。2011年,宋�准备结婚。之前,为保证钟老师行动方便,家里已经十来年没装修过,电线像蜘蛛网,墙皮斑驳不堪。在潘家园街道的帮助下,他们在附近临时找地方住了4个月,将房子装饰一新。   让女儿出嫁时能从一个明亮的新房子里走出去,或许也算是这对无私父母对自己女儿的一个小小补偿吧。现在,在客厅里,除了一家人的合影,女儿的婚纱照被放在了最明显的地方。   “这么多年,她从来没嫌弃过钟老师,”提起女儿,宋金萍十分骄傲,“这孩子特别会为别人着想。”每年钟老师过生日时,宋�都会买一份生日礼物,老人最喜欢的一个玉把件就是她送的。   “围着钟老师转”   这个后来组成的家庭,不仅给了钟老师感情上的依托,更给了老人生活上最细致的照顾。“我基本上就是围着钟老师转,根据她每天的身体状况确定给她做什么饭。”宋金萍说,现在钟老师每天要吃四顿:早上一个鸡蛋,喝点麦片,配点豆包之类的干粮;午饭和晚饭的菜则要变着花样地做,既有蔬菜、又有肉类;临睡前,老人要喝酸奶、吃一个小面包。此外,宋金萍还经常买些山楂片、红枣、饼干、点心等钟老师喜欢的小吃食,放在她床头。   “钟老师年轻时饭量很小,吃正餐也只是吃一点点。”宋金萍说,但她过了90岁之后,胃口却忽然变好了。“庆丰包子她能吃3个,饺子能吃9个,中午饭她通常能吃一小碗面条。以前,钟老师从不敢吃凉东西,现在她还主动提出要吃冰棍、喝酸奶。”正是宋金萍的细心照料,钟老师才胃口大开,而且没有再添新毛病。   唯一让宋金萍感觉有点遗憾的是,近两年钟老师的听力逐渐退化,他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现在钟老师更多是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一开始宋金萍还能对着钟老师的耳朵大声说话,但时间久了,他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受不了,“感觉上不来气,特别难受”,毕竟也是奔70的人了。   这个冬天过去后,钟老师就要100岁了。当记者提出为他们照一张全家福时,宋金萍拒绝了,“老师现在的形象不太好,我不想让大家看到。”甚至在翻拣旧照片时,他都会细心选择。“在他心里,钟老师永远都是当年的模样。”妻子善解人意地说。   编辑:李雪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推荐访问:赡养 恩师 宋金萍 宋金萍 赡养恩师29年 宋金萍 退休教师宋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