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文

  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   作为当时代表中国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政党及其领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领袖人物孙中山致力于在近代中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即“大中华民族国家”,他利用了儒学的大同精神,定位于同化中国境内所有民族成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大中华民族思想”。民族文化之核心价值在于民族精神,孙中山认为中国自古就有民族文化,但近代以来却没有了民族精神,因为缺少了民族思想和民族主义,故日渐式微,被人轻视,甚而有亡国灭种之危。要挽救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振起民族精神,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在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封建专制国家,由满清贵族统治,所谓民族凝聚力因循封建礼教式的“精忠报国”。清末,列强侵华所带来的冲击使现代化问题提上日程,人们在经济上开始追求富强,在政治上主动争取民主共和,孙中山提出的同盟会纲领可谓集大成,指出革命的目标并不单纯为了排满,而是为了废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列宁高度评价该纲领“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民底真正伟大的思想体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前后进行的斗争更多的是为了整个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而不仅仅是为了争取一个阶级的政权,他们亦是无私的爱国者。   在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大概始于13世纪的英国。而在中国,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才正式诞生,同时还颁布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誓词中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其后又提出“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个中华民族”。孙中山主张“积极的民族主义”,即“努力于文化及精神之调洽,建设一大中华民族。”他把国内一切民族融合成“大中华民族”的构想并在各民族之间“努力于文化及精神之调洽”,找到了团结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纽带,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集大成之思想,含有古今中外文化思想之精粹。他主张国内各民族“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这个“新主义”即其思想之核心价值。孙中山讲:“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份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真精神!”   孙中山号召“推行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而建设一世界最文明进步之中华民国”,这可谓近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海外华侨华人也普遍认为“孙中山集古今中外的思想精华,包括仁爱、信义、和平、爱国、亲民、修身、齐家等道德情操”,使“中华文化得以继续发扬,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的确立、男女平等权利的落实、经济崛起与科技兴国的发展,莫不和辛亥革命的成功息息相关。”   “民国肇兴,政治一新,工商业感受刺激,生机骤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经济上的工业化浪潮奠定了早期现代化的基础。国民的国家意识日趋强烈,实业救国的口号被人们普遍接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反帝爱国运动开拓了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市场,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和企业巨擘,出现了上百万产业工人,这宣示了中国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由此产生了大量资本家、工人、知识分子及其政党社团等,他们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心,成为现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之中坚。

推荐访问: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