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目前启动内需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内需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063-02       摘要:由于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益严峻,我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降低,且近年来投资过快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压力过大问题。国内、国际环境都要求我们扩大内需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启动内需的难点,阐述了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基尼系数;内需不振;技术创新;贫富差距
  
   据调查,中国有82.5万个千万富翁和5.1万个亿万富豪,也就是说在中国每10万人中,有54人是亿万富豪。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大量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就是国内市场消费疲软、内需难以启动的根本原因。但又有人讲,现在出口不行了,内需就让中国的富人们去拉动好了!反正中国的富人挥金如土,月均花费7万元,也同样可以剌激消费,拉动经济么!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与贫富差距之间存在相对应的关系,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既定的财富规模条件下,分配越均等,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就越大,收入差距(基尼指数)过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消费需求不可能保持上升。我国的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前不到0.15,到近些年已经达到0.45左右。就业不足造成很大一部分人对一般商品有消费需求,但缺乏购买能力。收入差距的扩大则造成少数高收入者消费基本饱和了,储蓄大大增加;而多数中、低收入者消费远远不足,他们对许多商品有需求,而支付能力不足。这样,就使消费处于相对萎缩状态。总之,就业不足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造成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了。所以笔者认为,贫富差距过大,正是内需不足的关键原因所在。
   事实上,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收入高的富人家庭总是比收入低的更倾向于将收入更多的部分用于储蓄。不过如果这个时候社会上产品创新较多,投资机会也很多,那么因分配问题而产生的消费需求不足还可以被部分抵消。但是如果象现在目前国内产品创新不足或实体企业投资环境不良,则消费需求不足就很难得到解决。所以,在同样的社会财富状况下,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比分配平均的社会储蓄更多,消费更少。
   我们大家都知道,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需求对象、需次的层次是不一样的。富人有消费能力,对于品种单一、技术水平较低的一般产品,该有的早就有了,没有特别的需求和愿望,就不会产生现实的有效需求,根本不会拉动内需。富人们把多余下来的钱要么进行投机,在缺乏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就会催生股市、房地产、期货市场的泡沫和大震荡;要么就挥金如土,进行奢侈性消费,带来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由于购买力有限,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所以目前在出口不畅的情况下,当务之急就是让广大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这又与某些利益集团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当前中国内需不振,除了贫富差距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
   首先,个人对于未来生活保障的担忧,国人是最具有危机感的民族了,而这个民族之所以有危机感,源于中国物产和资源的贫乏,源于对于40年前的灾难的担忧,当任何一个民族经历过一场死去三千万人的饥荒的洗礼,经历过因为某些人个人的权力欲望而将万民当实验品以后都会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产生内在的恐惧感,这种恐惧很难消除,当你看到这个政府一贯以来的行为的时候,这种恐惧丝毫不能消除,不像美国可以换成一个黑人,即便政策如何延续性,至少让人感觉到一种换了天地,至少布什政府倒台了,有人会庆祝一下,释放一下自己的不满,重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复位一次。但是中国就不会这样,所以负面情绪一直被压迫,很难以释放。并且一直以来虽然有了几个代表之类的类似纲领一样的语言,但是似乎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对于国人未来的恐惧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人们有了钱一样不会花,要放着,不定那天就又来一场什么运动,有了这点小钱至少还能在心理上有一点安慰。
   其次,从居民就业和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这一层面看,目前,我国就业不足,居民的收入低。
   1.就业不足主要表现为,城市居民中有一部分原先就业的人现在下岗失业了;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农村尚有很多富余劳动力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这种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劣化是影响内需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2.国人的收入很低,特别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收入。虽然在国内很多人似乎收入很高,看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前三季度大城市居民收入月均3500元左右,差的省如倒数第一的农业大省河南收入月均1887元,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是直觉的感觉是错误的,我估计大多数人的收入都不会超过这个平均数字,但是即便如此,在国内的收入水平也是比较低的,相对于欧美国家的相当收入,不折换汇率因素,我们认为一美元或者一欧元折合1元人民币,1887元人民币(1887欧元或者1887美元)在国外也是很低的,如果你真正看到了欧美的实际消费力的话,你就会更加惊讶,国人收入实在太低了,国人连基本的生活还难以保证,怎么会有更多的钱来消费呢?
   再者,技术创新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产品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档次还不高,在出口时容易被国外政府以反倾销为由打压,在国内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方面不足(仅有20%,美国是47%),不能勾起富人们消费的强烈愿望。因此,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让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关键是完善经济发展结构和收入分配体制。
   以下是解决之道,不过做起来不容易,即使政府有心去做,也不是一时一刻可以立竿见影的:
   1.要建立、健全覆盖面更广更实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在医疗保障取得突破的同时,还应在社会养老、失业等方面建立覆盖面更广、效果更实的保障制度。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调整收入分配问题,真正增加居民特别是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但这也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健全得了的。
   2.通过减税和费以及土地的供给价格,降低各种消费品特别是房地产的价格,使之回落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范围之内。房地产是各地经济的一个最大支柱性产业,更是带动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火车头。但这种带动却是泡沫性的,因为支撑这种增长的不是别的,而是没有需求的虚高房价。
   3.政府应该引导产业结构向技术创新方向发展。在市场环境和消费氛围较好的地区,有必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生产新型、附加值高和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由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长期处在全球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极大的延缓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前些年,出口导向型产业最为集中的广东试图“腾笼换鸟”,但笼子腾出来了,却很少有鸟飞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艰难转型的缩影。从企业层面来讲,也没有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动力。因为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基础是通过压低劳动力价格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既然找几个打工妹、打工仔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冒险进行代价高昂的技术创新呢?当然,不能否认完全没有技术创新,但更多的技术创新属于资本节约型的模仿性技术创新,所以中国可以很容易山寨出iphone,但却没有一家苹果这样真正创新型的企业。要知道,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才是一个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教训值得警醒,日本之所以失去二十年,很大程度上和日本只会模仿性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4.全面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通过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从而提升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笔者的基本主张依然是:(1)通过企业管理层的限高降薪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缩小企业内部初次分配的差距,提高劳动报酬在企业内部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企业内部的可分配收入向劳工阶层的更多分配和转移;(2)通过反腐倡廉,审计和查收贪官巨额不明财产和节俭公款吃喝、公务消费,把查收和节俭过来的钱充实到可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基金中去;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还富于民,把更多的钱以加薪、补贴的形式转移为居民的日常消费基金。(3)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农村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经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提高种田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几万亿投资于“铁、公、基”(注:铁路、公路、基础建设)的经济刺激计划并没有抓住启动内需、应对危机的根本。现再把其中最主要的依据和缘由举证出来。一、消费的扩大只能更多地通过充实民众的钱袋和购买力来拉动。二是社会中低阶层的有限收入与相对偏高的消费品价格是内需难以启动的症结所在。三收入差距太大导致内需难以启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参事:任玉岭 “中国收入差距太悬殊导致内需难启动” 《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3月16日。
   [2]胡显达“中国抓住启动内需、应对危机的根本吗―对经济刺激计划的再思考”《时代观察》2009年3月。
  
   作者简介:
   1.孟杰,男,(1974年12月-),北京人,研究生;职称:会计师,经济师;现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财务处。
   2.朱政霖,男(1985-)河南人,研究生;现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推荐访问:内需 浅析 难点 浅析我国目前启动内需的难点和应对策略 如何理解我国当前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