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美|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

  摘 要: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我国的舞蹈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古典舞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现象、新变化和新焦点。尤其在每次的舞蹈大赛和春晚上,总有一些古典舞让人印象很深刻,人们也越来越喜欢看,原因之一就是它非常的美,然而它的美是离不开它的一个主要元素――身韵。身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本文旨在通过身韵诞生二十年间,对中国古典舞的美阐释与总结,并通过分析使身韵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发展与成熟。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美;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239-01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显现这种悠久的文明应该是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功能及其要求。中国古典舞以其独有的魅力经历几十年风霜雪雨,在中国当代舞坛占据着实地,闪现着光彩,她的努力,她的付出,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中国古典舞的身体应是中国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化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人身体美学与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一、语言的“美”
  对于舞蹈艺术而言,语言功能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功能对于舞蹈编创者来说动作的语言阶段阶段就是形成不同舞蹈种类的风格特征;而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语言功能预示着需要把前一个阶段的能力训练转化为肢体语言的表达上。舞蹈编创者与舞蹈表演着在进行表现与创作的时候所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这种舞种风格。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则,就不成其为该舞种的创作。身边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中国的汉字一样,其至今还保留象形文字“以像表意”的特点,作为中国人的肢体语言也受“象形”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这种“象形”的体态特征。舞蹈身韵的元素取自其中,其带有“师法自然”的象形化肢体语言是不争得事实。并且这一语言的形态特征,让我们的肢体语言的表达更为生动和丰富,也是因为这样与其他舞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对立统一”的“美”
  “师法自然”是身韵在动作语言形态上具有的特征,“对立统一”的组合方式又是它结构性语言表达上必须遵循的。身韵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具有基础性、风格性、生发性的语汇核心概念。怎样将动作链接起来、形成语言表达的运动规律,身韵为这些要求做了很好的总结。比如在时间上讲究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点线交织。在力量上又有不同劲力的区分及运用,比如:讲究劲力的强弱对比、刚柔并济等,还有抻、韧、刚、柔、脆等不同劲道;在空间上强调动作的高低对比、大小变化还有疏密得当,并因此形成欲高先低、欲开先合、欲放先收等一系列动作变化规律;“对立统一”的动作语言动作结合规律是对我们传统的身体动态语言的运动规律的总结与升华,遵循了这种变化规律,在对进一步形成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在动作语言的表现上呈现出一种鲜明的民族属性。
  三、“点线交织”的“美”
  如何进一步形成一个舞种的语言表达,不仅需要一个舞种拥有动作语言的形态特征,还要遵守与之相符的动作组合规律,再继而深入到具体形象的塑造中去。
  身韵之所以形成“点线交织”的节奏变化特点,就是因为遵守着“对立统一”的动作组合原则,这种“点线交织” 的节奏变化特点,既可以将它视为一个舞种的语言组织特征,又可以为舞蹈的形象塑造提供极大的便利空间。塑造出具有民族性的舞台人物形象,就要遵循身韵的语言节奏变化与组织方式,形成古典舞的语言特征。身韵在动作链接上遵守着“对立统一”的组合规律,在动作形态上具有“师法自然”的典型特征,并呈现出“点线交织”的节奏特点,这些特点区别于西方芭蕾或日本古典舞等,所以说这些特点都使得身韵已具备了作为一个舞种的属性特征。从而为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与表现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语言机制,实现了它在古典舞中的语言功能。
  四、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创作中表现出的“美”
  我们可喜的发现,近些年大批具有“身韵味道” 的古典舞优秀作品应运而生,究其原因这些都是受身韵语言理念的影响,而且这种态势逐渐变得繁荣。中国古典舞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在传统古典舞创作上曾有过把不同民族,不同性质的舞蹈动作硬加在一起拼凑而成的作品的现象。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正当中国古典舞创作寻求突破的时候,身韵教学法展示出了遂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语言系统,从它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时代风格的古今适用,以及很强的民族审美性和舞蹈性相结合,深得众多的中国舞编导们的青睐,并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进步。例如:群舞《长城》、《黄河》是很好的典型例证,特别是古典舞剧目《长城》中以大量横向动势的舞段构成了舞蹈的凝重格调,舞蹈剧目《黄河》大量采用身韵课堂教学中的动作,从拧倾的动态和水云的意象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气势。剧目《长城》、《黄河》的编创运用身韵的动作,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段中的行当归属,走上了依人物出动作的新路。
  如果说身韵“形神兼备”的表现原则,在身韵的教学阶段“神”即为“意”,具体指“意、气、力”并用的动作表现原则。那么,在动作“情态”的层面,“神”便具化为不同性格、不同人物之“情”,以人之“情”为“神”之依据,方可达到形、神、情的统一,达到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之目的。因为不同性格、气质的任务,必然有着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而这种不同就会造成其外在形态及运动节奏上的差异。一个优秀的表演者,就会利用这种差异来塑造不同的任务形象,即使像戏曲那样使用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语言的表现方式。由于身韵在“动态”这一层级始终强调“形神兼备,内外统一”,是动作真正达到“由心而起,由意先行,意领神随”的完成状态,就为下一步“情态”的表达打下了良好的身体表现基础,是身韵语言在有“动态”向“情态”的发展中,由“动作意识”想“情感意识”的转化中,成为肢体语言的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从而塑造出不同的人物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4.9。
  [2]李正一,中国古典舞发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推荐访问:古典舞 中国 身韵美 论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