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 浅析金融自由化在各国的实践

  摘要:自20世纪70年金融自由化理论出现并不断发展,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为主要探讨阿根廷、韩国、中国的金融改革,分析金融自由化的成效和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探索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金融改革;中国
  �一、金融自由化理论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1]。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
  �1973年麦金农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同年爱德华•肖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人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金融抑制,即政府过多的干预使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麦金农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师外援融资受限的“市场分割型经济”;肖重视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强调分析外援融资对资本形成的作用。
  �金融自由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促进资本形成、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和推广,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二、金融自由化在各国的实践
  �金融自由化的模式主要划分为:激进式开放和渐进式开放。激进式开放有利于快速完成改革,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摧毁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可逆转性”,避免改革过程中出现逆转和反复降低改革成本,然而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渐进式开放为改革条件的创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不断探索中前行,适时选择最适合国情的发展方式,但是这种模式改革速度缓慢,成本相对较高,进程中各种矛盾可能出现并阻碍改革进程。各国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改革模式。
  �1、激进式模式,以阿根廷为例。阿根廷曾以金融自由化闻名于世,银行、证券领域的开放程度很高,主要措施包括:取消利率管制和指导性信贷管制、降低存款准备率、国有银行私有化、取消外汇管制和资本流动限制等。尽管90年代以来阿根廷的经济形势出现好转,金融资产大幅提高,金融部门快递发展,但是激进式改革也使得阿根廷的金融体系十分脆弱。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引发了阿根廷的金融危机,此后阿根廷爆发了多次大的金融危机,以2001――2002年的金融危机尤为著名。2001年底,阿根廷出现货币贬值、银行瘫痪、存款冻结。金融危机引发了全国性的社会动荡和骚乱,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游行抗议。政局动荡不已,仅一个月内就连续更换了5位总统。失业率急剧上升,到2003年,阿根廷社会贫困率仍在60%左右徘徊。阿根廷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阿根廷金融业的开放力度过大,跨国银行所占银行业资产比重超过60%,是造成政府丧失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无法抵御金融恐慌制止资本大量外逃,触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
  �然而英国、新西兰却利用激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样是采取激进式改革,却是截然相反的结果,为何阿根廷的改革如此失败呢?与英国、新西兰相比,阿根廷缺乏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和敏感且有效的金融监管等。金融自由化并不是无条件的自由化,必须与经济市场进程相统一,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行为相统一,并更具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
  �2、渐进式模式,以韩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开始渐进式的推行金融自由化。第一步,实行国有银行私有化,放松对银行信贷分配的监控;第二步,开发国内金融市场,放松了对金融机构交叉业务的限制;第三步,逐渐放宽资本流动管制和利率管制;第四步,推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自由化、汇率市场化、开放资本账户等[2]。在改革成效上,韩国GDP持续增长,储蓄与投资稳步提高,通货膨胀也得到较好的控制,金融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和规范化,金融自由化程度提高。但是韩国的金融改革并不彻底,除了第一步进行得非常到位,其余的措施都是十分缓慢的。以渐进式模式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国家还有美国、日本等国。
  �三、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
  �国内学者和机构普遍认为我国具有明确改革目标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是从1992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利率自由化、资本账户自由化、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准入自由化。1992――1997年,我国金融自由化“内紧外松”,即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单一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银行也对外开放的政策也更加透明。1998――2001年,我国金融自由化“内松外紧”,对内放松金融管制放松了对国内信贷资金的数量管制,逐步放开非核心金融资产的利率管制,严格的分业经营也开始破冰,但是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向实质上的钉住汇率制靠拢。2001年至今,我国金融自由化步伐更快,对外开放金融业市场的步伐加大、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有所松动、汇率制度发生变化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3]。吸取外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模式,并且重视改革的次序,即先经济部门后金融部门,先经常项目后资本项目。
  �利用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提出的评价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指标,即M2/GDP、金融相关率(FIR)、金融资产的多样化、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我国金融自由化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但这仅仅是数量化的指标。金融自由化最核心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与资本项目自由化在我国仍处于管制状态,金融体系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融资结构从内源融资主导型转向外源融资主导型,金融格局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等。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改革过程中大量金融风险的存在。因此,在未来的金融自由化过程中,我国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金融自由化的宏观经济基础。2、审慎的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3、为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营造健全的法制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4、完善金融体系,构建金融危机预警体制。(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
  �参考文献:
  �[1] 刘永举,当前我国经济制度下的金融自由化,大众商务[J],2010.2,P79.
  �[2] 黄琼,金融深化的意义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2007.7,P8-9.
  �[3] 叶李伟,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回顾与评述,经济研究参考[J],2009,P18-25.
  �[4] 焦文慧,我国金融深化程度的判断与发展趋势,经济与贸易[J],2010.12,P206.
  �[5] 陈日清、杨海平,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历史、前提条件及存在问题研究,华北金融[J],2008,P6-10.
  �[6] 刘仕俊、陈春华,金融自由化的国际比较,商业经济研究[J],2009,P81-82.

推荐访问:自由化 浅析 各国 浅析金融自由化在各国的实践 金融自由化名词解释 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