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郊村的治理结构_公司治理结构

  晨钟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新老城区结合部。当年,来自7省13县的逃荒人聚居成村,因其旁有圆觉寺,寺内有晨钟而得名。该村总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16个自然村,707户2877口人组成9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书记吉章娃,村委主任全中心。
  企业改制
  1979年3月,晨钟村人在村党支部书记吉章娃带领下,以50公斤面粉、10公斤清油和100元现金办起了韩城县(1984年撤县立市)第一家村办饮食企业,头两个月赢利400元。星星之火顿时点燃了晨钟村人的创业激情,新的村集体企业不断产生,其中,金塔宾馆作为韩城市第一家村办宾馆最为引人瞩目。那时,吉章娃坚持不随大流瓜分集体资产,保住了村集体家底,保住了晨钟村人的集体心,因此,村集体企业的发展没有停顿。到2001年底,晨钟村集体有11家稳定赚钱的企业,年产值达8000万元。这些企业的发展让晨钟村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也为第二次飞跃积累了资本。
  2002年7月,晨钟村成立企业股份制改造(下称股改)领导小组,在上级政府帮助下确定了股改方案。2003年,晨钟村集体企业股改完成,这在陕西省农村又属第一。
  股改一旦启动,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资产量化首当其冲。晨钟村将陕西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其中有2条最重要,一条是“对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或投入很少本金,靠贷款发展起来的企业,其所有者权益20%归乡村集体经济组织,80%归企业职工集体所有”,另一条是“乡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允许从企业的存量净资产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劳动积累,按照职工贡献大小折股量化给企业职工,职工依据量化数额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股”。晨钟村确定了产权界定的4条主要原则:一是谁出资,谁创造,谁所有,谁受益;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三是属于村集体的资产在全体村民和职工之间量化,属于组集体的资产在组内部量化;四是可吸收增资,适当进行配股。
  最后,晨钟村集体企业产权界定结果为:晨钟农工商总公司及其投资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金塔宾馆和焦化厂等11家企业的产权归村集体所有,股份在全体村民和企业职工之间分配;第1、2、3、8、9村民小组对焦化厂投资50万元,对金塔宾馆投资485万元,其股份在组内村民之间分配。
  经专业机构审计、评估,晨钟村集体企业总资产4600万元,净资产1977.77万元。设置每股股金1元。
  产权量化所针对的人口确定为2002年12月25日在册的晨钟村籍所有人口,共2734人;同时,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特殊方案:对独生子女户增加1个人的股份,对一方已采取绝育措施的双女户增加0.5个人的股份(父母一方为非农户的,折半),计155.25人。应分配人口合计2883.75人。
  晨钟村村集体企业净资产按4∶3∶2∶1的比例进行股权分配:
  净资产的40%归村集体经济组织,约791万元;
  30%直接等额量化给应分配人口,约593万元;
  20%面向全体村民买1配1,增资近400万元;
  10%按买1配1的办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与员工购买,增资近200万元。
  最终,村民平均每人分配2000股,每人出资1340股,配1340股,平均每人得4680股。以户为单位,每户确定1人为股份拥有者。
  在产权量化的基础上,晨钟村进行企业重组。由3个层次的企业组成晨钟置业集团:
  母公司,陕西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晨钟房地产开发公司基础上,合并农工商总公司结算中心和市政工程公司,改制而成。吉章娃任董事长、总经理,全中心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5个子公司,包括金塔宾馆、建筑公司、旅行社等,为陕西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包括相对控股公司)。
  3个参股公司,包括农贸西大厅、铝制品公司和饮食公司。
  晨钟置业集团属于经济联合体,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职能是,以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和建设工程等产业为龙头,实现集团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团理事会为集团议事机构,但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由母公司相关部门负责。理事会对集团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经营方针进行宏观掌控,通过互相调剂、银行贷款等方式,协助集团成员解决资金周转、投资等需要。
  母公司董事会为集团的决策机构,在集团中处于主导地位,按其投入各公司的资本量享有所有者的各项权益,并承担相应义务。母公司对外代表集团,对内负责管理,具有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双重职能。
  各子公司、参股公司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名称前可冠以“韩城晨钟置业集团”名称,使用集团标志。子公司、参股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通过合同进行协作生产、经营,按市场规则运行。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统一纳税。集团公司成员必须执行母公司的财务制度,接受母公司对财务人员的推荐、选派。
  改制后的晨钟村实现村企分离。陕西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迅速,新增企业有阳光生活购物广场、康康食品有限公司、金鼎中介公司等,还收购了原市纺织厂生活区和啤酒厂,作为晨钟村的储备土地。在市内建起晨钟置业公司办公大楼、韩城国际酒店。企业的快速发展,使结算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在对外融资、对内资金运作上起着支撑作用。
  经过不断完善,陕西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设招商部等5个部门,物资采供站等3个分公司,以及18个子公司。2010年,子公司总产值达2.2亿元,实现利税1940万元,村民分红10%。
  晨钟村借村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成功地实现了村庄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一村两制”
  从晨钟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可以看出,新城区5个小组的村民所得股份多于旧城区4个小组的村民。这只是“一村两制”的一个方面。
  早在1990年代初期,晨钟村就开启了“一村两制”的历史,即新城区(当地人的叫法)村民以街面房(门面房)的个体经营为主发展商品经济,旧城区村民则以耕地为依赖发展农业经济。一村两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不同,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一村两制”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末,当时晨钟村的土地就开始被征用。1984年,韩城撤县立市,城市大规模北扩,晨钟村第1、2、3、8、9村民小组的土地大量被征用,到1989年,被征用地达到90%。虽然晨钟村也得到一笔当时看起来数目不小的征地补偿款,但是失地农民今后的生存问题成为村中的大问题。经过考察,吉章娃和村干部们拿出为失地农民建街面房的计划书并报到市政府。3年后,投资4000多万元(其中村集体投资60%)的300多套街面房建成,交付新城区5个村民小组分配。村委会成立物业公司,对商业街实行托管制,村民只需缴纳公共设施费。村集体还为这5个组的村民建起居民小区。当初为建街面房成立的街房办成为后来的晨钟村龙头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村委会为每户村民办理了商业用房屋产权所有证,所以街面房可经营,可出租,可继承,但村委会又实施“有限产权制”――产权证由村委会委托专门机构统一保管。吉章娃说:“街面房是晨钟村的社会保障工程,只限给村民解决生存后顾之忧,是村民的固定资产,不能变成消费性资产。不然,村民因一时急用,变卖了,抵押了,他们将变成纯粹的无产者,这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如今,这些街面房的价值已经从当初的10万元升值到50万元。
  尽管新城区村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城市,但村民小组仍然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小组组长仍然是组域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比如,第1小组村民按股份集资160万元建起农贸西大厅,后招商引资改建为超市。第2小组村民入股建成占地10.5亩的夜市。第3小组则为65户村民建起65套街面房。在城市扩张中,晨钟村新城区虽然未被及时纳入城市公共管理中,但晨钟村人却靠智慧与实力,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旧城区人口占全村的1/3,他们一边做股东,一边发展农业经济。他们组合成蔬菜组和粮棉组进行合作制的规模生产和经营,也有村民个人流转土地进行苗木、花卉的生产经营。农业组的第一目标客户就是晨钟置业集团的相关企业。
  新城区街面房建成的同时,村两委带领旧城区村民到山东学习,引进了温室大棚技术种植蔬菜,村民每建成一个大棚,村委会补贴2000元,并在第一茬蔬菜上市后奖励500元。村委会多次投资建设生产路,修建水利设施,完善电力设施。村两委还积极申报,把蔬菜种植区列入全市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从政策上为农业发展创造条件。2010年,晨钟村农业收入100多万元。
  旧城区主街道两旁的住宅有序、整洁,很多房子租给外地人经营小企业,只不过租金比新城区的街面房少一半。
  吉章娃一直为新旧城区村民的收入差距动脑筋。他说:“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到一定程度,打不破小组格局。晨钟村仍然实行集体土地小组所有制,村庄经济以小组经济为基础,新旧城区村民之间收入的差距,根源就是小组经济的差别。由于新旧城区基本情况不一样,所以发展方式也不一样。由于新旧城区出现的问题不一样,所以解决的也办法也不一样。旧城区村民想平均分配、统一发展,而新城区村民不答应。所以,近30年来,一个村庄两种村情的局面一直存在。我们支持小组局部按特色发展,与此同时,仍然要找到小组间的统一之处,强化村庄整体经济发展。”晨钟村一方面承认新旧城区的差别,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来平衡两区经济的剪刀差,这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投资上,而股份分配、政策争取等措施是另一种平衡手段。
  2010年,晨钟村人均纯收入1万多元,全体村民享有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老年福利补助、教育补贴与奖励等保障。
  章程治村
  尽管股份制改革让村企分离,城市扩张将一个村庄分割成城市、乡村两张面孔,但晨钟村用一部章程又将所有的晨钟村人归拢为一家人。
  2007年1月6日,经全体村民反复讨论,村两委反复修订后,新的《晨钟村管理章程》(下称《章程》)由晨钟村第七届村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章程》分总则、村级组织建设、村务管理、经济管理、村民道德规范、附则6个部分,适用于所有村组织、村干部和村民,是晨钟村村民自治,村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的基本准则。《章程》明示出每一条款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条例。
  村级组织职能。晨钟村党总支是村庄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总支有7名委员,下设3个支部。村委会有5人组成,向全体村民负责,要求各委员不仅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还要懂经济、会管理,能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这代表了中国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紧迫需要。村两委中有9人出任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职务。晨钟村设立村级资产管理公司,具体负责管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房屋租赁业务,并保管、维护村集体所有财物。晨钟农工商总公司属晨钟村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村集体的投资主体,参股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代行村集体的股东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为村集体、村民等股东创造经济效益,村两委会为晨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村民代表大会对本村事务具有决策权,关系全村利益的大事要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9个村民小组负责本组集体所有土地、房屋等财产的经营管理,本组的事情由本组决策、解决。村干部必须执行“四不准”制度:不准向村集体借款,不准承包本村企业,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不准拖欠村集体款项。
  村务管理。村委会设专门的人口管理部门,对本村青年配偶为非农业户口的、父母只有一方为村民的、招婿入赘的、无子女的、出嫁的等特殊情况作出详细规定。土地管理规定的重点是宅基地使用管理。村务公开的内容包括户口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宅基地审批情况,村、组收、支、分配情况,村、组集体资产及土地使用权转移情况,村、组集体财产承包租赁情况。村务公开通过《新晨钟》报和公布栏实施,《新晨钟》报每期都要下发到每户村民。目前,晨钟村保存着近30年来的所有村务的完整档案。对新城区街面房的使用、管理也有专门的规定。
  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是重中之重。晨钟村实行“两级财务,一级管理,互不平调”财务制度。新旧城区虽然经济发展方式不一样,却遵行统一的财务运行方式,村委会因此将全村经济纳入掌控之中。
  村、组财务人员统一由村委会选聘,持证上岗,一般保持稳定,不随村、组干部变动而变动。设村总会计1人,主管全村财务;设专业会计1人,主管各组账务;设出纳1人,管理村、组资金;小组设报账员1人,管理小组收支。
  村、组分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账,村干部不许包办财务人员工作。小组财务独立核算,账目一式两套,专业会计、报账员各一套。小组报账员和主管业务人员负责收款,交给村出纳,由专业会计统一开具发票。小组取款必须由村出纳经手。各组可预留300~500元备用金。
  村、组干部不能直接染指现金,村集体款必须转到开户银行账上而不能随便开设账户。村集体资金一律不得借支,不得作任何抵押、担保。村、组干部离任,必须办理财务移交手续,村委会派监督人员督办。
  晨钟村的经济合同很多,凡属村集体合同,由村委主任签字、盖章后生效,小组合同先由组长签字,再由村委主任审批、签字并加盖村委会公章后生效。合同管理更能反映一个村庄的市场化、规范化程度。
  分配管理制度规定,村委会收入主要用于全村公共事业、股东分红、扩大再生产和公共积累。各小组的股份分红、土地出租等收入,扣除税费,留下一定积累后,剩余部分全用于收益分配,各小组自定分配方案,报村委会审批。当年死亡人口参加集体分配,应征义务兵参加集体分配,正式考入国家大、中专学校且户口迁出者,在校期间参加小组集体分配。分配制度最能体现一个村庄的经济、政治、民主发展水平。
  村民道德规范。晨钟村村民需遵守9条“村民道德规范”。每年开展“五好家庭”“双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并举办村庄体育运动会。新旧城区村民由此增进了解,增进合作,保持集体主义精神。
  1986年,晨钟村人开始制定《晨钟村管理制度》《晨钟村财务管理条例》等制度,村干部手写墨印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户,要求干部村民共同遵守。1997年,新一届村两委对以上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补充。2001年,《章程》正式公布执行。又经过6年的运行、总结、提炼,融入新形势、新政策、新村情,现行《章程》出台。晨钟村村民自治体系更加趋于完善。
  晨钟村的《章程》能执行下去,有3个条件:《章程》经过全体村民及村民代表讨论确定,并下发到每一户;每一项制度都有主办部门;对事不对人,主管村干部处理村务只需拿章程说话。所以《章程》的权威性、公平性与严肃性成立,它体现了晨钟村已经走出治理阶段,进入规范管理阶段。
  吉章娃作为晨钟村的带头人,他的思想体系对村庄治理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2011年9月初,吉章娃对《村委主任》记者陈述他的村庄政治观:“村庄发展史是中国发展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村庄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作体制,党中央有关农民生产、生活、文化等所有政策最终在村庄落实,都要靠村干部落实。村干部管理村庄的所有事情,需要村干部既公平又有智慧。村干部既要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又要实行村庄的‘土政策’,既要顾全国家大局,还要成全村庄小局。把村庄的所有事情做妥当,才能让村庄安定、发展。村庄安定,国家安定,村庄发展,国家发展。”

推荐访问:城郊 治理结构 一个城郊村的治理结构 一个城郊村的城镇化探索 城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