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的高校图书馆之功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摘要:阅读活动是实现文献价值的手段,而高校图书馆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对知识信息的传播和使用,则应该针对师生的特点和阅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献,建设多条文献信息与读者的通道,打造温馨怡人的阅读场地,形成一种环境推动读者进步和读者进而改造环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阅读;高校图书馆;师生;阅读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7;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39-03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1]。阅读活动和人的其它活动一样,在活动中不仅具有极其复杂的心理成分,而且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认知实践,也就是说意识影响阅读行为,阅读又进一步促进意识的循环往复,递阶推进人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读者阅读发展的需要,使终身阅读意识更加深入校园、深入广大读者,让人们自觉地把图书馆作为阅读的主要场所,并进一步推动阅读范围的扩大,其关键在于,图书馆基础业务不仅要扎实、具有现代化,而且要明析读者阅读需求,合理配置文献信息,搭建读者与文献信息的通道,创建以人为本、和谐进取的认知氛围。
  一、明晰读者阅读需求
  1. 对文献内容的需求
  高校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和教职工。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一致,处在人生的相同发展时期,因而对于文献、阅读环境的需求有着相对的一致性。这群年青的读者身体发育、智力、思想、生理心理机制正进入全面成熟时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全面而广泛,需要多学科、多范围的文献。据文献调研,大学生阅读的文献除了英语、计算机和文学类较多外,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艺术、文化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都有所涉及,其中有关他们专业的书籍占了很大比重。这也是一群活跃的读者,他们吸收容量大,消化速度快,而且更具有新奇性;他们不仅涉猎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更青昧于声像、网络等电子文献。相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教师基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需要系统阅读和广泛参考专业文献资料,在文献的品种类型、范围、时限、深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对文献类型的要求面也很广,无论是书籍还是期刊、会议文献、论文汇编、研究报告、专利文献都是教师经常需要参考查阅的。尤其是期刊,因内容广泛、知识新颖、专业性强、出版周期快、情报含量大而成为教师最主要的参考文献。
  2. 读者的心理需求
  当面对图书馆的书山文海,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生更需要路标与便道;而教师则比较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熟悉各种检索方式,只是没有太多时间对系统化、深化的知识点进行检索,因此对相应知识点的查全率、查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青年学生正处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倾向、志趣爱好等还不完全稳定,行动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自尊、敏感的心灵更需要倍加呵护。因而,他们更需要宁静与儒雅的阅读场地、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和为宏扬先进文化甘于为知识的传播无私奉献的馆员。对于阅读行为比较成熟的教师,则追求方便、快速、准确、周到的服务。
  二、针对读者需求配置文献信息
  1. 文献内容的系统化、层次化
  馆藏文献信息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基础,针对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体系是优质服务的根本。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采访文献的过程中,除了保持馆藏体系和特色之外,还应把握几个关键要素,如学科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分布和读者需求层次。最重要的是把握文献资源的实际利用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动态变化。在馆藏文献的建设中,对照读者对各类文献的利用和需求情况,在文献经费许可的状态下,协调各类文献的采购比例;为了满足读者认知的系统化,馆藏文献的各科内容必须兼顾连续性、相关性和系统性;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协调同一内容文献的深浅;根据读者对同种文献的外借量,权衡复本量的问题。
  2. 不同载体文献的协调
  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采购应统筹规划,力争使各种类型的文献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大多数情况下,某一文献拥有电子版后,就可替代同一种纸质文献,甚至可替代内容相近的同类文献;当然,对于利用率特别高,或是电子文献在某些功能上不能较好地替代纸质文献的,可考虑同时拥有纸质和电子文献;因为电子文献的利用受设备的限制,所采购的电子文献与图书馆的软硬件设备配套,当无法配套时,应采购印刷版;其次,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收藏也要考虑时段上的连接。
  3. 不同出版类型文献的配比
  对不同作用的图书、期刊和特种文献(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标准、学位论文等)以及中外文文献应区别对待。阅读性图书和文化娱乐性期刊建设仍应以印刷型为主,以电子文献作为丰富馆藏的有益补充;学术专业期刊主要是为科学研究获取信息之用,从文献价格、信息检索、资料获取、积累与读者使用方面来看,电子期刊显得更有优势,更受读者和用户的欢迎;特种文献的功能主要为了科学研究获取信息,需要偏向于电子文献方面。另外,印刷型的特种文献面广、分散、不易搜集、难以获取,大型的特种文献数据库正好克服了这些不足,因此特种文献的收藏必须以电子型为主。
  三、搭建文献信息与读者通道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吸引更多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比如,举办读书讲座、报告会,组织读书俱乐部、读者联谊会、读者协会、开展特定主题的读书活动,发布文献信息、开展新书展览、好书征集活动等,以激发广大师生的读书热情。
  其次,高校图书馆既要深刻揭示馆藏,又要引导读者利用文献。一个图书馆为了管理大量的文献信息,首先得有一套完备的目录系统;为了进一步揭示馆藏,馆员有时要编制二次、三次文献。为了方便读者,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选读书目”的编制工作,“选读书目”又称“导读书目”、“推荐书目”、“举要书目”等,是一种“针对特定读者群的需要,围绕某一专门问题,推荐一批经过选择以辅导读者阅读而编制的书目”。一方面定期编制借阅频率高的图书目录、点击量大的优秀电子书刊目录,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由读者评选出来的“名作欣赏”排行榜;另一方面,由专业教师、教授、行业专家等编制、推荐的相关专业书目[2]。
  再者,高校图书馆应编制那些能引导读者感悟人生,提高判断、推论、比较、鉴别、领悟等分析理解能力的书目。为了进一步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入的报道、揭示和宣传,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收集媒体及专家书评,鼓励教师和学生读者参与书评活动。借助于信息技术,响应读者的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逐步向文献知识的深加工领域转变,开展定题服务、跟踪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等,进而形成多元化服务格局,帮助读者了解“新、全、专”的知识。
  第四,要把开展信息素养的普及宣传教育作为图书馆的一项日常业务。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与素质,即信息素养。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3]。根据Doyle的定义,我们可以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信息需求;信息获取,知道去什么地方,通过什么途径,获取何种知识;信息使用与信息创造,基于的信息获取,能准确地概括、综述、叙述和应用所需要的信息;信息免疫,即对冗余和有误信息的抵抗力。信息素养是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各种阅读形式及其互动中得到加强和实现的。
  四、创建阅读场地的软硬件环境
  在图书馆建筑、设施等方面充分显示阅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学生在“不教之教”的潜移默化中,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逐渐地喜欢图书馆,爱上阅读而且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并把周围的同学带进阅读的殿堂。在馆藏布局上,为了方便读者使用,应以读者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如成分、类型、心理、阅读需求等)对馆藏文献进行划分和设置,这就有别于以文献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如载体形式、学科门类、语言文学、使用方式、出版时间等)对馆藏文献进行划分和布局,目前,有图书馆实践的功能性布局就是这种以读者为主的主体性布局的一种尝试[4]。
  除了为读者提供宽敞明亮的阅览空间、便捷的服务设备以外,更重要的是为读者创立舒适的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知识的热爱、对读者的尊重、平实的话语、娴熟的业务技能,既可以使得读者对图书馆产生亲近感,又拉近了读者与文献信息的距离。图书馆阅读文化的创建就是以文献信息为基础,以各类型读者为服务对象,通过馆员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使读者在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砥砺意志、提高觉悟、增长才干,从而实现馆读双方的心智活动在精神、文化、才智诸多方面和谐统一发展。
  阅读,不但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而且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进步。在现代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对阅读的需求和依赖将会显得更为迫切,尤其是对处于求知欲望很强的大学生们。而图书馆以丰富而有序的纸质文献和检索便利的数字资源,吸引读者享受阅读圣餐;多层次、多方位的书刊导读和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专题讲座,为读者打开了阅读之门;阅读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潜在课程,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环境、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中提高了本身的工作效率,从而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
  [2] 张素.建立图书馆专业书评系统提高图书利用率[J].图书馆建设,2009,(3):67-68,72.
  [3] 张亚莉.信息素养内涵的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5,(5):�53-55.�
  [4] 崔丽颖,王青彦,王建华.图书馆的功能布局与实用检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79-80.[HT]
  
  (Library, 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reading activities is the means to achieve the value of literature, in order to more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use,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provide a variety of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needs of reading, construct a number of reader"s channel of information and literature, create the warm and inviting reading space, format an intera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reader and the reader to further transform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reading; university libraries; teacher and students; reading needs
  
  (责任编辑 周红)

推荐访问:功用 图书馆 高校 基于阅读的高校图书馆之功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