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二)|争吵

  那天中午,我在家睡了会儿午觉,然后去上学,那时午自习还没下呢。我进了教室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班长于丽和同学们争吵起来。   本来,我和几个同学在帮于丽系假花,她要做一个花篮儿。于丽呢,在那里自顾自地高声说话。那些同学见管理午自习的班长于丽讲话,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讲起话来。教室里显得热闹非凡。突然,于丽用矿泉水瓶子在桌子上猛敲了一下,厉声呵斥同学们:“不要闹了!不要闹了!再闹,全班起立!”这声音,使全班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如果是幼儿同的小朋友,肯定早已被吓哭。我们几个也被吓傻了,愣愣地站在那儿。正当我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橡皮时,接着又是一个巨大的响声。我猛一抬头,只见个儿高大、平时不爱说话的杜琴把一本厚厚的课外书在桌上使劲一摔,不甘示弱地站起来:“于丽,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我要告诉老师去。”于丽听了,脸涨得通红,眼睛一瞪,强词夺理地说:“我就是了不起,怎么了?你告就告,我不害怕。”
  大家都议论纷纷,矛头直指于丽。这个同学冷冷地说:“于丽,你了不起噢!”那个同学撇撇嘴说:“就是,你以为你很伟大?”有的大声说:“班长就可以随便讲话吗?还好意思管我们!”有的和同学小声说:“我在写字,吓得我把字都写错了。真是太霸道了!”平时经常受批评的几个男同学也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起哄。于丽一迭声地跟同学们对嘴,充分发挥了伶牙俐齿的优势。一时,教室里唇枪舌剑,乱成一团。嘴笨的杜琴见同学们都声援她,又激动又委屈,呜呜地哭了。旁边的王玲不知怎么的也哭了。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隔壁班正好有位老师,听不下去了,过来管了,同学们才勉强消停下来。
  下了午自习,大家也不听于丽的命令了,各自走出去时,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着于丽的坏话。大家都一窝蜂似的去找王老师,告于丽的状。
  第一节体育课下课后,我们进教室看书,于丽故意避开我们,远远地,用一双眼睛瞪着我们,像一匹孤独的狼。第二节英语课上,我悄悄看过去,于丽在一张纸上“刷刷”地写着什么。她旁边的同学偷偷用口型告诉我:“在写辞职信!”
  尽管我是于丽的好朋友,但是我觉得这次争吵是于丽不对,作为班干部,应该起好的带头作用,而不是以权欺人。平时我们劝告她时,她总是不以为然。她是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了。如果于丽能改掉这个坏毛病,她一定会更优秀,得到全班同学的尊重和喜爱,我们班也会更加和谐美好。同类习作指导
  小朋友,读了老师的评点和修改,你是不是有所收获呢?
  修改后的《争吵》是不是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让你有一种亲临现场,目睹教室里发生争吵的全过程的感觉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因为在写作《争吵》时,我们除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让读者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必须要抓住“争吵”双方的语言、神态方面的特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出来,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那么在以后写同类叙事作文时,怎样才能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表,情神态,不放过关键的一个眼神、一丝脸色的变化,并且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出来。,
  比如写于丽争吵时,老师就用上了“眼睛一瞪”“强词夺理”“一迭声”“伶牙俐齿”等词语,把一个明、能干、但是偶尔又有点耍霸道的班干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其次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式,既要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特点,给人直观的印象,同时还要注意对周围环境、周围人物(即场面)的描写,从侧面间接地突出事情的影响、事情的对错等方面。
  如老师增添的:“我们几个也被吓傻了,愣愣地站在那儿。”“有的和同学小声说:‘我在写字,吓得我把字都写错了。真是太霸道了!’”“平时经常受批评的几个男同学也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起哄。”“一时,教室里唇枪舌剑,乱成一团。”“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这样描写,既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自己就处身于教室,目睹了整个争吵的过程。
  有的小朋友可能认为很多修辞手法在叙事作文里很难用上,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思考,肯动脑筋,完全可以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具体。你看老师修改的句子:“大家都一窝蜂似的去找王老师,告于丽的状。”“于丽故意避开我们,远远地,用一双眼睛瞪着我们,像一匹孤独的狼。”这样写,是不是更生动形象了呢?

推荐访问:争吵 争吵(二) 吵架造句一年级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