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阅读的推断和想象】 阅读推断题

   阅读心理学上所说的“预测”,即我们所说的阅读的推断和想象,其实质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它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逻辑、形象等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通过整理、归纳、衍求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成自觉问题意识的重新建构和解答。所谓推断,即推测断定,就是根据文本中已知的信息进行推测,从而对文本中没有的信息进行断定。它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及理性色彩。所谓想象,就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感受、体悟,进而将文字转换成活生生的形象、场景,或者对不断浮现在脑际的形象作及时的时空建构,并敏锐地感觉到它的生动性、连续性和变化性。它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创造性及感性色彩。
   当下的语文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观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其表现为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他们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推断和想象,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知和体验,发展他们阅读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依据阅读心理学理论,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文本
   文本是基础,脱离了文本的判断和想象无异于空中楼阁,无论多么完美都无法直立于土地之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和想象必须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在“文章内容”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思维构建和解读。对文本问题答案探求的所有判断和想象与文本本身实际上是叶与枝、流与源的关系。也就是说判断的正与误,想象的荒诞与合理,都必须以文本内容为依据,离开了文本,无论推断如何深刻,想象如何丰富,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是不符合命题原则和答题要求的。学生要想自己的推断和想象合情合理,做出较为符合文本内容的解答,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对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能全面清晰地了解并梳理文本的内容、结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
   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时,还要注意把握各类文本的不同特质,做到有的放矢,使对不同类别文本都有切中肯綮的推断和想象。把握文本的特质,深挖文本的主旨,精细筛选相关文本信息,用符合文本自身的语言答题。例如,文学类文本的语言更讲究抒情性,带有唯美色彩;而实用类文本的语言则相对谨严,带有实用特色。
   二、合理归类
   并非所有的命题都能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解答,学生应学会对文本中可作推断和想象命题的内容进行合理归类:文本中相关内容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文本作者对事态的发展给出了某种倾向的暗示,或者存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多方面综合文本材料内容,可进行某一方面趋向的归纳;文本作者对所述事件、现象等进行了个性化评价表述,且又能引发读者思考;就自己的已知知识和阅读经验,可以得出的生活或人生启示。如果对以上内容能够合理归纳,那么解读时就可以做出大胆的阅读推断和想象。
   同时,还要注意客观选择题错误选项设置的几大特点,进行合理归类。例如,错误选项往往脱离文本材料,架空文本内容,无中生有得出不符合文本特征或趋向的结论;错误选项时常对文本内容进行歪曲的引申和分析,或有意拔高夸大贬低缩小,推出一些似有实无的结论;错误选项还会对文本中的部分内容作片面处理,强加因果,颠倒主次,或随意变更文本的叙述角度或表达方式,造成混乱,错误归谬。另外,对主观表述题的解答陈述时,推断和想象要有理有据,按部就班,做到有问有答,无问不答,切不可凭空作答;遇有字数限制的主观表述题时,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合理整合,精练作答。
   三、遵循原则
   一般而言,推断和想象就其亚属性层面又可以各分为两个层面,推断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判断性推断两种,想象有根据内容进行想象和拓展性想象两种,不论哪一种层面类型的推断和想象,都必须遵循原则,做到推断有据和想象合理,这两个原则也是推断和想象得以展开的方法。
   所谓推断有据,就是在推断时能严格比对原有文本,按照原文本的表述、结构、语言、观念、思维方式等仔细筛选,判断推断的依据是否在文本中直接或间接出现,以求在文本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和范围内,归纳概括出文中作者没有直接阐明的某些观点或者结论性总结。同时思考理解,归纳概括出的观点或者结论性总结和推断依据之间有无内在关联,或者究竟属于何种逻辑上的关系及其二者间的合理性。
   所谓想象合理,就是按照原文本提供的思维方式遵循文本行进的趋向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下进行合理的艺术再创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是戴着镣铐跳舞,舞姿变幻莫测,但创造的新形象必须符合文本内容的发展趋向。拓展性想象似乎摆脱了文本的束缚,其实不然,实际上在通过想象创造文本新生命的过程中其内部逻辑性、层次性的联系反而更强些,更能反映文本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前者就像依据文本补写一个总起句或者续写一个总结句,或者还类似于根据一首诗的内容、风格和描写等,推断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后者则更接近于个体的个性化创作,具有预创性,难度更大。
   语文阅读能力能反映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以及是否能适应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拓宽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迫在眉睫。知识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些书,多继承些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阅读心理,掌握推断和想象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222124)

推荐访问:推断 想象 阅读 如何进行阅读的推断和想象 英语阅读推断题 英语做阅读理解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