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差分:开启等差数列宝藏的金钥匙]

   我们知道,导数是刻画连续性函数性质的有力工具,反映的是瞬时变化率;而数列是一个离散的函数模型,反映的是平均变化率。差分思想是探究数列性质的有力工具,在探索数列的性质比如单调性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差分思想解题的常见案例之一,就是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关系式,以n-1代换n得关于Sn-1的关系式,两式相减,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S1,n=1,Sn-Sn-1,n>1,再根据通项公式进一步研究数列{an}的性质。在高三数学有关数列性质的教学中,有必要重视差分思想。本文结合一道高考题,体会差分思想在成功解决数列问题中的意义。
   高考结束,笔者正试做2011年的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恰好任教班级的几位学生相约而来,向我畅谈考试的感受。“试卷Ⅰ第20题之前的试题比较常规,高考前的模考中有类似题型,要说有难度的就是解答题部分的那道数列题。”这是他们对于试卷Ⅰ的评价。于是,我们共同探讨第20题。
   例1:设M为部分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整数k∈M,当整数n>k时,Sn+k+Sn-k=2(Sn+Sk)都成立。(1)设M={1},a2=2,求a5的值;(2)设M={3,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探讨活动的细节笔录如下。
   考生1说,这道数列题的第一小问并不难,为第二小问的探究活动起着铺垫作用。由题知,当n>k=1时,Sn+1+Sn-1=2(Sn+S1),根据an= S1,n=1,Sn-Sn-1,n>1,通过数列的通项公式展开移项,得Sn+1-Sn=
  Sn-Sn-1+2,即an+1-an=2(n>1),所以在数列{an}中,a2,a3,a4…是一个首项与公差都等于2的等差数列,可得an=2+(n-2)×2=2n-2(n>1),所以a5=8。(考生1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典型的运用差分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案例,属于常规思路。”我为他们高兴。
   “试题的真正难度在第2小问。”考生2插嘴道,“当k∈M={3,4}且n>k时,Sn+k+Sn-k=2(Sn+Sk),根据差分思想解答数列问题的思路,可得Sn+1+k+Sn+1-k=2(Sn+1+Sk),两式相减得an+1+k+an+1-k=2an+1,它是等差数列的必要条件。”考生2继续说:“移项得an+1+k-an+1=an+1-an+1-k,即an+4-an+1=an+1-an-2(k=3,n>3)①,an+5-an+1=an+1-an-3(k=4,n>4)②,继续深入处理这两个关系式中所涵盖的信息,论证数列的性质成为解题的关键,我也没能继续做下去。”
   那么,①、②两式形式不同,能得什么结论呢?一时陷入沉思之中:数列{an}已经呈现等差数列的特征,如果属于等差数列,必须论证2an=an+1+an-1(n>),即确保数列{an}(n>1)任意连续三项之间满足等差中项关系,然后结合a1=1求出公差的大小。
   继续审视①、②两式,寻找两式的共同点。在笔者引领下,他们仔细观察,发现两个式子中n的取值范围有差异。考生3注意到在①式中,至少有a2,a5,a8,a11,a14,…成等差数列,还有a3,a,a9,…a4,a7,a10,…分别也成等差数列,下标均是以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中的数。(考生4补充道:这几个等差数列中没有a1的影子。)这些都是等差数列的必要条件,不足以得出数列{an}是等差数列结论。
   有规律可循吗?可否整合为一体?通过抽象概括,逐步抽象出该数列如下性质:an,an+3,an+6,an+9,…(n≥2),即an-6,an,an+3,an+6,…(n≥8)为等差数列;类似的,在②式中,至少有a2,a6,a10,a14, …成等差数列,下标是以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类似的,抽象出an,an+4,an+8,an+12,…(n≥2),即an-6,an-2,an+2,an+6, …(n≥8)成等差数列。
   综上所述,当(n≥8)时,进一步分别可得2an=an+3+an-3=an+6+an-6③,且an+6+an-6=an+2+an-2④。故当(n≥8)时,2an=an+2+an-2⑤,这与要推导的2an=an+1+an-1(n>1)还有一些距离。
   “好!”由于受能力与时间限制,虽然他们在考场上没有给出更多的思考过程,但我也为考生3的“马后炮”大声叫好。我们继续依照差分思想探究下去。在⑤式中,以n-1代换n,可得当n≥9时,an-3,an-1,an+1,an+3成等差数列;联立③、④、⑤式,我们得到了2an=an+1+an-1(n≥9)。“注意到n≥9,这表明数列{an}中的项a8,a9,a10,…构成等差数列,设公差等于d。可别高兴过早,毕竟n≥9。”考生5及时提醒道。那么,数列{an}的前7项之间关系如何呢?我们又陷入了思索中。不过,我们凭直觉猜想到数列{an}应该至少从项a2开始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回过头,再看先后得到的几个有意义的结论。根据③式,可知当n≥8时,2an=an-6+an+6⑥,其中an,an+6定是等差数列a8,a9,a10,…中的项。当n≥14时,连同an-6也是等差数列a8,a9,a10,…中的项。
   没有比差分更有效的工具了。在③式中,再以n+1代换n,当n≥7时,2an+1=an-5+an+7⑦。⑥、⑦两式相减,当8≤n≤14(只要8≤n≤14就足够了)时,得2(an+1-an)=an-5-an-6+(an+7-an+6),移项得an-5-an-6=2d-d=d,具体地说就是a3-a2=a4-a3=…=a8-a7=d,所以在数列{an}中,a2,a3,a4,…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看,我们又成功地迈出了一大步。那么如何求公差d呢?计算可得d=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过程略)
   反思与评价:其一,差分思想在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二,运用差分思想时,注意n的取值范围的变化;其三,解答有关数列问题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差分的思想方法,提高推理论证能力;其四,差分思想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中比较重要,要切实抓住等差数列的本质。不过,由于难度太大,时间紧,多数考生望而却步。从高考选拔的角度看,其区分度不明显。
  (邳州市炮车中学)

推荐访问:等差数列 金钥匙 宝藏 差分:开启等差数列宝藏的金钥匙 打开数据宝藏的金钥匙 等差数列前n项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