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少林寺】少林寺

  老功夫能否拼出新江湖      河南有个传说,当年拍《少林寺》的任务下来的时候,河南省的官员都没几个人知道少林寺。他们骑着毛驴,到嵩山去找,找到的是一座破败凋敝,香火几乎断绝的寺院。
  今天,“少林寺”早已经超脱了寺庙和功夫,成了一个欲说还休的“概念”,然而实打实的真功夫却越来越难得一见,更不用说功夫背后那叫人亲切又疏远的文明
  
  24岁的李渊站在导演都晓面前。一个副导演介绍他来,说是武行出身,给甄子丹、李连杰做过替身。都晓不想找武行的人,他知道学武的人,做武行不是好出路,本事多半也非一流。
  李渊说,我拿过四个全国武术冠军。都晓眼睛一亮,说我们聊聊吧。坐下来开始拉家常。
  李渊显得有点儿手足无措。他的眼神和语调告诉都晓,这个小伙子特别诚实,而且在人前时常感到羞涩。这让他想起1982年在电影院第一次看到《少林寺》,19岁的李连杰,一脸的青涩纯真。
  “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年轻人。”都晓说。他马上把李渊留下了。这是2006年的事,在后来的五年里,李渊成为三部《少林寺传奇》的主角。
  
  向《少林寺》致敬
  7月19日,《少林寺传奇:大漠英豪》登录央视,加上之前播出的前两部,一共148集连播。
  在导演都晓眼中,这部戏多少有向20多年前电影《少林寺》致敬的意味。
  1982年,电影《少林寺》风靡中国的时候,都晓还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上学。那时候电影票两三毛一张,而蜂拥进影院的观众,为这部电影创造了1.4亿的票房。
  当时,年轻的都晓对少林寺几乎一无所知。在河南有传说,当年拍《少林寺》的任务下来的时候,河南省的官员都没几个人知道少林寺。他们骑着毛驴,到嵩山去找,找到的是一座破败凋敝,香火几乎断绝的寺院。
  在那之后的近十多年里,“去少林寺学功夫”成了许多人少年时的英雄梦。少林寺山道上的游人,开始络绎不绝。少林寺,也成为中国功夫的一个标志。
  事实上,武打片,或者武侠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
  1927年,导演史东山拍了一部默片,讲述四个侠客为民除害,合杀恶霸的故事,名为《王氏四侠》。这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武侠片的开山之作。第二年,明星影片公司导演张石川的《火烧红莲寺》上映,一时万人空巷。侠客们第一次从说书人的口中走出来,在银幕上穿云破雾,飞剑斗法,掌心发雷。一道烟云从剑侠指尖凌空飞起,与恶人的剑光在空中往来击刺,直到恶人血溅三尺。
  《火烧红莲寺》连拍18集,被称为“武侠神怪片”。然而在当时的电影检查委员会眼里,这种电影宣扬怪力乱神,愚弄民众。他们下令查禁。武侠片从此转移阵地,到香港发展壮大。
  粤剧演员、武术家关德兴在之后近半个世纪里成为最知名的武打明星,他拍摄了87集黄飞鸿系列电影。1965年,导演张鑫炎拍摄了《云海玉弓缘》,第一次使用了“武术指导”,这被认为是武打片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从此以后,武打影视剧里再也离不开这个专业的行当。
  然后,李小龙的出现让“功夫”走向了世界。然后是成龙和李连杰,及至现今的甄子丹。
  
  武侠剧的式微
  1991年,四川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武侠片,叫做《江湖恩仇录》。李大刚的儿子、峨眉少侠李小刚身怀“金顶神功”绝技,为寻失传神功“鬼功秘笈”,只身闯荡江湖,与妄图称霸武林的“黑白教”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搏杀,历经千辛,最终联合少林、武当、峨嵋、丐帮等各大门派决战于道教圣地青城山。
  在这部大陆最早的武打片里,依然可以见到当年《火烧红莲寺》的痕迹:李小刚的掌心喷火,轻功是用动画,飞在天空的人都有一条闪亮的轮廓。
  而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的记忆里,1997年,马景涛主演的《倚天屠龙记》占领了北京的荧屏,掀起了金庸武侠剧的热潮。到1998年,古天乐扮演杨过,李若彤扮演小龙女的《新神雕侠侣》在北京电视台热播,而这部剧的另外两个版本,则分别在台湾、香港播出,当时的媒体报道说,“两岸三地同看神雕侠侣重出江湖,成为今秋的荧屏奇观。”
  这一轮高潮的标志,是1999年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在18个卫星频道,15个非卫星频道播出,覆盖了整个中国。在一些地方,这部戏的收视率高达50%。
  然而,实打实的真功夫越来越难得一见。中国的特技指导们将吊威亚发挥得出神入化,动画特效则让导演的想象力突破了人力的羁绊。当大陆的导演接过金庸武侠剧的大旗,武侠剧的低谷也开始显现。
  张纪中拍摄的《笑傲江湖》赢得了欢迎,但是后来的作品却每况愈下。《神雕侠侣》还引起了一些讨论,先前炒得热热闹闹的《鹿鼎记》,在上映时获得的好评已寥寥无几。到了2009年播出《倚天屠龙记》时,甚至乏善可陈到不声不响播完了事的地步。
  更加有趣的是,在这部戏里,所有提到少林寺的地方都被替换成了“他们派”、“僧人派”、“山上的”。张纪中后来对记者吐槽,说送审的时候,“他们觉得由于成昆是个坏和尚,如果还说少林寺出了这么个人,有些不妥,于是要求我们得改一改。我们也是为了早点播出,跟观众早点见面,所以就按照要求,改成了‘山上的’。”
  在这十多年里,都晓的身份从一个记者变成了导演。他拍过《红蜘蛛》,这部表现女性犯罪的电视剧在后来引起一系列模仿之作。 当他在2005年决定拍一部讲述少林寺武僧故事的电视剧时,有人说:“武侠剧、动作剧已经没人看了,干吗还拍这个?”
  
  几十个武术冠军放开了打
  都晓不以为然。他跟河南电视台签了合同,保证这部戏能有15%的利润。
  “中国号称的武打剧,满天吊威亚,人飞来飞去,到处都是爆炸,变成神话剧,要么就是港台一帮演员,乱打一气。”他说,“观众都看腻味了,收视率能好吗?”
  他找了演员计春华,在《少林寺》中演出秃鹰的前武术队队员。在这部戏之后,这位“业余演员”成为武打影视剧中最著名的反面角色。计春华说,当年张鑫炎拍《少林寺》的时候,用的都是武术运动员。干脆,我们也全部找武术冠军来演。
  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于是都晓去各个省的武术队选演员,一条硬指标,就是在2000年之后拿过全国武术比赛冠军。
  “大家都觉得,武术演员不会演戏,演戏的演员不会武术。可是我觉得,谁都会演戏,每个人都是好演员。”都晓说。
  叶剑卫参加剧组的时候,刚刚从一个传销组织被解救出来。家里开个小卖铺,老受人欺负,村干部经常到他们家“拿东西”。叶剑卫跑去学功夫,后来上了首都体院,拿了全国武术冠军,学出来,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他被骗去做传销,幸好有四五个同学追过去,跟人打了一架,把他救了出来。
  这样的人来做主演,倒是给了都晓意外的惊喜。
  当年张鑫炎导演《少林寺》的时候,演员对电影毫无概念,也没有动作指导,导演告诉演员要多长时间镜头,从哪儿打到哪儿,演员就开始自己比划、准备,拍起来就是半分钟的长镜头。到都晓这里,长镜头也被大量运用,十几个、几十个武术冠军放开了打。按照都晓的要求,这些打戏要有“资料价值”。
  主角里唯一不会武术的是孙颖歆,开始拍戏时完全是个花架子,导演跟程小东商量,剧组那么多专业运动员,现成的老师,就让孙颖歆上午练功,一直到下午三四点。高手过招,到第一部快拍完的时候,这个女孩已经成了半个“女打星”。
   “京剧舞台上的功夫没招式,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虽然少林寺的功夫招招都可能会伤人。” 实打实的功夫,拍摄的成本并不比特技少。在北京郊区的十渡景区拍戏时,最糟糕的时候,一天伤一个人,每天往下抬伤员。房山县医院里,最多的时候住了20多个剧组的病号。
  第三部“大漠英豪”在西部拍了八个月,贺兰山下十多年没下过的大雪,剧组赶上了四次,每一场都是膝盖深。温度动辄零下20多度,开水倒在地上,不到五秒钟就结了冰。晴天是八级大风,灯光师抓着反光板,稍不小心,能像风筝一样飘起来。七十多万的摄像机架在沙丘顶上,一阵风过来,六个压不住,从沙丘上翻下去,架子摔成三截。有人在剧组待了一个星期就受不了,工钱也不要就走了。都晓后来回忆说,整部戏四分之一的成本用于武戏场面,最多时使用1000个群众演员、200个武行。
  为了配合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武术冠军,吸引观众,都晓在配角的明星演员阵容上下足了功夫。除了在三部中都扮演方丈的鲍国安,还有一大堆大佬级的面孔出现:第一部有黄秋生、王刚、潘长江,第二部有元彪、林志颖、午马,第三部则搬来了洪金宝、刘家辉和元华。背着“曹操”奸雄的阴影,鲍国安说,这下“终于慈悲为怀了”。
  
  功夫剧里的人生态度
  随着拍摄的进展,都晓开始发现他的功夫剧和武侠剧的差别,并且努力把这种差别标志化。
  “真正的功夫剧,表现真功夫,体现功夫文化的东西,肯定大家还是感兴趣的。现实中少林寺的真功夫,能够吸引无数海内外人士去学习,但我们以往的片子里都没有反映这种‘真’,反映的是侠文化,在功夫元素的使用上则是以假当真。大陆的功夫片一直没有自己的路子,大都模仿香港那些以娱乐为主的片子,娱乐导致了很多假的东西出现,可是以少林寺为代表的内地武术是一种底蕴深厚的资源,我们为什么不能加以利用,传扬?”
  在《少林寺传奇》里,没有天生的恶人,所有坏人都坏得有人性根据。典型的例子是在第一部里,黄秋生扮演的洛阳王高奇,阴险毒辣的背后,是他的皇帝哥哥杀掉了他的全家,他每天如临深渊;潘长江演的县官,草菅人命,颠倒黑白,勾结土匪,因为他年轻时考中状元,因为没钱送礼被降到十六名,于是拼命敛财。所以对这些人,死亡不是必然的结局,他们可能会被感化,洗心革面。
  “功夫不是搏击术,它里面有对人生的态度,有对付矛盾的态度,对外是克敌自保,对内是修身。功夫在这里不是电视剧的一种元素,一种装饰,而是灵魂,它讲究的是宽容、慈悲、忍让、禅武合一。”都晓说。
  在今年3月,被誉为“亚洲艾美奖”的第一届亚洲电视大奖――“彩虹奖”颁发,《少林寺传奇》的第一部“乱世英雄”获得了最佳动作剧奖。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战略中心主任贾磊磊在谈论这部电视剧时说,《少林寺传奇》完成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电视剧展现,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这部剧以真功夫为特色,但追求的是人性,“它会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然而,对于更年轻的观众来说,它在探索人性的手法上可能还不够高明,在他们眼里,中国电视剧只要试图讲述正邪善恶的斗争故事,就暴露出在讲故事的本事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见识过《CSI》、《反恐24小时》和《迷失》的年轻观众眼中,《少林寺传奇》投资获得丰厚回报的成功背后,也需要更紧凑的情节,更紧张的节奏,和更有逻辑的剧情。
  无论如何,当好莱坞的《功夫熊猫》席卷世界的时候,人们发现,中国与世界对话的内容,最富有号召力的还是功夫。正因为此,中国文联把全套碟片作为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化的礼物送给外国使节;与此同时,这部电视剧在欧洲、美洲的24个国家播出并受到欢迎。不过,根据欧美国家一周播出一集的习惯,这部148集的戏恐怕要播到2014年了。

推荐访问:少林寺 重回 重回少林寺 少林寺 重生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