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杀青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技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

  摘要介绍绿茶杀青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茶;杀青技术;改进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53-01
  杀青是绿茶初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只有通过高温杀青,才能使酶迅速失去活性,抑制鲜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以便形成绿茶所特有的品质特点——清汤绿叶。杀青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绿茶品质的优劣,在感官审评中也能反映出来。相对于理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是评定茶叶质量等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即在一定的环境和设备条件下,依靠评茶人员的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五项因子”(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来鉴定茶叶的品质。1杀青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干茶外形
  投叶量大或历时过短,梗梢失水不足,导致条索疏松,风格特征不显。投叶量少、锅温过高或杀青过头,杀青叶含水量低,导致叶质脆硬,揉捻时难以成条、短碎,片末多。
  1.2干茶色泽
  杀青不足、不匀或火温过低,酶促作用加强,干茶色泽暗、花青有红梗。鲜叶原料肥嫩,但杀青程度偏轻,很多蒸汽汇集筒内, 茶叶容易粘到筒壁,形成黑焦片。杀青火温过高,翻拌不匀,叶色枯黄有焦边泡点。杀青时闷杀时间过长,干茶色泽为灰黄色,绿带深暗不鲜活。杀青时投叶量过多,历时又过长,干茶色泽乌暗欠油润。老嫩鲜叶混杂,加上杀青不匀,干茶色泽易花杂[1-2]。
  1.3汤色
  杀青闷炒时间长,高温时间长,易产生黄汤。杀青不足、不匀或温度低,则易产生黄汤。杀青过度造成条索短碎,片末多,汤色浑浊。投叶量多,滚筒内水汽大,叶子粘在壁上,茶汤有黑星。
  1.4香气
  闷杀过度,雨水叶或露水叶带水杀青闷炒,杀青叶又堆积过久,易产生水闷味。杀青不足、不匀,则有生青气。杀青温度过高或出叶不净,茶汁粘锅结成锅巴又没有及时清洗而烧焦,则易产生烟焦味。杀青适度偏老,干燥火候适当,虽仍有清香,但欠鲜爽感;杀青适度偏老,干燥火候偏足,就会产生熟板栗香气。
  1.5滋味
  杀青不足、不匀,干燥时温度过低,易产生生青味。鲜叶红变或杀青不足、不匀、干燥温度低,导致绿叶变红,易产生红茶味。杀青温度过高导致焦斑焦叶,茶汤则有烟焦味。杀青时闷炒过度或雨水叶、露水叶带水杀青,或杀青时投叶量过多,时间过长,或杀青叶堆积过久,都易产生浓厚的水闷味[3]。
  1.6叶底
  杀青不足、不匀或杀青温度过低,引起鲜叶内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而变红,叶底易产生红梗叶。雨水叶、露水叶杀青不匀时,则叶底产生靛蓝色。杀青温度高,历时短,杀青叶又未抖散,叶底产生青绿色。杀青时间长,或杀青时投叶量过多、时间过长或杀青叶不及时揉捻,叶底黄暗色。老嫩鲜叶混杂,杀青温度低或杀青不匀,叶容易花杂。杀青温度高,投叶量少,翻炒又不匀,叶底多出现焦斑叶。杀青过度,叶底欠匀整,有断碎现象。
  2改进的技术措施
  2.1准确控制温度
  杀青过程中,必须利用高温使鲜叶的叶温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升高,通过酶的最适温度(52 ℃)达到酶的钝化临界温度(85 ℃),以彻底破坏酶的作用。否则易造成红梗、红叶,降低鲜叶品质。
  2.2适当投叶
  鲜叶杀青投叶量应遵循 嫩叶少投叶、老叶多投叶的原则。投叶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茶叶质量。投叶过多,以致翻炒不匀,鲜叶受热不匀,易致杀青老嫩不匀、色泽发黄甚至出现红梗等。投叶量过少,易炒焦鲜叶。
  2.3应用技术
  采用抛闷结合的炒法,可加快水分散发,但不易杀透、杀匀;闷炒升温快,可杀匀、杀透,但水分不易散发,香气不高,并易产生水闷气。对于嫩叶、老叶,应采用不同的技术。嫩叶以抛炒为主、少闷多抛。老叶由于水分含量低,应适当多闷炒,抛闷结合[4-5]。
  2.4控制时间
  鲜叶杀青时,依杀青时间长短,其热化学反应产生的色香味品质迥异。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而至淡黄、焦黄或枯黄;香气由草青气转化为青花香而熟香而焦香;滋味由苦涩转变稍青涩而醇和而焦苦或淡薄,正常的杀青程度应取中间程度,偏前则杀青不足,偏后则杀青过度。
  3参考文献
  [1] 陆松侯,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陈椽.制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朱德文,岳鹏翔,袁弟顺.不同杀青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8):275-279.
  [4] 吴汉谟,陈福林,吴文华.出口绿茶加工及其配套技术研究初级[J].茶业通报,1996,18(3):37-38.
  [5] 罗志刚,曹刚.浅谈杀青技术与绿茶品质的关系[J].茶业通报,1996(3):36-37.
  

推荐访问:杀青 绿茶 过程中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