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转型员工出路 [转型已晚,却仍是惟一出路]

  跌破了相的经济  时至四五月,中国经济已经是跌破相了!  话说4月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是9.3%,5月份是9.6%。看起来似乎增长回升了,其实,除去工作日因素(5月相比4月多两个工作日)影响,5月大约增长了1个百分点,工业实际增长很可能比4月更衰。
  现在地球人都开始知道,不到10%的工业增长所对应的中国经济增长应该不高于7%。人们一直担心的中国经济的所谓“二次探底”,可以说几成现实!
  到这个时候,利率下调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相信6月的首轮降息,只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扩张刚刚开始,而水准之高仅次于2008年年底。如此高企的真实利率水平,完全可以将实业剿杀于无形,故继续下调利率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是,对于本轮经济的再度刺激,绝对不可以再像2008年那样采取用货币的大水来漫灌的办法,且事实上形势也不允许。其一,“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已经投得七七八八了,当然现在或许又有三铁(高铁地铁城铁),但政府疯狂投资引发的后遗症让人畏惧。其二,楼市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要一鼓而起也不再可能。其三,中期通货膨胀的压力让货币放水投鼠忌器。
  如此,一边实施扩张政策的同时,一边积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特别是推动实业的重新振兴,便是必然的选择。
  但转型话好说,做起来非常难。2010年后,人口红利已经转变成人口负债,遍布全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转型。出口红利也已经由盛转衰,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从最高接近70%一路回落至2011年的50.1%,未来的大势只能是不断走低。楼市的红利也许还有得吃,但疯狂饕餮的可能性则不再有了。按有关模型测算,中国楼市未来3~5年都将是供大于求的环境,两三年内甚至可能积压2亿平方米以上的住宅。而进入到2020年后,住宅的需求将从增长进入下滑,楼市将成为夕阳产业,可见中国的房地产已正式进入下半场,且再也不会有下一个黄金十年了。
  还有什么可以支撑未来的中国经济呢?说句最危言耸听的话,搞得不好,中国经济或许未老先衰,走上一条“1/3拉美+2/3日本”的中期衰退之途。
  考验才刚刚开始
  未来中国经济的出路有二:一是城市化基础上的内需释放,二是在告别人口数量扩张之后转向依靠人口质量的扩张,也就是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这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主导方向。而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又是重中之重。
  创新为主导的转型本该在2008年那一轮启动的,但因为太享受货币激素的刺激,转型被推后。到如今,民营企业大多已奄奄一息,要想转型,难上加难!出口出不去,升级升不上,炒楼炒不了,民营企业家除了出逃海外做寓公外,想破了头也找不到出路。
  也就是说,转型已晚,转型实在很难,但不转型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只有死路一条。
  下决心转型,就必须下决心改革,使得创新有体制和环境的支持。比如税收方面,能否将增值税从17%档降至10%~13%?五年创业的企业能否免征所得税?能否提升可优惠的中小企业规模到至少亿元年销售额级别?能否对中小微企业实行其它类别的结构性减税?再比如金融体制和环境必须再造,要从国有大银行体制转向民间小银行充分竞争体制;从借钱要还的间接融资为主转向“借钱不还”的直接融资为主;放开民间准入,大力发展教育公共服务业以及生产型服务业来支持实业升级。
  这其实意味着更加全面的市场化和自由化的经济体系的建立,其背后必牵涉到所谓既得利益集团的瓜葛。但温总理早已实话实说,改革已到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
  归根结底一句话:经济已经跌破了相,转型是惟一出路,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马小琳

推荐访问:仍是 惟一 出路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