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推断法,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_高中所有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几乎千篇一律,不外乎对各种文言现象一一作阐释,例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久而久之,教师上课没有了新意,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了。
  在进行《过秦论》(高中语文第二册)一课的教学时,对文中“追亡逐北”一句的解释,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我就渗透了语文语法分析方面的知识以及句子结构分析法来进行讲解,学生顿时明白过来。其中“追”和“逐”的意思相同,根据句子结构分析,“亡”和“北”的意思和用法在本句中也基本相同;再根据语文语法分析,“追逐”一词为动词,后面应接宾语成分,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因此,“亡”和“北”在本句中应当作名词用,翻译成“逃亡的军队”或“败北的军队”。因此“追亡逐北”一句应翻译为“秦国的军队追逐六国逃走的士兵”。通过这样解释,该句的翻译意思完整,表意清楚,学生易于掌握。所以在《过秦论》一课的教学反思中,我进行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整理,才有了下篇课文《鸿门宴》中运用该教学方法的大胆尝试。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有代入检验法、通假推断法、语法分析推断法、语境推断法、成语印证法、结构推断法、修辞推断法、课文迁移法等。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我就作了以下总结:
  一、语法结构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
  例如: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具告以事。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沛公安在?
  6、范增数目项王。
  7、此其志不在小。
  8、头发上指。
  以上列举的语句,运用文言文实词推断法中的“语法推断法”,可帮助我们弄懂文言实词的词义、词性以及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例1,主语应为“沛公”,谓语动词就应该是“军”,“霸上”是一地名,一般情况下前面省略了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形式,在句中一般充当状语成分。从整个句子的成分来分析,“军”在本句中是作动词用,可翻译为“驻军”(文言文教学中的“词类活用”这一文言现象),整个句子的意思则为“沛公在霸上驻军”。
  又如例8,主语是“头发”,谓语动词应是“指”,在谓语动词前的修饰成分为状语,于是“上”可翻译为介宾短语“向上”(这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名词作状语”的文言现象)。那么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樊哙的头发向上竖起(‘樊哙闯帐’这一情节中非常形象的人物外貌描写)”。
  二、声训推断法
  也称“通假推断法”,只要在本句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例如: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因击沛公于坐。
  上面例句的通假字有“内”通“纳”、“要”通“邀”、“蚤”通“早”、“倍”通“背”、“郤”通“隙”、“坐”通“座”。在高一二年级平时的教学中强调“通假推断法”的运用,以及结合下文要提到的“联想推断法”,就可以让学生快速解答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联想推断法
  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词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以上所选句子中出现了一种文言现象: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构词的作用。
  如例1中的“出入”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这时,高一的学生对“偏义复词”的概念比较陌生,可结合初中所学课文《出师表》等文章中曾出现类似现象加以复习巩固。
  例如: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6、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有了初中的这些知识的巩固,带动学生对例2、例3做出分析学习,就可以明白例2中的“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例3中偏义在“骑”,“车”是衬字。例3的偏义在“骑”学生有所质疑时,可回顾课文第三段的首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就可解答。
  四、句式推断法
  借助对仗句和互文修辞推断词义。(结构推断法)
  例如:
  1、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推荐访问:文言文 推断 巧用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