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教学质量探究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但在教学中还存在教材滞后、硬件设备相对落后、操作实践不足的问题。要注重教材更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教学,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课程的要求和主要特点
  (1)课程要求。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方法与实用技术,能认识和选购计算机部件,能熟练整机安装、软件安装、机器调试。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维护方法,能判断和处理常见故障,以满足学习生活及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主要特点。①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发展速度快。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可谓是日新月异,比如教材给出的CPU样例是4核,而市场已出现8核,最大单条内存是2G,而市场已有8G的产品。教材是永远滞后于市场,只有紧跟市场,不断补充、增加内容,才能让学生了解新产品、新技术,贴近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既要侧重于硬件方面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及时掌握目前市场主流的硬件产品及对该产品的选购方法及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所教内容与实际合拍。②操作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完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按照需求由本人组装和维护计算机,具体点说,要能完成硬件安装、CMOS设置、硬盘格式化、系统安装等。所有这些都是操作性极强的内容,要完成这些任务,都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练习,培养实践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
  二、目前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展迅速与相对滞后的教材矛盾。现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时间,但计算机发展变化速度非常快,所使用教材与硬件发展相对滞后,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要使学生跟上市场的发展,能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就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改进原来只注重教材内容及局限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及走进市场等方式提高实效。
  (2)课程内容实践性弱,学生动手实践少。由于投入不足,很多学校教学条件和硬件设备相对还跟不上教学要求,课程多停留在理论教学及演示教学层面,学生缺乏动手操作机会,特别是对机器影响较大的一些操作,如硬盘格式化、CMOS设置、硬件的组装等,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这样,学生缺少真正动手操作的实践,学完后难以适应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的要求。
  (3)应用综合性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要掌握好理论、又要能灵活运用。要真正学好,需要丰富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比如,学生在CPU、主板等这些零部件性能判断理论上能很好掌握,但将零件集成到一台性价比好的计算机时,往往难以做到整体的匹配。
  因此,立足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树立“贴近实际”“注重实践”的教学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与对策
  (1)适应教学改革,注重教材更新。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体,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主导教学方向。在选择教材上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在内容组织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目前流行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最新科研成果的教材。其次,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反映最新科技产品,最贴近实际的教材。另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兴趣。要让学生了解就业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要求。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课程技术分量在计算机应用及相关行业中占主要部分,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就业市场的了解,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加强学习的内驱力。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开始就有意识让学生解决常见故障,如从拔插鼠标、键盘等设备及软件修复入手,引导他们在应用中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需要,讲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如计算机硬件设备选购、常用软件安装。让他们感觉学有所用,而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校,每年可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技能节,开展《微机组装与维修》技能竞赛活动,以激发广大学生学技术、练技能的学习热情,形成“人人讲技能、人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这样,利用竞赛促进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目的,自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目的,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善用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媒体设备。针对课程内容实践性强,学生动手实践少的矛盾及中职学生综合归纳能力较弱的现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想方设法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采用“以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模块的教学中,首先阐明该任务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然后介绍具体设施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突出模块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8个教学模块,按照“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软件-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
  有人说:“告诉我,我可能忘记;演示给我,我可能记住;让我动手做,我可能就会了。” 信息化时代,学习也在进行相应的革命。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讲、看、听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硬件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法,可把各个时期的硬件产品都给学生展示出来。每次更新计算机时,拆下些旧部件作为教具。另外,可以通过杂志、网络搜集硬件图片,使教学资料变得丰富起来,自成系统。在教学手段上,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把教案制作成趣味性强、有吸引力的课件,结合投影仪、录像机等设备进行讲解示范。同时,也可使用虚拟机或一些功能软件,模拟微型计算机的硬件拆装过程和各种不同版本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格式化、硬盘数据备份与恢复,部分解决硬件不足及易损坏的问题。这样,通过图文实物、视频动画以直观形式进行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改革实验方法,注重实验环节,培养实践能力。为了增加练习次数,提高实践操作效果,可以考虑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首先,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组装、拆卸。通过多次虚拟练习,学生熟练掌握组装流程,由于虚拟环境下的实验,大大降低了真实环境下的硬件损伤,延长了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消耗。第二步,采用模拟装机。模拟装机也就是不加电装机。让学生先从学校淘汰的或废弃机器开始实践,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重复操作,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操作中的拆卸、组装的要领。模拟装机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已损坏的微机部件,极大地节省耗材,且操作安全。但是经过实践证明,不加电装机的最大弊端是不能代替真正的装机实验。在装机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不加电装机,这些故障现象就体现不出来。如果实验缺少了这关键的一步,就失去它的意义。第三步,加电装机。为了解决模拟装机的矛盾,在模拟装机后,实行分组加电装机。机器要选择较为完整,能正常启动运行的计算机进行拆装。为了保障学生既能正确安装,而又不使微机部件损坏,学生的组装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师检查后方可加电。
  在实验过程中,可结合小组讨论、老师讲评的方式,对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师生互动,既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多年来,本人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教学方法及实验过程优化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以期在教学中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韩桂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李登新.《计算机组装及维护》实验教学探讨[J].电脑技术,2009(8).
  (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推荐访问:探究 组装 课教学 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