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之婚姻观: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摘 要:“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古往今来,人类的婚姻观发生着种种演变。但与这条真理一样,“男才女貌”也是婚姻观中亘古不变的基础。对于男之“才”人们则不介意是这个“才”还是那个“财”。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财”是万万不能的,同时“才”亦是“财”的基础。对于婚姻问题看得最透彻的莫属英国十九世纪杰出作家简·奥斯丁,而在她众多优秀作品中表现男女婚姻观问题最经典的莫过于《傲慢与偏见》。
  关键词:门当户对 男才女貌 阻力 真爱
  正如“男才女貌”一样,“门当户对”也是婚姻观中基础中的基础。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以金钱为价值标准的时代。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以收入的多少来决定的。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家庭财产传长不传幼,所以菲茨威廉上校虽出身贵族,却并没有多少遗产可以继承。凯瑟琳夫人和她姐姐在子女还在襁褓中就打算联姻,把两家的财产联在一起。在没有男继承人的情况下,限定继承人法就发挥作用,财产不能给女儿,而必须给同宗的男性。柯林斯先生就是这规定的“受益人”。不管贝内特太太和柯林斯先生多么可笑,在价值观上却和达西,凯瑟琳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的价值观。所以达西要阻止宾利和简的婚事,柯林斯以为自己愿意娶没有嫁妆的伊丽莎白是一种恩赐。
  在中国的古典作品中这种“门当户对”式的乱点鸳鸯也比比皆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便是因门不当户不对而历经苦难。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丽莎白,宾利与简都是“门当户对”的反面典型。然而他们的结合都是美满与幸福的。这不是在根本上否定“门当户对”这一亘古理论而是在力证不是所有幸福的婚姻都需要“门当户对”换句话说,只是在强调这个命题。《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用正反很多对例子向我们证明了“门当户对”只是一个必要条件,真正能使婚姻中的两个人获得幸福并延续下去的是两个人在思想,精神层面上的惺惺相惜,共通共融。
  我认为“男才女貌”是最接近《傲慢与偏见》开篇那句“真理”,“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的词。自古以来,在整个人类社会层面来说对男人的评价标准便是男人要有才,而无论这个“财”亦或是那个“才”。反观女人,有“女子无才便是德”,实际上一个拥有漂亮脸蛋儿的女人走到哪里都是瞩目的焦点。奥斯丁笔下的大美人是简,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有“财”单身绅士宾利先生的青睐。两个人可谓 惺惺相惜。我们可爱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被帅气的威克姆先生一见钟情、被柯林斯先生求婚、为菲茨威廉上校所欣赏,甚至连一开始不觉得她漂亮的达西先生也渐渐爱上伊丽莎白无法自拔。美丽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以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抗衡的人。伊丽莎白在拒绝达西的求婚时明确表示,她不愿意嫁他,是因为他傲慢,自负。相反,如果菲茨威廉上校愿意向她求婚的话,可以想见,她会很乐意接受,因为菲茨威廉尽管不如达西英俊,有钱,却很有绅士风度,举止得体。伊丽莎白的价值观是基于个人品德,性格和待人接物的态度上,在她的眼里,菲茨威廉上校的优点即是“才”。
  一段违背世俗伦理,侵害某些人利益的良缘自然会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尤其是被侵犯利益者。说到这里,首先跳入我们视野的便是拥有“女皇”般气质的凯瑟琳夫人。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天作之合起根上就破坏了她老人家“处心积虑”二十几年的“伟大构想”。伊丽莎白这个无知、卑微、无礼的野丫头像一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咬碎了她积累财富,巩固地位的联姻美梦。她对伊丽莎白恨之入骨。
  她气势汹汹地杀到贝内特府上,对伊丽莎白兴师问罪“理应不可能。他只要头脑清醒,那就绝不可能。可是,你会不择手段地诱惑他,他一时中了邪,忘记了他对自己和家人所担负的责任。你可能把他迷住了。”凯瑟琳夫人的这段职责的话带有再明显不过的对于伊丽莎白道德上的否定,试想一个“不择手段引诱男人的女人”是一个怎样的女人,那是一个“荡妇”。别说是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西方,即使是如此开放的今天这也是一个及其严重的有辱人格的道德否定。
  “他们的订婚非同寻常。他们从小就给许定了终身。这是双方母亲的最大心愿。他们还在摇篮里,我们就给他们订了亲。现在,眼见姐妹俩就要如愿以偿,那小两口就要成亲,却冒出了个出身卑贱,门户低微,跟他非亲非眷的小妮子从中作梗!难道你完全无视他亲人的心愿,无视他与德布尔小姐默许的婚约?难道你一点不讲体统,一点不知廉耻吗?难道你没听我说过,他从小就跟他表妹许定终身了吗?”在以上这一长串独白当中充分暴露了这是一个以金钱为价值标准的社会。凯瑟琳夫人和她姐姐在子女还在襁褓中就打算联姻,把两家的财产联在一起,表明封建贵族上层阶级惟利是图,一心只想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无视爱情与自由。她把伊丽莎白定义为“出身卑贱,门户低微,跟她非亲非眷的小妮子”。这又充分说明金钱、阶级是那个社会普遍的婚姻标准,任何有违这一标准的结合都是为当时的世俗所抨击的。而在这一标准当中全无对爱情的姑息!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属实,凯瑟琳夫人又继续论证:“我女儿和我外甥是天生一对。他们的母亲出身于同一贵族世家。他们的父亲虽然没有爵位,可都是很有地位的名门世家。他们两家都巨额资产。两家亲人都一直认定,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谁能拆散他们?你这个小妮子,一无门第,二无贵亲,三无财产,却要痴心妄想。”接下来,凯瑟琳夫人又指责伊丽莎白的舅父母和姨父母身份低微。
  最后,强势的凯瑟琳夫人又扔出一枚重磅炸弹,她指出威克姆和利迪娅私奔的事:“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妹妹私奔的丑事。这件事我全知道。那个年轻人跟她结婚,只是你父亲和舅父收拾残局,花钱买来的。这样一个臭丫头,也配作我外甥的小姨子吗?她的丈夫是他先父管家的儿子,也配作他的连襟吗?”至此,最“强有力”的阻力摆在达西与伊丽莎白面前,他们的婚姻仿佛是万恶之源,为所有人所不齿的。爱情仿佛一文不值!只有金钱与地位是衡量婚姻的标尺。
  真挚的爱情是得来不易的,达西与伊丽莎白的情路历程一路走来更加充满了曲折离奇,但是真爱是无阻的,两个个性独立,充满智慧与勇气并拥有最真挚的爱情的年轻人在历经种种误解与阻挠之后,收获了彼此的真心,成为幸福的一对儿。   伊丽莎白的个人价值观使她与母亲和小说中其他人所代表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冲突。矛盾是在伊丽莎白和达西双方的妥协基础上解决的。伊丽莎白承认了财富和个人价值之间的联系,而达西也承认了个人的品性不取决于地位。通过他们俩的婚姻,作者探讨了个人对社会价值观的态度,她既否定了全盘否定,也否定了全盘接受,因为前者是一种理解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后者则是庸人的市侩态度。
  在小说的一开始,我们注意到,达西并没有被伊丽莎白所吸引,他甚至评价她“人家不愿意要的姑娘叫我去抬举一下,现在我没有这兴致。”而且达西认为伊丽莎白“并不真漂亮,不足以叫他动心。”但是渐渐的,伊丽莎白的洒脱自如,她的爱开玩笑,俏皮活泼融化了冰山一样的达西。要注意的一个重点是,让达西着迷的实际上是伊丽莎白不加修饰的行为。她没有和达西调情,更没有处心积虑地设计什么锦言妙语去吸引他的注意:她就是在做她自己,她本身就喜欢开玩笑和嬉闹,所以她十分自然。达西也学以致用,他放下架子收买了威克姆娶伊丽莎白的妹妹利迪娅;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伊丽莎白,即使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这样做会不会赢得伊丽莎白的感情。他学会了如何不自私,当伊丽莎白得知事情真相的时候,她深深地被感动了,明白他已经有所改变。其实,爱情已经在这些过往中潜滋暗长。
  达西与伊丽莎白,一个活泼快乐,在他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温柔地提醒她放下架子。 伊丽莎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她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达西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伊丽莎白得不时地提醒他。无论如何,能嫁给达西是十分幸运的,他沉稳踏实,可以帮助伊丽莎白克服不经思考就妄下结论的毛病,他们两个真的是绝配!
  《傲慢与偏见》之所以能成为简·奥斯丁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其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傲慢与偏见》中所探讨的婚姻观,而这种婚姻观在全世界普遍为读者所接受,认同。小说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达西与伊丽莎白由相互误解再到相知相爱向我们展示了一份好的婚姻不仅仅需要金钱更需要爱情,男女双方在基于相互爱恋的基础上彼此包容,彼此给予对方向上的品德。另一方面小说又用包括柯林斯与夏洛特,威克姆与利迪娅的婚姻的失败来表现作者所宣扬的主题——即婚姻的幸福,美满不仅仅需要金钱。作者也间接地否定了封建式的婚姻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简·奥斯丁是极具前瞻性的十九世纪最为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为全人类的女性扫清了被蒙蔽的双眼。

推荐访问:傲慢与偏见 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