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辍学少年乔布斯想到的] 乔布斯辍学

  前段时间,满世界的人都在议论乔布斯。他生前这么令人注目,死后,那么让人感怀,因为乔布斯是一本难得的经典教材。网上看到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演讲,特别震撼!不仅是因为乔布斯有多么优秀,更是他那曲折独特的人生。他曾是被遗弃的婴儿,学业中断,创业中尝尽艰辛和失败,在低谷中把握住机遇,创造出非凡的业绩,成为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以前,我阅读过一些有关哈佛大学辍学生创业成功的故事,著名的有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甲骨文软件公司创始人劳伦斯·埃里森,还有欧洲的怪才、捷克文学家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等人的成长经历。其实,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如乔布斯所说的“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最有兴趣的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会出成果。
  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小时候都是问题学生,完成正常学业都有困难。卡夫卡几乎不工作,一生由其经商的父亲供养。米兰·昆德拉也是混世魔王,让教师头痛不已。比尔·盖茨和劳伦斯·埃里森,早年都是辍学生,而乔布斯也是辍学后在自己的车库里创办了苹果公司。按照现在的评价标准,他们都不是好学生,而是标新立异的怪人。在他们成名成功之前,没有人承认他们,欣赏他们。从某种角度上看,他们的成功是极其偶然的,不可复制的。如果他们不成功的话,就会过得很艰难,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成功了,这种成功是欧美式的成功。
  无论欧美社会提供给了学生怎样的教育环境,我想有一点可能是共通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他们的潜力和兴趣,社会、学校和家长大多认同和包容一些“问题”学生的失败、怪异甚至某些毛病,给他们以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因之而成就了这些人类罕见的天才。乔布斯的经历给中国教育带来的启示是:教育应该人性化,应该引导学生找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去挖掘学生的潜力。
  我与一些家长有颇多接触机会,深为中国式教育感到忧虑。不少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各种训练,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时,就被规划、被设计、被训练。当然这样的教育也会产生很多优秀的学生,但是这些人中有几个可以成为天才,成为对推动人类进步有创造性的人呢?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人生经历虽然有所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就像当年的牛顿、瓦特、爱迪生一样造福于人类。当然,规划孩子的人生并没有错,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发明家,对人类的贡献更是多种多样的,但良好的宽松的环境对培养天才无疑更具有可能性。
  从乔布斯的身上,反思我们的教育,最为缺少的可能就是宽容学生的环境和心境。现代社会的“通病”,就是我们把教育当成“速成机器”,而要求学生是“速成产品”。没有宽容成长的空间,没有宽容成长的过程的预见,没有宽容认知多元的“慧眼”,一句话,强迫成才有余,自主成长不足。
  如今有多少学生焦虑,不是为繁重的作业所累,就是为家长的压力所迫,更多的是不能自由快乐地长大,有的甚至走上了绝路。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恨铁不成钢”在有意或无意逼迫学生、强迫学生的同时,也逼迫自己患上了“催化强迫症”,那么,就是用看似教育的手,做了与教育背道而驰的事,甚至酿成了悲剧。
  不久前,我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和《开国大典》,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不屈不挠地奋斗,救民族于水火之中,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而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如孙中山、黄兴、陈独秀、李大钊等,英名永留青史。今天,国家面临着新的机遇挑战,这要靠我们的努力奋斗,人才是关键,制度是根本,思考民族危机的人多了,本土的创新人才多了,那才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福祉。
  (徐澄范,常州市钟楼区教育文体局党委书记,213023)

推荐访问:辍学 想到 少年 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