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与就业增长关系研究] 50年中国经济增长图

  [摘 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更是带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可知我国中小企业的贸易方式陈旧、地区分布不均衡和人才短缺是制约出口型中小企业带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构建合理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空间布局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就业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6-0024-02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60%的GDP,贡献了50%的税收,占据60%的社会总销售额,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共4491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9.17%,总产值达468644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08%,上缴税金18176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54.01%。中小企业不仅在国内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对外贸易中也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中小型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为49195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54.72%。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中小企业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一国经济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基础。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期间德国经济能够较快地走出困境,就得益于其拥有大量素有“隐形冠军”称号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精专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管理创造出卓越的市场业绩。同样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平衡经济波动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为1201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2007年,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率为39%,显著高于中小企业,但到2008年,其出口交货值增长率仅为4.2%,分别低于中、小型工业企业4和10个百分点,而在出口形势最为困难的2009年,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率大体持平,为-12.1%左右,到2010年,大型企业又恢复了较高水平的出口增长率,达到33.3%,显著高于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贸易增长呈较为稳定,有利于平衡因国际市场需求波动而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
  二、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与就业促进
  从数量上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经营中受到资金少、渠道单一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企业生产技术总体上较为落后,企业进行的科研活动相对较少,创新资金投入微薄,在生产技术上通常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即将外国成熟技术直接引入企业加以使用,这些技术一般是已经被国外所淘汰的、水平相对较低的技术。
  技术上的“拿来主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发挥后发优势,能够以相对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现实生产能力。这不仅为企业盈利提供可能,也为增加出口创汇、提高全社会就业率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中小企业对陈旧技术的抱残守缺也制约了工业技术升级的步伐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表1显示,2006—2010年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全部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比重平均为54.72%,这显示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小企业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0%,但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17.9%下降到2010年的1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小企业外向型经济特征正在弱化。这主要是源自于中小企业自身出口能力在减弱,虽然中小企业数量及其产量也在增多。
  从中小企业的内部行业结构上看,出口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部门。根据《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年鉴》数据显示,如纺织服装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传统制造业是中小企业出口倾向较高的行业,即在这些行业中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产品出口比重相对较高,例如2009年纺织及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交货值为6878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完成5915.8亿元,占比超过86%;而在代表现代科技水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出口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如2009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27224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为8111.5亿元,占比仅约30%,这反映中小企业总体上在高技术产品制造领域还缺乏国际竞争实力。
  按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使用相对较为落后的技术可以尽快掌握它,同时落后技术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可以帮助企业在进入市场的最初阶段即获取经营收益。中小企业获取了成熟技术以后,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办法,调整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比例来实现节约总成本的目的,即使用相对较为廉价的劳动要素替代相对较为昂贵的资本要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可能。产品总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对中小企业而言,其技术能力可以从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反映出来。2009年,我国中小企业中传统行业企业(出口交货值高于100亿元的企业)的出口交货值约占全部出口交货值的50%,这一比率相对低于前几年的水平,即在中小企业的出口中,产品结构呈现逐渐优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从每单位出口额带来的就业增量来看,传统制造业部门要显著高于现代制造业部门,这反映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是必然的趋势。在当前我国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出口是带动全社会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随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不断提高,生产投入中劳动逐渐被资本要素所替代,资本要素的收入份额显著提高,而劳动要素的收入份额不断下降,所以在积极扩大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基础上要着重扩大中小企业就业吸纳效应。   三、中小企业以出口带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政策上看,扩大出口的政策本质是要通过增加外部需求的办法来扩大国内就业,以消化国内剩余劳动力,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就业效应的发挥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第一,传统的加工贸易依赖两头在外的增长模式,对就业的带动效果有限。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很大的比重,2010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835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4%。而加工贸易企业中,中小企业占较大比重,并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报酬低廉的优势开展代工生产。尽管加工贸易的“大进大出”带动了国内就业的提高,但是由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物料基本上来自国外并且多是产成品,尤其是中间产品,国内产业的渗透作用相对较小,所以中小企业的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只体现在中间的加工生产环节,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小,就业的行业间联动作用相对较小。
  第二,出口型中小企业地区分布不均。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分部有着显著的非均衡性,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中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上。2009年,占企业总数65.3%的中小企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比不到30%,这一数据与2005年的情况相比基本相似。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在《中国工业类中小企业出口额最大500家分析报告2005—2010》中发布的数据,2005年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478家企业分布在东部地区,其出口交货值为6345.23亿元,占这500家企业的全部出口交货值的97.52%;2009年,东部地区企业数量475家,出口交货值为7264.30亿元,占出口交货值总额的94.96%。大量的出口型中小企业集中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有着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相对廉价的经济资源,但是随着东南亚其他新兴市场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优势开始逐渐弱化,部分传统产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产业受到成本压力开始逐渐向经济资源更加廉价的其他国家转移,从而限制了出口型中小企业就业带动效应的发挥。
  第三,人才资源缺乏限制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劳动教育中通常只注重单一劳动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对创业精神的培养。我国的中小企业受到多重条件的制约在复杂而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成长起来,面对越发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并不断壮大,需要懂管理、擅经营的优秀企业家来领导企业。同时,普通劳动者掌握的实际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轨也是制约就业增长的原因之一。
  四、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精神培养和对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的培训。应在学校教育中就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增加创业类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经营管理实用知识。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再就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把流动劳动人口纳入有序的技能培训体系。
  第二,以税收等财政工具为杠杆,激励中小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其采购国内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通过产业间的需求联动机制带动经济的协调发展,把原先的两头在外贸易模式逐渐转变成一头在外,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多种贸易方式的就业带动作用。
  第三,构建合理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空间布局。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东南沿海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用更加优惠的落地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条件吸引中小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生产、原材料专供等办法,鼓励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进行合作,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出口贸易,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参考文献]
  [1]赵爱英.出口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个案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9(7).
  [2]吴翔阳.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影响——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集群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10(3).
  
  (责任编辑:张彤彤)

推荐访问:出口贸易 中国中小企业 增长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