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新三板企业需求研究 新三板系统开发需求

   摘 要:截至2011年9月,新三板147家上市公司中,海淀区企业占到了75家,占51.02%,占据了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它们是海淀区扶持高科技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海淀区经济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海淀;三板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80-02
  
   一、新三板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进京户口政策不合理
   1.现有户口政策是以应届毕业生落户为主,对已有几年工作经验、又表现优秀的人才引进,户口政策限制多,很难办下来,而户口政策对后者的才是企业最想要的。
   9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户口指标不应该给应届毕业生,而应该给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几年的表现优秀的人才。因为:一是应届毕业生未必是人才,还需要工作、考察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是否适合企业需要;二是应届毕业生其实对户口没那么需要,反而是工作过几年,成家立业有孩子的人,为了孩子能够在北京上学,才需要户口;三是有工作经验、又表现优秀的员工的价值远远大于硕士、博士,其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也远大于刚到公司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因此唯学历论的应届生户口政策不合理。
   2.分配企业户口指标的衡量标准需要商榷。大部分企业认为,现行户口指标分配标准主要看企业解决就业人数(即现有公司人数)、规模(营业额)大小、税收多少,这是不全面的。还应该看企业每年的纳税额度增长率、产品市场覆盖率、专利数量、创新项目市场前景和销售增长率等。首先,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肯定远远低于传统行业,企业发展靠的是人力资本中的智力发挥,而非人的数量。因此,以往按照公司规模衡量公司贡献的方法已经不适用,需要改革。相应的,衡量公司价值和为社会创造贡献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公司的纳税额度。其次,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说,这些高速发展中的中小企业由于无法与联想、方正等大企业在户口指标上竞争,他们往往数年来连一个户口指标都没有得到,导致企业的高级管理层都没北京户口,孩子上高中,只能到外地去,否则无法参加高考。这些直接挫伤了高管们的感情和创业激情,觉得自己奋斗了几十年,却连家人都保障不了,还要两地分居。
   3.北京的暂住证政策有待改进,应方便出差出国等手续的办理。随着贸易的国际化和商务交流机会的增多,很多公司都需要不定期地赴国外或港澳台考察或办理业务。而公司内没有北京户口的高管或员工想出国办理业务,由于暂住政策,不能办理出国手续,只能回原户口所在地去办理,有时一个月需要往原籍跑多次,非常麻烦。因此,很多企业高管希望北京要像深圳等其他大城市一样,在居住地通过暂住证就可以解决短期出国考察的问题。
   (二)用地政策不合理,最大问题在有些企业占地不用
   很多先发展起来的企业,由于有预见性,即使不需要太大的面积,也采取先拿地再使用的策略。拿到地后,一时用不了那么多,就先空着不用,导致土地利用效率很低,而别的后来企业想用也无法使用。还有的企业拿到土地后,改变了经营主业,不再求实业发展,而是以出租写字楼盈利。新发展起来的企业没有土地,只能要么租赁,要么选择到其他能拿得出土地的区县甚至外省市另谋发展。30%多的受访企业都在其他区县买了地块,作为分部或子公司,因为其他地区给出的条件诱人。这样,在海淀艰难培养起来的企业,长大后却在其他地区结果实,损害了海淀的长远利益。
   (三)政府支持企业的方式需要转变
   1.政府不要直接给企业钱。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在哪都可以拿到钱,真正好的技术不需要政府补贴钱,总会有大批社会资金去关注。因此,政府的钱应该用在别的地方,比如顶级企业培训,让企业了解国际潮流。
   2.政府的钱应该用在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公共用品问题上。
   3.政府的钱应该用在人力资本投资上。在受访企业中,有50%以上表示,如果能有针对企业家,或者企业家与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的培训交流机会,他们会积极参加。尤其是以下一些内容的培训交流:海淀形势与政策指导、园区政策条例实施解析、信仰教育、突发事件处理与应急指挥类课程(他们对可能出现在自己公司中的火灾、疫病甚至员工的公共交通意外情况等都心存忧患)、国外高科技园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外参观考察等课程,企业家们都有极大的兴趣与渴求。但是现在的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所以企业渐渐没了兴趣。
   4.即使通过高科技项目的方式给企业资助,评价系统也一定要严格科学。多数企业反映,环境越公平、竞争越有效,越可以体现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政府资助的钱可以直接打到用钱单位,不用打给企业。或者,政府不要通过补贴项目的方式给企业科研经费,而应通过退税的方式返还企业税收,这是正激励,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如果政府只知发钱,却发不到位,或发的有异议,将是腐败和矛盾的源头,出发点虽好但效果会打折扣。
   (四)企业高管看病难
   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取决于高管,吸引高管人心的一条捷径是给予一些资质突出的企业高管以海淀区内医院的120门诊政策。这样的政策可以覆盖面很小,只需针对一小部分核心企业即可。而且政府的代价很小,却又体贴入微,可以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决策,培养对海淀人性化服务的感情。有病早发现,减少企业家、技术人才英年早衰的情况,使得高级人才队伍不致因身体素质原因缩短贡献期。
   (五)有关政策细节、配套问题
   1.一些文件只有宏观、中观政策,没有细则,不知如何落实。
   2.有时候,海淀园区、市科委、科技部有优惠政策,但基层工商税务系统并不承认,政府系统之间缺乏协调。企业在缴纳税赋时发现政策落空,让人失望。
   3.现有政策以扶持大、小企业为主,重两头,轻中间,忽视了中间企业。比如,针对小企业,海淀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大企业,海淀也有引进的优惠政策;然而中型企业两边都靠不上,却也有相应的需求。因此,政策应该更加细分和具有针对性,体现对每一阶段企业的关怀。
   4.主管部门在审批的过程中,对一些政策的应用时,带有比较明显的倾向性,这样不太好。比如,以“海龟”人员名义牵头的项目更容易获得通过,而以“土鳖”名义申报的项目难以通过,逼得企业只能任命未必有能力的“海龟”为总负责人,而有本事的实际项目负责人只能屈居副职,深受委屈。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学历歧视”、“国内歧视”倾向伤害了一部分企业骨干员工的感情。
   (六)在北京熟练技术工人难找
   企业的工作是有层次的,并不总是需要高学历人才,一部分岗位用中级技术人员就足够。高人低用,一是代价大,二是人才浪费,三是高学历人才往往不胜任技工的工作。但是在北京,技术学校不配套,初、中级技工很少,往往需要从外地引进,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和不便利。
   (七)应该多发展专业化园区、专业孵化器
   随着分工的深化,专业孵化器、专业园区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大。有些特别种类企业的发展,就需要专业孵化器。比如,基因制药企业,世界上有1 000多个,中国只有20多家。本次访谈的一家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拥有2项国际顶尖技术,但这家公司到现在为止十几年的时间内,还只有投入,不能盈利。因为在制药行业,一个药品研发需要至少10年时间,风险高,在研发阶段,很难显现成果。它之所以能存在并向前发展,就是因为海淀区有专业化的生物医药园,有高质量的公用实验设备。
   (八)政府应该对员工进行信仰教育,注重正面的风气引导
   一些企业反映,现在的年轻人,来公司只看工资,不看企业发展前途。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政府对企业使用人进行了很多硬性规定和保障,使得青年人注重利益,不注重精神追求,把工作过程中的一系列责任推给企业,而不注重自身检讨。这样的风气不利于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政府应该在求职就职之风上进行更多的正面引导。
   二、建议
   (一)关于户口政策问题
   企业反映的户口政策应该向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倾斜的建议是有合理性的,海淀应该着力倡导与推进户口政策的改革,转变户口配给方式,改变以应届生户口政策为主体的局面。要认识到,学历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海淀需要吸引的应该是更成熟、更能发挥作用的实用人才。可喜的是人保局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二)关于企业用地问题
   为解决占地不用的局面,海淀应当出台政策,将闲置不用的土地限期收回,重新分配给其他企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留住更多发展起来的新企业,同时也彰显了海淀改革创新的决心与魄力以及海淀沃土的公平与效率。
   (三)关于民生问题
   一是可以在园区周边建设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是过渡性住房——不要盖的太好,应该类似宿舍,按市场价格租给企业或直接租给员工,解决企业员工的在奋斗期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样一方面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满意指数,节省企业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海淀地区的地面交通压力。二是园区内还应该配套幼儿园、中小学。在座谈中,部分企业甚至表示愿意掏钱来盖学校,只要政府能给出规划用地和师资配备。因为这样可以大大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和长期发展。政府应该进行细致的入学需求调研,确定未来的入学人数,解决师资和校舍问题,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必可以提高海淀的吸引力,推进区域核心竞争力,海淀终将受益于更多优质企业创造的价值回馈。三是解决好园区的吃饭问题。企业反映多数孵化器或园区的食堂饭菜质量差、价格高、服务差、环境卫生差,员工在吃饭问题上有苦难言。政府应加强监督检查,对质量差的饮食企业坚决清除园区。四是采取特殊政策解决企业高管看病难、看病费时问题。
   (四)加强政策的配套落实
   对于核心区各类扶持政策,应尽快出台细则,注重细节与可操作性。同时,协调好涉及到政策的各方单位的利益,使得政策可以得到切实落实。要有专人检查政策落实情况。
   (五)将人力资源培训部分任务交给区委党校,扩大企业高管培训覆盖面
   开设园区内企业家专题培训班,对企业家深入了解海淀情况与政策、把握时代发展动态、建立合作关系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帮助,也为区委区政府顺畅沟通与企业关系,发挥行政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是,过去培训涉及的企业家总量太少,且仍然以国属、区属重点大中型企业为主,忽略了私营中小型企业家。同时,培训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范围也需要拓展。海淀党校愿意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在为海淀培养党、政、企业领导等各方面尽更多力。
   (六)改革海淀公立的中职、高职技校教育
   技术学校教育应该依据企业需求,改进专业设置,调整教育方向,培养更多的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这样对于调整企业和个人双方的劳动关系都有利。同时,还应进一步更及时地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包括应往届毕业生信息和西部劳务进京派遣工作信息等。
  [责任编辑 杜 娟]

推荐访问:海淀区 需求 研究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