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多校区办学团学组织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招生是什么

  摘要:伴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成为目前高校发展的趋势。多校区办学开拓了高校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缓减了一些矛盾,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实现多校区办学高校的科学管理、发挥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重要作用十分值得研究,它有利于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团学组织;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4-02
  随着高校管理制度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一校多区、多地区的办学格局。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目前学校有(桂林市区)屏风、雁山、(南宁市区)安吉、空港四个校区,现有校园总面积3005亩,规划总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在目前多校区办学环境下,满足了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但在这种办学格局下,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在多校区办学环境下正确发挥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大意义。
  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高校多校区办学一般是指学校为适应国内高校以及学校发展的实际,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再认识和重新定位,找出共同特征确定适应发展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建设目标,以一个独立法人的资格,但至少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校园办学模式。综合国内高校多校区办学,其形成通常呈两种特点:一是整合型的多校区。以“共建、合并、划转”等方式进行院校调整,将有关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高校办学的规模和办学效益(如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二是扩张型的多校区。原有的狭小的老校区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新需求,为满足本科教育教学以及学校更名大学的需要等,学校被迫以一种被动或主动的方式在城外郊区建立起新的校区,从而形成一种多校区的局面(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
  二、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一般是指以本部校区为主体,各分校区在继承和弘扬本部校区特色文化活动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它包括校园环境、校风、校训、传统、理念等领域,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校园品牌活动文化等方面。在传承本部校区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以传承创新为目标,对处在新环境下建设切合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校园文化做出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综合目前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园文化,其形成通常呈以下特点:一是多校区间承载校园精神的氛围和环境相对缺乏,文化传承出现局部断层;二是多校区间由于空间和地域的特点,缺乏沟通交流,资源不足,造成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单一;三是多校区间校园文化缺乏统一的指导,造成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缺位等。
  三、团学组织在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团学组织是在学校党委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生群体,以共青团、学生会、班级、学生社团等为组织形式。团学组织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展和职业技能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能直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团学组织结构(见下图):
  四、如何发挥团学组织在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创新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搭建平台建设,构建多校区组织文化。在多校区建设过程当中,要注重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团学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团学组织的组织管理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学习纪律等相关内容,它为团学组织在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在过程当中,学校要为团学组织搭建平台,强化多校区间团学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如此次空港校区和雁山校区辅导员一线队伍的相互交流学习。在多校区工作队伍建设中,重点要加强一线辅导员与班导师队伍建设、后勤与保卫队伍建设、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同时也要创新团学组织的服务体系,成立如学校已有的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以及学生工作助理中心下设的学风督导组、校园文明纠察队等多个团学组织,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另外,倡导在本科生高年级同学当中聘选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担任新生班导师助理、在研究生高年级当中选聘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作为兼职班导师等各种切实可行的制度的设立,同时强化多校区之间的沟通交流,运用制度创新来缩小各分校区与本部校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实现多校区与本部校区校园文化的双向互动。
  2.创新工作领域,强化分类指导,发挥纽带作用,推进多校区文化建设。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团学组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多校区办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在“勤奋、求实、献身、开拓”的八字校训的倡导下,坚持执行已有的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继承和发扬本部校区一脉相传的管理理念与行为文化。团学组织不应局限日常工作的管理,而应主动融入多校区学校教育与人环节的始终,为培养适应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和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要不断增强团学组织在多校区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强化不同校区团学组织的分类指导,同时发挥学生骨干的纽带作用,强化日常工作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团学组织除了要巩固已有的广播、海报、宣传栏等活动阵地,还要开发和建立团学工作网络信息平台,如组织建设上网、校园文化上网、社会实践上网等主要内容,如现已开发的“学生工作信息网站”、“学校共青团网站”以及“学生管理系统”等网站和平台的开发,要实现“团学组织”日常工作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同时要加强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社会各类文化团体进校园、名师进校校园以及“雁山讲台”的开展,通过各类形式的科技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此外,要加强多学生科技创新文化活动的指导,特别是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等科技活动的引导,鼓舞学生选取结合现实需要,符合学生专业实际匹配学生自身能力的课题,最终实现多校区文化建设的全方位立体的发展。   3.提升文化底蕴,实施项目管理,拓展品牌建设,强化多校区文化建设。各校区间由于空间和地域的特点,缺乏沟通交流,资源不足,造成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单一,同时各校区间校园文化缺乏统一的指导,造成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缺位。要解决目前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单一以及缺位的现象,学校党政要把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日常的工作议程。要加强对团学组织的领导力度,在制度和政策上提供组织保障,以继承和发扬本部校区一脉相传的管理理念与行为文化的基础上,要始终把“传承、创新、品牌、特色”作为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断挖掘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资源,突出“一校区一节、一学院一品、一班级一色”的文化理念,结合不同校区的实际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同时,在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当中,要注重多校区团学组织的沟通交流,要突显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当中的指导力度,实施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在前人实践基础上做出合乎规律的超越,实现多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团学组织要加强对校园活动实施开展的监控力度以及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申报、项目的中期检查、项目后期的评审以及项目后期的结题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即“常规活动制度化、小型活动多样化、大型活动特色化”的目标,最终强化多校区文化建设。
  总之,在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下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校区校园建设的优势,以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为主线,传承传统的校园文化特色,兼容地缘文化的特点,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结合多校区办学的实际不断发展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加强团学组织的制度建设并以之为保障,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强化多校区校园文化活动的分类指导,不断提升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底蕴内涵,进一步实施多校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管理,拓展多校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理工大学”的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方.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石油教育,2008,(2).
  [2]克明,等.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的构建[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1).
  [3]陈肖卿.创新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J].师道,2006,(1).
  [4]尤逸萍.整合型多校区校园文化创建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6,(2).
  [5]楼仁功,陈庆.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1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GUTDJC08)

推荐访问:校区 办学 试论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