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40年

  近年来,湖北省上下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省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省633户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13,001.95亿元,完成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6.41%、38.7%、39.78%、61.62%,充分体现出了国有经济重要的引领带动、支撑主导作用。
  一、公司制改造进一步深化。重点以引入增量、重组上市为主要内容,全力推进大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大冶有色2011年引进中国有色矿业集团33.6275亿元现金增资。今年3月8日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省能源集团2010年成功实现借壳上市,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60多亿元。武汉市将武重、长动两家大型企业80%国有股权分别划转给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宜昌市以交运集团为平台,对四个县市国有道路客运企业进行重组整合,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实现上市,成为全省道路运输企业首家上市公司。通过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优化了股权结构,增强了国有企业控制力、影响力和活力。
  二、脱钩改制进一步深入。从2006年开始,先后完成了262户省直机关企业脱钩改制任务,涉及资产500多亿元,共安置职工15.65万人。特别是2011年,省交通厅和省交投公司签署了《资产移交协议》,账面总额达1032亿元的交通资产正式移交省交投公司,使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资产总量一举跃升至3000多亿元。目前,除文化产业和地方金融企业外,省直机关企业国有资产已全部纳入省国资委监管范围。脱钩改制的深入推进,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4年省出资企业亏损6000万元,自2005年起连续7年盈利。2011年,列入统计范围的38户出资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9.51亿元。
  三、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制定并报请省政府发布《“十二五”湖北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纲要》,省、市国资委共推进80个国有企业调整重组项目,汽车制造、能源电力、钢铁、化工、电子信息等5个重点行业资产占全省国有工业的82.62%。出台了《省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省出资企业重组整合的指导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将省出资企业从目前的40多家重组至20家左右。2011年,先后完成了深圳宝丰实业公司划转三环集团公司,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划转省工建集团,省冶金科学研究所划转省长江投,省自动化研究所划转省高新投,省宏泰公司代持省种子集团国有股权等多家企业的重组整合。
  四、改制遗留问题进一步化解。为妥善解决企业改制遗留问题,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省国资委启动了省出资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整改工作。先后协调解决了省属困难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问题,为133户省属困难企业的11319名退休职工落实奖励资金3961.65万元;解决了省属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2010年为23户省属企业1.3万名退休职工争取到中央财政医保补助资金1.43亿元,2011年10月再次落实医保补助资金2127万元。去年3月15日,副省长段轮一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近年来,省国资委在解决国企改制遗留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促进了国企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请发《鄂政阅》,供各地各部门借鉴。”
  五、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速。参与成立省联发投等5大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推动出台促进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发展的试行意见,包括明确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整合,促进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发挥资本引领作用。2011年末,省联发投、省鄂西圈投、省交通投、省长江投、省高新投等五家省级平台公司,累计实施项目498个,完成投资686.29亿元;累计完工项目445个,投资额361.35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2050.07亿元,累计融资552.11亿元。
  虽然全省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当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为“五个不够”:国有企业股本结构还不够优、重组整合步伐还不够快、股权激励力度还不够大、资本证券化率还不够高、改制遗留问题解决还不够彻底。
  针对以上问题,省国资委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实施国企改革再攻坚,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二是稳步推进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三是不断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四是全面推进党政机关所办企业脱钩改制。五是不断推进企业内部制度改革。
  (作者王侃系湖北省国资委副主任)

推荐访问:湖北 国有企业改革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