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英国文学ppt 十九世纪英国文坛的女声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简析了她们作为群体集中出现的原因影响和,说明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女权主义倾向以及她们想表达的思想和希望。  关键词: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作家群体;作品;原因;影响
  十九世纪英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工业化大势逐渐明朗。发生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走向,也为大英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革命在英国制造了许多资本家,催生出富裕的资产阶级。然而,旧贵族和新兴资本家的矛盾,以及他们与劳动人民的矛盾都在日益尖锐。而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为标志的大革命对英国造成了强烈的影响,人们在这种社会政治生活中期待着崭新将来,这些变化也同时反映在了当时的文学作品中。
  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崛起激起了英国对外扩张的野心。与外界交流带来的各种文明随之渗透到各个角落,也使人们领会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各类学校争相建立。这促使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学得以茁壮成长,涌现出许多文学天才,其中不乏女性佼佼者,她们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壮大增添了新的活力,她们在文学创作中发出的声音表达了女性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十九世纪女性的思想、精神、观念和希望。
  一、十九世纪英国文坛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简介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人才辈出,女性作家的群体出现以其共同的力量显露了耀眼的文学才华。 主要以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作为这一时期女性写作的成功经历为发端的女性文学创作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的英国开始兴起。女作家们有诗人,有小说家,有浪漫派,也有现实派。她们对当时社会的无常变化、社会不公和缺陷非常关注,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火样的热情以及溢于言表的女权主义者的热忱。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 1797-1851),诗人雪莱的妻子,作品《弗其兰肯斯坦》(Frankenstein, 1818),是作者对其父母十分珍重的自由和人权原则所做的富有想象力的阐释。在与丈夫及其好友拜伦的生活交往中,玛丽的思想更趋于进步。而要说到这个时期有影响力的作家就不得不提到勃朗特姐妹:夏洛蒂· 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简· 爱》(Jane Eyre, 1847)的作者,作品以简的自传式的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爱情和希望。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是独立、和自己的婚姻伴侣相互依赖的重要性的主张。埃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 1818-1848), 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她最让人记住的是《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1847),作品中凯瑟琳母女这两代女性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以及她们最终的结局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幅让人印象深刻的中产阶级生活画卷。
  接着,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 1810-1865)的《玛丽·巴顿》(Mary Barton, 1848)则向对曼彻斯特贫民窟的情况一无所知的读者揭示了那里的真实生活。小说描写了英国十九世纪大萧条时期工人阶级困苦生活和劳资关系日趋紧张的状况。主人公玛丽是个工人的女儿,她在工人和资本家斗争最激烈时爱上了人们恨之入骨的资本家卡森,为此,她拒绝了从前的爱人威尔森。等她意识到自己犯错时,卡森被人杀死,威尔森成为了怀疑对象,最终玛丽发现是自己的父亲杀死了卡森,她严守着这个秘密去尽力营救威尔森。玛丽的困境、痛苦、轻率使得这个形象变得丰满,跃然纸上。作者的工业小说《北方与南方》(North and South, 1855)是受狄更斯之托为其杂志《家常话》撰稿的结果。小说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观点。主人公玛格丽特·黑尔禀赋优异,心地善良,具有独立精神,她拥有对自己处境的主动控制权。
  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女性诗人当属伊丽莎白·勃朗宁夫人(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1806-1861)。病卧在床24年的她不相信爱情,但最终接受了爱情。不像简·奥斯汀, 勃朗宁夫人的作品不只是描写她所属的阶级,她还描写了社会底层阶级的人们的生活。她笔下的女主人公有如杰拉尔丁那样聪明活泼的中产阶级女性,也有如奥罗拉那样机智任性而独立的知识女性,还有如《逃奴》中受尽欺凌命运悲惨的黑人女性。作者所触及的主题不仅有明快的爱情生活,同时也有着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她作品中的女性都有成熟的判断力,有的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理想的爱情。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 Rossetti, 1830-1894)是继勃朗宁夫人之后的杰出女诗人,主要作品是《妖怪集市和其他诗歌》(Goblin Market and Other Poems, 1862),这首诗描写了两姐妹间纯真的友谊。诗集有《唱歌》(Song,1872),她的诗歌流露出一种娴雅的哀伤,表达了圣洁的感情。
  当然还有乔治·艾略特(1819-1880),主要作品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诗人多萝西·华兹华斯(Dorothy Wordsworth,1771-1855),当时桂冠诗人的妹妹;夏洛蒂·理查德森(Charlotte Richardson,1775-1850);玛丽·米特福德(Mary Russell Mitford, 1787-1855),女权主义者;萨拉·柯勒律治(Sara Coleridge, 1802-1852),诗人柯勒律治的女儿;伊丽莎白 ·兰顿(Letitia Elizabeth Landon,1802-1838),勃朗宁夫人的好友;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1830-1886);菲利希亚·赫门兹(Felicia Hemans, 1793-1835)等等的著名女性作家。尽管还有许多女作家限于篇幅在此无法一一提及,但是在欣赏英国文学的时候仍会让人想起她们。
  二、十九世纪英国文坛女性作家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一)女作家群体出现的原因   维多利亚统治时期的英国国力强盛,经济增长迅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由于受到法国大革命要求平等自由思潮的影响,加之对外交流增多,人们视野得到扩展,而且十九世纪初期欧美女权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使更多的女性意识到了自身的困境、禁锢和寻求解放的决心。面对压抑沉闷、孤立无援的现实,一些女性无法再保持缄默,她们开始关注社会生活和政治事件,并书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大声要求婚姻自由和工作等权力。
  这一时期的大多数女性作家,其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她们的家庭氛围非常民主,尽管没有接受过正式而系统的学校教育,但却在家庭内部得到了师长、父母或家庭教师给予的文化教导。许多女作家因此掌握了好几种语言,大量阅读各国经典文学作品,如勃朗特姐妹、勃朗宁夫人等。她们在幼年时期就尝试写作,并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积极支持和鼓励。同时,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力求缩小家庭规模,她们开始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望。因少生孩子而获得部分解放的妇女开始在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她们中也有为供养家庭而选择写作为生的,因为这是当时唯一能对女性开放的工作领域。所以,这些经历磨练出了一批优秀女作家。其次,很多女作家都有跟随父母或兄长在欧洲大陆慢行游赏或游学的经历,欣赏大好山河的同时,增加阅历,增长见闻,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这对她们今后的文学创作非常有益,而她们的这种自身经历也反映在创作中。再次,这些女作家大多是生活在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使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同性之间的友谊对女作家的创作主题、思想、风格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她们通过书信往来对当时的意识形态、社会状况、政治事件等交流看法,作品、思想、人性的争论、分歧都存在于信件中。通过这些书信,读者真切地了解了她们的思想、精神,明白了她们作品背后的内涵以及她们如此热爱写作的原因。
  (二)女作家群体出现对英国文坛形成的影响
  女性作家用细腻的笔调书写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体验和感受,用多种体裁诠释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内在,生动抒情地展现自然美景,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她们从女性的视觉和体验深刻剖析了社会现状,为英国文坛注入了新的创作生机和活力,对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群体集体出现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的女作家们把自己所经历的人生的曲折、追求、希望、信仰等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尽管生活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中,但她们对外部世界都具有一种见多识广的看法,对于当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特别关注。她们的创作成果说明富有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已经在英国文坛兴起,她们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描写扩展了创作主题,丰富了文学题材,写出了男性作家很难发掘的女性的深刻内涵和感受。
  三、结语
  一批优秀的女作家集中出现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坛是有着它特定的历史、社会现实、政治等各方面原因的。当时发生在英国和欧洲的大事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一些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开始用笔写出自己的感悟,她们发出的声音表达了渴求解放的执着追求,并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她们和男作家一起为英国文学的开拓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她们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经历、观察、体验、感受,真实贴切地书写女性情怀,专注于描写同时代的妇女生活和命运,站在妇女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以民主积极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参与社会,关心政治的态度。
  参考文献:
  [1]Andrew Sanders. The Short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Brita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Christopher Harvie & H.C.G.Matthew.Nineteenth
  -Century Britai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Isobel Armstrong, Joseph Bristow. Nineteenth-Century Women Poets. Britain: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6.
  [4] 刘炳善. 英国文学简史.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5] 孟悦, 戴锦华. 浮出历史地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王晓英, 杨靖主编. 她世界.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7]夏晓虹,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8]杨岂深主编.英国文学选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英国 文坛 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