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020-02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是彻底的科学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及其继承者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不仅指导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而且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新情况,解决当今世界的新问题,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使命;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包含有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担负着理论与实践的多方面的使命。但是,就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言,它的全部内容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说明和指导无产阶级完成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它的最高宗旨就是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条件的学说。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者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进行调查研究,在斗争实践中发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并付诸了实践。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作了完整地系统地阐述。《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但人数在不断增多,而且它的力量及其反抗情绪也在不断增长。《共产党宣言》还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其它阶级,指出那些站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间的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农民,都具有摇摆不定的二重性,它们是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推翻资本主义,消灭阶级的任务。所以,《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因此无产阶级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个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分析阶级斗争入手,从而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的生产发展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们从事政治和精神活动的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从而引发无产阶级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而且付诸了实践,他们帮助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们亲自创建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从而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而战斗。巴黎公社革命实践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实践是曲折的发展过程。
  二、列宁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一是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认为要坚持更发达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列宁指出,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1]二是列宁论述了通过党在工人群众中灌输马克思主义,使工人运动从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从而担负起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任务》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要参加工人阶级的一切自发斗争,参加工人为工作时间,工资,劳动条件等等问题而和资本家发生的一切冲突。二是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是革命性最强的阶级,只有他们才能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列宁说:“在恩格斯以前有很多人描写过无产阶级的痛苦,并且一再提到必须帮助无产阶级。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而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三是列宁论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国际性的,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团结。如果不就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一国的无产阶级把本国革命事业办好,这本身是对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贡献。但是只要国际资产阶级存在,就不能最后完成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四是列宁实践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贡献。列宁依据帝国主义战争的历史背景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和“一国胜利理论”牢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夺取了政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列宁理论指导下,俄国不仅完成了进行革命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而且在取得政权后,对于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三、中国的马克思者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述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与时俱进和创造性性运用,毛泽东一生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1948年,毛泽东表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夺取国家政权为直接目标,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首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在一个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之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使命学说在中国创造性运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和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情况下,邓小平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坚持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坚持并发展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这些思想,把发展生产力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夺取政权建成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从政治上获得解放而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富裕、幸福,是使无产阶级从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是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的深化和发展,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实践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原理。但不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法,而是通过经济的方法,运用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邓小平1985年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级,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由此说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的需要。
  江泽民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坚持和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阵地,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巩固社会主义阵地,核心是要建设好中国共产党,只有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又与时俱进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才能完成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完成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为此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走邓小平同志开辟的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肩负起自己的崇高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坚持发展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表现在: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成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增添新的时代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从长期来说是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但就历史各阶段、各时期而言会有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作为生活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我们必须时刻洞察世界的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掌握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动态,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圣神而庄严的历史使命。
  注释: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433.
  参考文献:
  [1]卢肖文.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田克勤.毛泽东思想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傅治平.伟大的历史使命,创新的理论成果[J].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4]冯超英.浅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最初论证[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第35期.
  [5]李奇林.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7期.
  [6]林辉基.简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中的社会稳定思想[J].山东社会科学院,2006年第11期.

推荐访问: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