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之水为物所蓄,,济济之文为仕所谙] 济世康

  打开小学语文新教材一看,发现其中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犹如江河小溪中的清清之水,在通过济济之文的渗透中流露出一股人文气息的余香,并无声地孕育着万物。新课程注重人文的建构无疑是人文之“水”为人所蓄,以此来滋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一、教材中的诗词文章处处蕴涵着人文气息
  如果说西方文化是理性研究事理的逻辑,那么东方文化就是一种诗性文化的传承,它处处以人为本,时时关注生命。它提倡道德文章,注重灵动文思。天下文章都是作者思想与灵魂的表白。读者理应披文入情,沿着作者的思路和情感细细体验这个过程,与作者的脉搏一起搏动跳跃。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春天,我们应该把春天的太阳画成什么颜色呢?啊,画个彩色的吧。因为春天是多彩的季节。”可以看出,作者把自己的童心、童乐童趣和心愿融进了太阳与春天之中,也把天真和无暇融进了童谣中,可谓是一语多情。真正地把景与文、文与人浑然于一体,给一个万紫千红、勃勃生机的春天赋予生命的旋律。教材中这种诗化的语言、人本的理念、生命的理念,俯首可拾,读起来皆朗朗上口。
  二、和谐的人文理念默默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三字经》中“子不学,非所宜,少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这些看起来似乎就是孩子童谣,其实也包含着文化传统和人文理念,这种为人处世的道德观是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积淀深厚的表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现在很多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而在家是“小皇帝”;在学校里很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爸妈的话。我们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迫切需要新一代的孩子进行熏陶,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课堂学习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读文,反复感受与品评,进行移情体验,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谛。在懵懂之年时刻地感受到民族传统文明的熏陶,让我们的家庭和睦,让我们的人际和谐,让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高尚的审美情趣时时濡染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小学语文中渗透了人文教育,增加了文学色彩,注重了审美熏陶。同时也富有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象之美,不少茗文如山间之空翠、绿水之灵动、潭中之云影、树下之花容。读起来真是若有若无,亦真亦幻,悦人心目而意幻无穷,似天地间空灵之妙境也。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你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流出,来到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学生轻轻地吟诵,就会感觉到好像来到了万籁俱寂的空翠山涧幽谷之中……叮当……叮当……这是山籁的声音,清醇,悦耳,沁脾!泉水流到山腰的水池里,村姑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泉水流过山间,火红的杜鹃来照镜子,泉水说:“照吧,照吧!我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泉水流到果园里,果树在尽情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甜着呢!”只要我们用心朗读,引导学生感悟与体验,就能唤起学生的体味,就能咏叹于语言的音韵之美,感受作家描绘的意境之美,体验作品语境的意象美,也就自然享受到人文的关怀。
  四、博大的哲学境界渗透着自由、民主与理想
  汉语是最有表现力的语言。新教材所选的课文最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的灵动性和形象性,语言表意丰富,同时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亲和力。它能很好地把人、文化与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的理想、智慧与追求恰到好处地结合,也把人文的启蒙、解蔽与徘徊渐渐地明朗起来,使人的心灵敞亮而醇化,使人的理想实现,使人的本源清晰。自由,是世间万物的追求!更何况是有着思想、情感、灵魂和品格的人呢?在历经漫长的社会变迁中,人类一刻不停地在追求着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精神的释放和人性的自然。我们更应该明白,以此来实现人的个性的解放、精神的解脱、人格的尊严,在全人类实现尊重与理解、民主和自由。新教材中选入了很多有启发心灵思考的好文章,它释放出觉醒人类人文意识的希望之光。它用人性之光照亮人类的社会生活,使我们不断地探索,在立足于民族立足于母语的基础上弘扬我们的人文精神,让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有轨迹和魅力发扬光大!

推荐访问:济济 之水 清清 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