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自豪”一点突破,学文明理|理在心里的自豪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它讲述了小骆驼因为受到小红马的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后,才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的用处,从而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文章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中,是一篇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的好课文。
  一、课题切入,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概况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既是本文的课题,又是本文的中心,也是小骆驼在故事的最后发出的感慨。“自豪”一词,是文章的文眼所在。自豪,即自己感到光荣,感到骄傲。什么原因让小骆驼感到自豪?小骆驼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发出这般感慨?阅读完课文,我们了解到:小骆驼因为脚掌又大又厚、长着两层睫毛和两个肉疙瘩,所以遭到了小红马的嘲笑。他回家后,将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于是,骆驼妈妈带着小骆驼到沙漠里行走了一趟。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发现,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之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发出感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二、精读细品,披文入境,感受情感历程
  自豪,是小骆驼经历沙漠之旅后的最终感受,其中的兴奋之情不言而喻。那么,在故事的开头,小骆驼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由此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骆驼,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抓住“又大又厚”“两层睫毛”“两个肉疙瘩”,边读边想象小红马话语中小骆驼“难看”的样子。由小红马“喷着响鼻”说出这些话,体味小红马话语中对小骆驼的嘲笑。我们可以由此披文入境,反复品读语句,想象小骆驼遭受小红马奚落后的心情——“觉得挺委屈”。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帮助小骆驼消除心头的委屈。在沙漠旅行的过程中,抓住“茫茫”“松散的沙子”“无边无际”“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等词句,体会沙漠中环境的恶劣。面对飞沙走石的大沙漠,反复研读小骆驼的问话“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感受小骆驼内心的担忧。通过骆驼妈妈和小骆驼在沙漠中的两次对话和做法,了解骆驼的脚掌、驼峰和睫毛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通过沙漠之旅,小骆驼领悟到这些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却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末句中的“呀”和“!”,充分体现了小骆驼的自豪和兴奋之情。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小骆驼的情感经历了由“挺委屈”到“担心”,再到“自豪”的变化。
  三、梳理文本,反思体悟,树立审美观念
  小骆驼的脚掌、驼峰和睫毛是贯穿课文始末的话题。通过沙漠之旅,我们跟随骆驼妈妈和小骆驼了解了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可以防止陷进沙子里,驼峰可以贮存养料,两层睫毛可以挡风沙。这三样东西在沙漠里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小骆驼自豪的情感支点。
  读完故事,将故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就会明白小骆驼身上“难看”的地方却是他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条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应该是美好的东西,不应被嘲笑,而应被赞美。由此我们感悟出,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其实质。
  四、故事链接,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骆驼头较小,颈粗而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这些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它们横穿沙漠,因此,骆驼还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骆驼分为两种,一个驼峰的单峰骆驼和两个驼峰的双峰骆驼。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

推荐访问:明理 自豪 学文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