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得无“痕”,学得有“意”] 大众痕意

  问题与背景  一直以来,人们对托班教育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认识,通常将托班教育视为幼儿教育的简化,认为只要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加以简单化就可以在托班进行教学,缺乏托班教育策略。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托幼一体化的发展,使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提前到了2岁,而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一下子让他们离开父母、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往往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如何帮助每个孩子顺利地适应托班集体生活、愉快上幼儿园,本文就针对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谈谈平时积累的教育策略。
  策略一:稳定情绪 灵活过渡
  新入园的托班孩子有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由于恐惧、陌生和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他们会大哭大闹,有的甚至不吃不喝,大小便失控等。针对这些情况,稳定幼儿情绪和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对于托班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1.教师是孩子的“白天妈妈”。 陈鹤琴先生说:“一个满面笑容的教师,大家都会喜欢。儿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态度和蔼,开口常笑,使儿童感到温暖,感到亲切,他就会接近你。”托班老师更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可亲可爱的妈妈”,这样的教师角色定位有它的合理性,孩子在离开妈妈之后依然得到“妈妈”的庇护,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温暖。特别是孩子们通过叫“妈妈”以满足孩子平日常叫妈妈的习惯,满足孩子对妈妈想念,这样很多的孩子就能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教师还应常与幼儿搂抱、亲吻、安抚、交流、逗乐,让幼儿感觉到老师是像妈妈一样喜欢和关心他的,使他们有安全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让幼儿爱上老师。我现在已经成了班中所有孩子的“应妈妈”,于是应妈妈的称呼也就顺理成章的替代了老师,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
  2.同伴是孩子 “兄弟姐妹”。 新京报“京报调查”曾做了一起“应景”的调查,选择了1022位家长,进行了同题问答:你认为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因素有哪些?位于前三名的因素,分别是“家里孩子太少,缺乏小伙伴”(62.7%)、“父母工作太忙,顾不上陪孩子”(57.6%)、“学习压力太大,作业太多”(46.2%)。从结果看,父母认为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因素集中在“缺少兄弟姐妹,缺乏情感交流”。 幼儿园托班的集体生活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近似多兄弟姐妹的家庭组织方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为孩子们在无兄弟姐妹的现状下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策略二:自由游戏 确保安全
  2—3岁左右的孩子动作已经稳健,他们需要尝试自己的力量与同伴的交往,安排自由分散的户外游戏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如:让孩子在操场上拉着玩具慢慢地走来走去、站在滑梯顶上登高望远、坐在滑梯下窃窃私语、躲在玩具小房子里玩家家、钻毛毛虫-----这自由游戏时的孩子,心理是不设防的,心态是放松的,心情是愉悦的,这是接受教育的绝佳状态。而隐含在游戏中的教育,恰似无心栽下的柳,有心独辟的径,又似自然天成的玉、润物无声的雨,是那么美好喜人。孩子的童心得到了充分的显露,他们毫无拘束,毫无顾忌,自由自在,惬意极了。
  孩子的自由游戏,必须有一定的玩具作保证。如:在户外备滑梯、毛毛虫、小车、小房子,人手一份的皮球、拖拉玩具等。充分满足了孩子活动的需要。他们无须为玩具发愁、争吵。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来回走动,不断巡视,随时制止孩子的危险举动,保证孩子的安全。同时还要指导不会玩的孩子,使孩子的动作、胆量、能力、彼此间的关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将纠纷和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使体力小、体质弱的幼儿有休息的机会,运动器具旁边还可放上垫子,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姿势进行休息。
  策略三:区角环境 寓教于乐
  区域活动要能够达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们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区角活动材料要确保孩子的安全,应避免活动材料中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为孩子提供的材料份量轻、体积小、颜色鲜艳、形状奇异、种类多、数量多、材料的放置高度按照孩子们的视线为标准。托班孩子的区域游戏操作材料可分成供孩子独立操作的一套一套材料,放在托盘里,托盘放在开放式的玩具架上,托儿自由选择拿取托盘,坐在地垫上或放在桌子上玩耍。
  托班孩子是在摆弄具体物体或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进行思维的,因此,我们应该让环境具有可操作功能,让孩子在直接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如,在“可爱的小脚丫”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区角布置成“宝宝鞋屋”,将孩子们不同时期、各个季节穿的鞋子收集起来,洗干净,开展“给鞋子找朋友”的配对游戏。孩子们欣赏着、摆弄着,当找到两只一模一样的鞋子时,他们会很开心。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习比较大小,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匹配、对应等能力。
  策略四:生活自理 情景模拟
  幼儿园是兼保育与教育于一体的机构。托班生活常规活动包括:盥洗、入厕、进餐、午睡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润滑剂。
  在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老师要坚持统一的原则和一贯要求的原则,使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较自觉的行为,同时用游戏的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洗手、小便、穿鞋等能力。当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露出胳膊时我们就开心的说:“哦,萝卜拔出来喽!白白胖胖的萝卜要洗洗干净喽!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哦,萝卜干净了!”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穿鞋的能力,部分孩子仍是经常穿错,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两个小朋友,从来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错了,他们噘着嘴,如是穿对了,他们头靠头。”孩子一边念儿歌,一边根据儿歌内容穿鞋,轻松愉快,很快掌握了穿鞋方法,渐渐地穿反鞋的现象减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2]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年7月。
  [3]上海教育杂志社编辑:《上海托幼》,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杂志社,2006年3月版。

推荐访问: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