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叶中为中南海“说法”|周叶中

  十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做过一千二百多场法制讲座,听报告的对象有县乡一级的基层干部,也有省府的高层领导和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他没有想到,自己竟有一天把课堂分别设在了中南海与人民大会堂。
  说法
  为中央领导讲宪法
  2002年12月26日下午1时30分许,一辆黑色小车在警卫们的引导下,缓缓驶进中南海西门。车上并排坐着一位身材高大、颇有儒雅风度的青年人与一位白发皓首的长者。第一次进入中南海的这位青年人,只感觉这里“很安静,很庄重”。
  这位青年人就是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时年39岁。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崇德、一位受人尊敬的中国宪法学泰斗,时年78岁。
  一老一少进入中南海怀仁堂,都是肩负一个重任,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领导讲宪法。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任以来的首次集体学习,年轻的周叶中与许老先生一样感到无限荣光与骄傲,同时不免有些压力。“许老,我早在1984年就同他有过往来,当时我是何华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一天恰逢许教授来访,于是我们认识了。这些年来,他像指导自己的学生一样指导我、关心我、帮助我、提携我。许老也是我一位难得的恩师。”让周叶中放松的是,恩师许崇德与自己同堂为中央领导讲课。
  1点45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走进怀仁堂。周叶中只见温家宝老远就向他们招手示意,连声喊“老师好”。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只感觉到是这么亲近、亲切、谦逊,周叶中感动了。温家宝走近后,紧握着周叶中的手,说:“我们今天来听你的课,都是你的学生。”这时,周叶中再一次感动了。
  没多久,胡锦涛总书记迎面过来,总书记握着许崇德教授的手,尊敬地称许崇德教授为许老,还对周叶中说了一些鼓励的话。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周叶中记忆犹新:“原定是两点正式开始,可是中央领导积极性很高,早早地就到齐了。于是,总书记就提议提前开始进行集体学习,他说争取让教授们多讲一点。”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主持人胡锦涛作了简短的开场白后,许崇德和周叶中以“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题开始讲授。
  刚开始时,周叶中还有点紧张,但很快就进入状态,发挥得不错。“我讲起来,很快就进入老师的角色,无论下面坐的是谁,我都不太在意,而且领导们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就不紧张了”。
  当天的授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二部分分别讲的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由许崇德主讲了40分钟。第三、四部分分别讲的是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如何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周叶中主讲了90分钟。他们在讲解中也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
  在讲述中,周叶中指出,宪法确认了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肯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宪法关于国家性质、国家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规定,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掌握宪法知识,强化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依法治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法律保障。同时,他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宪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对宪法的学习和宣传,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讲课中我特别强调的是依法执政。我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上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下至普通党员都成为遵守宪法的模范,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真正的法治国家”。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集体学习。讲课过程中,周叶中留意到,在座的领导人听讲非常认真,不时做笔记。课讲完后,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深入讨论。原定最多4点半结束,两个多小时的学习加上一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这堂法制课一直上到了下午5点多钟。
  “领导们看问题的角度非常实在,在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敏感话题,也没什么禁区,谈的多是热点问题。”周叶中回忆说,领导们很谦虚,对问题看得也非常到位,他们是以一种很开放的心态来提问题、谈问题。“讨论非常热烈,最后总书记说,看来大家热情很高,还有很多问题要讨论,但今天时间有限,等以后找机会我们再和两位专家探讨”。
  法力
  中央开风气之先
  这次不同寻常的学习成为第二天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此前的1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刚刚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坚持和完善宪法确立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并在讲话中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表明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越来越重视执政方式的转变和执政能力的建设,并进一步深化了其执政理念”。周叶中边评价边解释说,“现行宪法公布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开完后,中央领导觉得很有必要举办这次讲座,而且不要把这个工作拖到第二个年头,要赶在元旦之前把这个工作做完。我没想到首次讲座的任务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2002年12月12日上午9点,正在武汉大学讲课的周叶中突然接到司法部的电话,要其立即北上京城接受一个课题。放下电话,周叶中便往天河机场赶。几乎是掐着时间赶路,终于赶上了10点10分的航班。12时整,飞抵北京,周叶中急匆匆地赶赴司法部。“到了才知道,课题是给政治局领导做宪法讲座,当时还有其他几家著名院校也在争取这个课题”。   第二天,周叶中飞回武汉,赶写讲稿。五天后,他把初稿交到了司法部。司法部领导决定由他在吸取其他学者讲稿中好的部分的基础上,将讲稿修订完成。听众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讲座,周叶中深感压力和责任,每一句话、每一个提法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对于任何一位青年学者,能够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讲课,无疑是一种殊荣。周叶中回忆说,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宪法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胡锦涛同志说,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认为,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以外,中央政治局还要进行集体学习。今天这次学习活动,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第一次,开了个头。这要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据悉,这项“要长期坚持的制度”在程序上主要由推荐主讲者、选拔主讲者、撰写初稿、几轮甚至几十轮讨论修改、定稿、正式讲课座谈等环节组成。从运作机制上看,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研室和相关部委机构共同牵头组织。比如法治方面主要是司法部具体组织,其他有关部门参与;而如外交方面主要是外交部具体组织。“从题目的选择到落实都有多个部门的配合、协商。先协商出一个大概的题目,然后报中央有关方面批,批后再确定主讲人”。接下来,对主讲人还有一系列的评估程序,之后进入准备阶段。
  “讲稿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多遍,还熬了几个通宵,司法部领导也经常加班到深夜。几轮试讲的时候,至少有十几位部级领导和专家来听。中央办公厅、中央政研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领导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我们则思考和反复修改。这些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而且也能看出,这些课题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周叶中告诉记者,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任后第一次集体学习就安排学宪法,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法治观念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坚定决心。的确,“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带头学习,坚持学习,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谈到进中南海讲宪法,周叶中特别强调的是依法执政。他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法治国和依宪法执政。”
  200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学习宪法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周叶中再一次在会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实施宪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题报告。各主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报告会,在京党政军机关司局级以上干部和中央金融、企业系统负责人共七百多人参加。“听周教授的讲座真过瘾,他不回避矛盾,又能阐发正面观点,提出建设性意见。”不少听众这样评价。
  法宝
  “三级跳”的奥秘所在
  1996年,周叶中晋升教授时才33岁,次年就担任博士生导师,这在名牌高校里可谓凤毛麟角。然而谁能想到,周叶中这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学者,求学之路曾经并不顺畅,1980年考大学,其分数竟然只够中专分数线呢!每当有人当面夸奖周叶中聪明时,周叶中总是说,我素质一般,谈不上聪明,只是比别人更勤奋,或者说机遇好罢了。
  周叶中出生于湖南武冈一个农民家庭。初中在农村里读的,但高中到了武冈二中,他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他知道自己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有多下工夫才能赶上人家。
  功夫不负苦心人,周叶中1981年第二次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更意外的是,高考报考时,周叶中填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而不是“法律学”。原来,武汉大学1980年才开始招收首届法律专业学生,起初几年招的学生自然比较少,其中优秀生、特长生更是不多。当时,去湖南地区招生的同志,在调取档案中发现周叶中爱好长跑、写作水平也不错,便擅自做主把他填报的专业改了。那一年,周叶中接到武汉大学法律系的录取通知书时,既高兴也惊讶——高兴的是,自己被这所全国的名牌大学录取了;惊讶的是,自己并没填报这个专业,对这个专业也不是很有兴趣。
  “说真的,我还是很感激那个招生老师的。不然,我很可能难有今天。现在,我与那位负责招生的老师还保持着往来。”周叶中对当年负责录取工作的老师心存感激。那一年本是9月1日新生报到,兴奋不已的周叶中提前五天便只身到学校报到,还逛遍了珞珈山,一下子被校园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从此,他寄情珞珈山,把一切交付给自己的母校。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直有一些著名大学托人来挖他,他没有被一些优惠条件或优厚待遇所打动,认定母校是自己的摇篮、自己的家园。
  从农村来的周叶中,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发现自己有许多地方不如人家:首先是一口武冈话,人家听不懂,严重妨碍与同学、老师的交流。怎么办?
  周叶中花十多元钱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模仿播音员的声音,学起了普通话。当周叶中刚开始揣着收音机在宿舍拿腔拿调地学普通话时,同房间的同学还觉得好笑,但很快就肃然起敬了。可不,只花了短短的一两个月工夫,周叶中的普通话就说得像模像样了。采访中,记者亲耳感受了他那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之磁性。
  第二,不如人家的是英语。进校英语摸底考试,周叶中成绩不好,分在慢班。虽然分在慢班,周叶中却去快班听课,同时也在慢班听课。这等于上了两个英语班。自然,英语水平也飞快地上升了。
  大学期间,周叶中踊跃参加学校里的各种学生活动,曾身兼数职,在校团委、学生会、校广播台、校记者站、校文工团都是主要负责人,一时是“学生领袖”中的红人。大学二年级的周叶中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法制报》发文章了——本科四年,共发了七篇文章。这在本科生中是非常难得的!
  当学生干部很忙,怎么搞学习?周叶中说:“要把学习搞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少睡觉。”那时,他在学生活动之余,不忘学习,往往困了就在小石凳上打个盹,或在旷野处唱高昂的革命歌曲或民歌。他爽快地说:“现在同事们都说我是个男高音,我唱歌确实不错,与大学那时期‘练嗓子’的学习休息方式有关。”
  读大学的时候,学校规定10点半必须熄灯,感到学习时间不够的周叶中怕打搅同学休息,便独自跑到卫生间学习。有一次,正在埋头看书,忽然发觉有同学起来“方便”,与同学四眼相望,不由得有种“没面子的感觉”。后来,他“被迫”到学校的路灯下“借光”。可是,往往一找到没人打扰的空间学习,周叶中就忘了时间,常常回宿舍很晚。一天凌晨,他回宿舍时不小心在黑暗中碰到了一些障碍物,于是有同学被惊醒了。正因为有了这次经历,同学们便在每次就寝时将门反锁,于是周叶中再次“流离失所”了。为了学习,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他不得不到附近一所学校相熟的丁老师家去看书;也有时躺在被子里在手电的照射下学习。
  读研究生后,周叶中开始放弃一切学生工作,一门心思钻研学习,读了许多书,啃了许多难读的理论著作,记了27本笔记,读书卡片装了一麻袋。知识积累到一定时期就会发生裂变,新思想的火花就会不断喷溅。尚在读硕士学位的周叶中,才华横溢,共发表了11篇文章。其中发表在《法学》1987年5期的《宪法实施:宪法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收入《新中国宪法学研究精选》。
  “你24岁当选为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成为当时法学界全国性学会最年轻的理事;30岁晋升为副教授,34岁增列为博士生导师,39岁走进中南海给新一届中央领导讲首场课。看来,你一路走得很顺的。你成功了,那你的成才奥秘是什么?还有什么遗憾?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周叶中想了想,断然作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是选择研究宪法学。这些年来,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如果说我成功了,我也说不上什么秘诀,除了勤奋之外,就是要有意志力,也就是毅力,再一个就是为人要谦虚。”
  周叶中认为,惰性于每个人都有,关键的是你能否战胜惰性,而不在智商的高低,人勤奋一时容易做到,贵在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我说谦虚,这不是装出来的。要成就事业,就得谦虚。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寻找自己的不足,把自己要一直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只有如此,才能超越自己,才能与同行、领导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相处”。■

推荐访问:中南海 中为 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