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高职软件技术就业方向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软件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探析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关键词】高职 职业岗位导向 软件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
  005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开展基于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突出职业岗位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析基于职业岗位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对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软件技术类岗位的要求比较高。除要求毕业生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外,还对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把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IT职业岗位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熟悉常用的开发模式,熟悉最新的NET开发环境,能熟练运用NET平台的开发工具完成软件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任务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学成毕业后可在软件开发类及相关企业中胜任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以及软件售后工程师等职位。
  二、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社会需求表明,作为培养工作一线人才的高职教育要重点突出职业性。因此,我们根据制定的专业教学目标,按照“企业和学生需求并重”的原则,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这两个教学内容,二者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共同构成完整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一)基本素质培养。基本素质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以前的公共基础课在整个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存在定位不清、目标过泛以及所起作用不明确的问题。针对过去公共课程过多、重复开设且不实用的特点,根据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社会深入的调查研究,将企业需求的职业素质、道德规范和职业拓展能力融入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中,对原有的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按照“服务社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原则,把各专业课中包含的职业素质教育部分单独抽取出来和传统的公共必修课进行精简、整合。通过调整,明确了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
  (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实施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必须以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为原则,兼顾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课程内容要灵活调整,时刻追踪本专业技术的发展。在实施的时候,根据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采用逆向软件工程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理、组合,最终形成了“1”+“3”的课程体系模式,如图1所示。同时,在所有项目开展过程中,软件测试的内容全程跟随。通过以上的改革,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形成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
  从图1中可以看到,“1”代表软件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通常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我们采用的是C#程序设计基础。主要的出发点是,整个课程体系都基于微软的Net平台,采用C#这门语言作为基础,有助于今后MIS开发实战、Web应用与开发、主流软件项目开发这三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课程都以项目为载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安排的内容由易到难,同时也按照软件开发过程的逆序“编码→设计→需求分析”来进行。项目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进行软件测试的工作,这其中包含单元测试、集成测试以及系统测试等。
  (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所进行的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都是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以未来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确定实践课程的内容。对于高职的软件技术专业,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来开展实践课的教学。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强化项目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学生除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还在第二课堂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第二课堂中,为了能突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特点,把教学和竞赛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还可以检验专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本专业的技能大赛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技能大赛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坚持把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融入比赛的项目、评分标准和奖励方案中,切实加强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大赛所有项目遵守IT行业标准,比赛过程中出现抄袭或其他违背“知识产权保护法”行为者,直接取消比赛成绩。在大赛奖励方案中,设置职业道德职业风尚奖,让在比赛中“代码规范、参赛态度好、职业素养高”的学生获得这个荣誉。技能大赛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设计竞赛”、“企业应用动态网站设计竞赛”分别与“MIS开发实战”、“Web应用与开发”等课程相结合,从而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统一。在比赛的过程中,挑选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组织培训,为参加全区或全国性的比赛做准备。
  此外,为了能更好地保证本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还与本地众多的IT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办学,互惠互利,资源共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争取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出到社会就能更好、更快地融入职业岗位中。校企合作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无缝衔接。

推荐访问:探析 高职 课程改革 软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