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处理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四大类

  一、青岛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青岛市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成分:截止2009年底,青岛全市垃圾产生量约为5200吨/日,其中市区约为3700吨/日。青岛市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约占70%,另外可回收物约占24%,无机物约占6%。
  青岛市垃圾处理现状:青岛市辖七区五市,其中除黄岛区和下辖各市设垃圾填埋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外,其他区域的生活垃圾全部进入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处理。该厂是青岛市的主要垃圾处理设施,承担全市约60%的垃圾处理量。
  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现状:此厂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河套镇小涧西村北,占地约65.88公顷,于1998年开始规划建设,目前包括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处理设施(见表1)。
  其中,卫生填埋场(一期)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原国家建设部首批认定的一级无害化填埋场,目前为青岛市主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300吨/日, 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用于处理有机含量高的垃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日,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MW(兆瓦),工况下年均发电约2亿度,年上网电量1.57亿度,相当于节约5.6万吨标煤,目前正在试运行。
  另外,配套设施有:配套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900吨/日,出水水质达到IB级排放标准,处理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沼气发电厂,工况下年均上网发电约2000万度,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
  二、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垃圾处理体系减量化、资源化水平不高。目前,进入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生活垃圾中,90%以上通过卫生填埋处理,减量化、资源化程度不高。在焚烧厂正式运行后,通过焚烧处理的垃圾仅为50%左右,减量化水平仍然不高。
  二是处理设施管理隶属关系复杂,缺少统一协调机构。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内的处理设施有政府统一管理、BOT企业管理等多种管理体制,已经打破了原来的政府统一管理模式,缺少一个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以综合调配整个厂区内的垃圾流向,监管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处理质量,并协调垃圾处理设施与周边居民的关系等。
  三是没有环保宣传教育设施,缺少市民的参与互动。垃圾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只有让市民了解垃圾处理情况,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而最直观的了解方式莫过于现场参观与互动。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目前尚没有这类设施的建立,使市民缺少参与互动的途径。
  三、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规划建设方案
  (一)主要思路
  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是青岛市市域范围内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也是未来保障青岛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小涧西处理设施的垃圾消纳处理作用,应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借鉴国内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先进经验,逐步构建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主要思路是:
  1.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建设能力充足、结构合理、高度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理园区。
  2.建立园区综合管理机构,综合调控生活垃圾流在各垃圾处理链中的循环流动,使垃圾处理方式由单向流动型向循环利用、可持续型转变。
  3.建设园区生态、教育与科研基地,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互动,提升科技水平,促进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
  1.通过焚烧发电、生化处理、回收利用等手段,减少原生垃圾进入填埋场的数量,2015年达到原生垃圾零填埋。
  2.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项目产生的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60万吨碳排放。
  3.形成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生物处理为辅的垃圾处理体系,作为主要处理手段,一并建设焚烧炉渣的利用设施,使整个垃圾处理体系的减量率达到93%以上。
  4.通过园区生态设施的建设,提升园区环境质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处理园区,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园区土地资源,最大量地处理垃圾,缓解对其他区域土地资源的占用压力。
  (三)规划新建设施
  按照园区建设理念和目标,在现有设施基础上,通过建设新的设施,补充、完善园区现有垃圾处理体系,提高园区垃圾资源化处理以及最终处置的能力,并建设一些供市民参观与互动交流的设施,加强园区与市民之间的沟通(见表2)。
  (四)园区处理设施功能定位分析
  园区内设施可分为处理设施、辅助设施、宣传设施、科研设施、管理和服务设施等(见表3)。
  其中,处理设施为园区的核心设施,主要承担市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工作,辅助设施则承担园区内污染物处理、残渣及沼气回收利用工作。
  宣传设施为园区对外互动体验设施,通过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体验通道、参加垃圾处理互动游戏等形式,使市民能从现场感受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体验。
  科研设施以“产业带动科研”为原则,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环保企业联合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科研平台,为不同的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提供场所,实现园区对科技的开放性。
  管理和服务设施对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进行合理调配,对各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情况以及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情况进行处理。
  (五)园区处理设施处理能力分析
  园区全部设施建成后,在不计算卫生填埋场库容的情况下,园区垃圾处理能力将从1800吨/日提升至5000吨/日,其中直接减量处理能力将从1400吨/日增加至4000吨/日(见图1)。
  目前,青岛市已很难找到新的合适区域进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因此,合理规划、建设小涧西处理园区,改善园区的环境,增强园区的垃圾处理能力,对于保障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现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唐圣钧,丁年,刘天亮,等. 以环境园为核心的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新方法[J].环境工程.2010,18(2):55-58.
  [3]张英民,尚晓博,李开明,等.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2):389-396.
  (责任编辑:黄荔)

推荐访问:青岛市 园区 垃圾处理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