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三审三校 编校合一,有助于提高报纸的出版质量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闻媒体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编校合一”对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报纸编校质量有着不容置疑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欢迎。
  关键词: 编校合一;工作程序;编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96-01
  0引言
  过去,报纸编辑只注重编发稿件,不注重校对文字,而现在则不同,编辑人员不但要编辑稿件,还要校对版面文字,即“编校合一”。“编校合一”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认为,在电脑广泛运用的计算机时代,“编校合一”对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报纸编校质量有着不容置疑的优势。
  1编辑人员的素质决定报纸出版的质量
  编辑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报纸出版的质量和宣传效果。编辑工作是一件很枯燥的工作,每天面对一大堆稿件,一篇篇稿子的审核、编排、校对,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很难耐得住孤独与寂寞,也就谈不上出好作品、好报刊了。
  做好编辑工作,除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增强策划意识。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是衡量一个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策划不仅仅表现为编辑对版面内容及其形式的谋划,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反映的是报纸及版面栏目规划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定位。策划一个好的栏目,好的选题,首先要紧跟形势。如: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党中央召开了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编辑,应当紧跟当前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搞出自己报纸的版面创意,策划出关于本单位、本部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栏目和选题,经集体研究之后,一方面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这方面的稿件,另一方面也可从其他媒体上转载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同时,编辑还要有读者意识。编辑在选稿时,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尺。对于那些稿件质量不高的,但有新闻价值的稿件,编辑人员能够主动与作者沟通,引导作者写出适合报纸版面需要的好作品。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养成良好的性格,善于与人相处,做社会活动家,广交朋友。编辑与作者,与其说是工作关系,不如说是朋友关系,应当在一起交流沟通。编辑策划出一个好栏目、一个好选题,必须有好文章。而“好文章”的出台,往往要有一个“好作者”,作者的笔下生花了,报纸上才能登出吸引人的好文章。同时,又要求编辑时时刻刻当有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由此可见,编辑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决定着报纸是精品还是次品。挑选、任用和培养高素质的编辑人员,并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2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出版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一个称职的校对,不但要消灭排版错误,还要尽量发现原稿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漏洞,提请编辑核实改正。随着出版技术和报业本身的快速发展,“无原稿校对”时代早已开始,“对着原稿校正核对”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校是非成了校对人员的主要任务。文字差错、语句差错、逻辑差错、人名-地名差错、知识性差错、表述性差错,甚至政治性差错,在实际工作中,都已成为使校对人员神经高度绷紧的一个个地堡暗礁。因此,实际工作对校对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要做到这些,校对人员文字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学好语法、修辞、逻辑,过好文字关。称职的校对,对错别字具有独特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辨析力,善于从字里行间寻找出隐藏其中的各种差错。具备社会百科的基本知识,胜任纠错之责。如汉字的规范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等系列国家标准和规范。这些规范,校对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掌握,严格执行。对版面的基本范式,包括报眉的样式、文头的样式、基本的字体字号要求等等,校对人员都要十分熟悉,了如指掌。
  校对人员还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原稿上的一些常规的错误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有些比较隐蔽的差错,如果脑子不转几转很难发现。我们不能因为某篇稿子是某某权威的作品而放松警惕。要有一种不唯上、不唯权威、只唯事实的客观求证精神和质疑精神,并以此确保报纸的出版质量。
  3结语
  编辑和校对在出版工作中虽然“职有专任,学有专攻”,由于我们编辑部人员紧张,我们尝试了“编校合一”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明显尝到了以下好处:①编辑人员对自己所编稿件已经非常熟悉,心中有数,对版面错误反映快捷、准确,不必时时对照原稿,降低了对照原稿所需要的转头率,提高了速度和质量。②在校对报样过程中,对原稿可以作进一步的审查,对疏漏的部分和新发现的问题可以再编辑和定夺。③编辑人员自己排版,稿件、图片、栏目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安置,组版比较得心应手,图文并茂。
  采取“编校合一”模式,要求编辑既要有一定的编辑素养和编辑意识,还要有专业校对的基本素质。编辑任务增大、责任增强,对编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诸如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政治敏感、扎实的文字功底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要求编辑加强“是非”功能,得心应手地应付编校新载体、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面对更大的困难,提升自身综合创造力,保证并提升报纸的质量。另一方面,“编校合一”模式优势和弊端并存。它要求校对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对报纸的编排规范也比较熟稔,而编辑人员往往欠缺专业校对知识,容易出错。在校对过程中(编辑加工也一样)遇有不懂的、有质疑的、不清楚的地方,应多请教专家、询问作者,勤,勤阅资料,多与同仁商讨,以免发生差错。
  因此,“编校合一”对现代编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校对编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编辑素质和能力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下苦功,既要有深厚扎实的文化修养和语言文字基本功,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不断积累,成为“杂家”。其次,编辑在原有的编辑原则和校对技术的基础上,必须能熟练掌握并管理使用现代电子文本、编校及排版方面的软件和工具。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严格遵守编辑、校对程序制度。

推荐访问:编校 有助于 报纸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