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_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现状,提出高等农林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并从政府、高等农林院校和高校毕业生三个层面探析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高等农林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310-02
  0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尤其是高等农林教育。所以,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1我国农村现状分析
  1.1 农民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我国农村社会发展受农民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影响。据20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表1)所示,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处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和小学的人数呈减少趋势,说明近两年我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上世纪九十年代已有显著提高。农民文化状况处于初中程度近两年基本持平,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仍有明显提升。虽然近两年我国农村具有高中、中专、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已有大幅上涨趋势,但总人数仍然不足百分之二十,说明农村高素质人才仍然稀缺,农民文化素质仍然偏低。
  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也亟待提高。目前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存在如下缺点:愚昧的封建习俗,落后的短视行为,封闭的小农意识,消极的从众心理,传统的家族观念等等。
  1.2 农村科学技术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农村科技的投入量有关。据201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2)所示,我国近五年在农业科学研究上的投资额在逐年加大,占全国农村投资的比例也在加大,然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三项占全国农村投资的比例仍不足0.5%,科学研究这一项所占的比例就更小,说明我国对农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1.3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受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如表3所示,2009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距发达国家有巨大差距。农业劳动生产率受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资料的效能等等的影响,所以,目前我国急需从以上三方面入手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
  2高等农林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2.1 高等农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现代化的文化思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支柱,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现代文化能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我国农村文化相对落后,封建思想,小农意识,不良习俗等仍然在农村盛行,要改进农村文化需要现代化的文化思想的注入,高等农林教育培养出的大批思想道德好、科学文化素质高的农村建设者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现代化的文化思想。
  2.2 高等农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援高等农林教育为培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高等农林院校农业学科类别丰富,专业设置合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储备了大量综合素质高的未来型农业科技人才;而且高等农林院校承担了大批国家、省部级重点农业科研项目,使很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援的重要渠道之一。
  2.3 高等农林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储备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基层干部在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等农林教育可以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优秀毕业生。首先,基层干部应该具有组织管理能力。高校毕业生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并且能够将所学与农村事务有效结合起来,进而提出更加合理的管理意见。其次,基层干部应该具有农业科技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要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备先进科技知识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将所学传播到农村,并带领农民应用这些生产技术兴建家园,从而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最后,基层干部应该具有创新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同时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够使农村有新的发展。
  3高等农林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3.1 政府层面路径探析
  3.1.1 加大宣传力度及针对性,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应该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大对选拔的宣传。充分运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吸引力,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了解到服务农村的相关信息,从而加大选拔范围。第二,加强选拔的针对性。选择农林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减少因专业不对口而造成的人才浪费。第三,增加初步选拔。在毕业生报名参加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初,招考部门应该向高校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以筛选出不具备建设新农村能力的考生。第四,重视对能力的考核。一般的考试只能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新农村建设更加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第五,增加实践考核。对通过笔试和面试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实践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够真正加入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3.1.2 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着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高校毕业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着手。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物质激励必须满足高校毕业生个人生活需要,政府应该适当提高工资水平,以保证服务人员物质生活充裕,并且设置适当的加薪政策,以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热情。精神需求是比物质需求更高的需求,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作为社会上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生活需求,他们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最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政府应该提供合理的奖励和晋升制度,激励高校毕业生努力工作,以获得社会尊重,从而达到精神满足,进而更加努力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状态,不仅使高校毕业生获得各方面的满足,更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1.3 解除高校毕业生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政府必须保证按时发放工资。只有按时发放工资才能保证高校毕业生的正常生活,才能使高校毕业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给予高校毕业生基本的社会保险。通过社会保险能够解决不同情况下高校毕业生的特殊需要,以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专心工作。最后,政府应明确高校毕业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后续政策。目前,我国只提出服务农村的高校毕业生满服务期后,可继续留任或考研及考公务员给予相应的加分政策,但是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并没有选择留任,而且他们在考研及考公务员的大军中并没有脱颖而出,这就造成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只能选择自主择业或创业,而这样就不能够得到政府相应的扶持。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向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几家国有企业供其选择,或提供低利息率小额贷款给选择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保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校毕业生的利益。
  3.2 高等农林院校层面路径探析

推荐访问:探析 新农村 农林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