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用意”一词的语史探究】日语 同行异议语

  摘 要:本文从现代日语与古代日语“用意”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对“用意”一词的语史作了详细考察。具体来说就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叶“挂虑”与“准备”两个意思并行使用,14世纪中叶以后,只有“准备”的意思继续被使用。从中日的关联来看,14世纪中叶以前日语中“用意”的意思基本都集中在从汉语传来的“挂虑”的意思上,之后,经历“��に�を配る(挂虑于准备)”,最终形成了日语独特的用法“准备”这一义项。
  关键词:用意 挂虑 准备
  
  引言:
  
  现代日语词典(『角川国�大辞典』 角川�店)中关于“用意”一词的词义记述如下:物事に�えて必要な物事を�えること;支度;��(汉语翻译:备齐必要的事物;准备。)。例如「旅行の用意」(汉语翻译:旅行的准备)。另外一个义项是「心づかい;注意」(挂虑;注意),但在这一义项后有一注释符号“古”,这就意味着这一义项是古代日语中所使用的义项。查阅一下古语词典也不难发现,在古代日语中“用意”一词有两个义项:①、心を用いること;�をつけること;心遣い。(汉语翻译:用意;挂虑)②、前々から仕度しておくこと;��(汉语翻译:早就预备好;准备)。(据『古�大辞典』小学�出版)
  现代日语中,除了生硬的汉文式文体的文章,“用意”一词的意思主要集中在上述义项②。也就是说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支度」(汉语翻译:准备)的意思占绝大多数。例如:
  (1)彼らは�々花束や花�を用意して、�に入った歌手の女に�るのであった。(汉语翻译:他们各自准备了成束的鲜花和花环送给他们所喜欢的女歌手。)(菊池�『�章を�う�』)
  (2)お酒とそれから何か温かいたべものを用意して置いてくれ。(汉语翻译:他为我们准备了酒和其他一些热乎乎的吃的。)(太宰治『未��の友に』)
  (以上例句引用自『青空文�』)
  作为古代日语中“用意”一词的使用实例列举如下:
  (1)代々の国の司など、用意殊にして、さる心ばへ�すなれど(汉语翻译:代代国司似乎都用一种特别认真的态度去处理结婚的应征。)(『源氏物�・若紫』)――意味①
  (2)つかはして、さるべきさまに、こ�かしこのよういなどせさせ�ひけり(汉语翻译:作为奉公人,做了各种应有的准备。)(『源氏物�・松�』)――意味②
  如以上例句所示,在古代日语中“用意”一词①和②两个义项并行使用;而在现代日语中,只有义项②被使用。那么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本文将从这一问题点出发去探究日语中“用意”一词的语史。
  1. 关于日语中的“用意”一词
  1.1 10世纪――14世纪左右
  据『日本国语大辞典』记载,“用意”一词最先出现在『宇津保物�』(970年――999年)。成书于8世纪的『古事记』、『日本书纪』及『万叶集』中“用意”一词均未出现。在『宇津保物语』中义项①与义项②并行使用。
  (1)その日は�いだして、用意しつつふみつくり�ふ(汉语翻译:那日出题,用心做诗)(『宇津保物�・国�下』)――意味①
  (2)おはしまさんさまのよういせん(汉语翻译:没有做准备)(『宇津保物�・国�下』)――意味②
  那么,从义项①与义项②并行使用到义项①消失,只剩下义项②继续被使用又是何时发生的呢?
  分析收集到的实例得知义项①最早出现在『宇津保物�』,最后出现在『竹むきが�』中。
  「もてなしなど由あるを、いとどしくようい加へたるさま也」(汉语翻译:用心准备筵席)(『竹むきが�』1349年)。也就是说,14世纪中叶以后义项①的使用已很少见了。
  1.2 14世纪中叶――现在
  从14世纪中叶开始,从义项①与义项②并行使用的状态到义项①消失,只剩下义项②继续被使用。到了室町时代,义项①已经不再出现。在『�代�国�大辞典・室町�代篇』(三省堂)中“用意”一词的使用例句如下:
  (1)「用意かねてこしらゆる�」(和�通用)(汉语翻译:准备)
  (2)「Yi(ヨウイ)。�整、すなわち、��」(汉语翻译:调整,即准备)
  (3)「ヨウイ用ゆる意。――すなわち、「�悟スル」。��する」(サントス和らげ)(汉语翻译:精神准备;准备)
  以上3个例句中“用意”一词的意思全部都是义项②,也就是“准备”的意思。
  2. 汉语中“用意”一词的意思变化
  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记载,在古代中国,“用意”一词的词义如下:
  (1)犹立意
  (2)谓用心研究或处理问题
  (3)意向;意图
  (4)着意,留意
  
  从表1来看,可以说4个意思并行使用,而且从上表中也可以推测“用意”一词最早出现在《�衡》一书中,书中例句如下所示:
  「夫《春秋经》但言鼓,岂言攻哉?说者见有鼓文,则言攻矣。夫鼓未必为攻,说者用意异也」(「�衡」、王充、��(25-220))
  但是,据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的检索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得知,《史记》中已有2例出现。
   (1)/新校本史�三家注/新校本史�/本�/卷一 五帝本�第一/帝�
  [五]正 �: 漫 音 莫 干 反. 共 工 善 � 言 � , 用 意 邪 僻 也. 似 於 恭 敬 , 罪 � 漫 天 , 不 可 用 也.
  (2)/新校本史�三家注/新校本史�/世家/卷五十三 �相�世家第二十三
  [五]集 解: � 昭 曰 : 「 用 意 �.」
  这2个例句中“用意”一词都可解释为义项④意�、意向。《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史书,比《�衡》还要早。因此汉语中的“用意”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记》。
  在《现代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中“用意”一词只有一个义项:居心、企图。也就是说现代汉语中“用意”一词的意思已与古代汉语大相径庭。4个义项中①②④义项不复存在,只有义项③还保留至今。这种变化的方式与日语中“用意”一词义项的变化方式可以说如出一辙。
  3.古代中日“用意”一词的关联性
  如前所述,在古代日语中,“用意”一词最早出现在『宇津保物�』中。『宇津保物�』成书于公元972-999年间,处于平安时代,而中国正处于宋朝。可以推断,当时日本从中国引入了“用意”一词,那时,与汉语一样,义项①「心遣い、�配り」(汉语翻译:挂虑)被使用。然而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在日语中,正如“用意”一词的字面意思一样,本来是「心を用いる」(汉语翻译:用心)的意思,在经过「��に�を配る」(用心于准备)这一意思之后,最终发展形成了日本所独有的意思「��」。
  4.个别探讨
  在此想拿出《论衡》中「夫《春秋经》但言鼓,岂言攻哉?说者见有鼓文,则言攻矣。夫鼓未必为攻,说者用意异也」的这一例句作一个别探讨。
  在日本辞典(『日本国�大辞典』『大�和辞典』『��和辞典』等)中,无一例外地都将上述例句作为「心遣い、�配り」(汉语翻译:挂虑)这一义项的例句。而在《汉语大辞典》中《论衡》中的这一句话却是作为“意�、意向”的例句出现的。一个同样的例句为什么中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带着这一疑问,笔者查阅了《论衡》著作原文,从前后语境分析,的确如《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一样,在这一例句中,“用意”一词就应该解释为“意图,意向”。
  
  结语:
  
  以上从现代日语与古代日语中“用意”一词的不同含义出发,考察了“用意”一词的语史。从古代例文来看,“用意”一词从「①、心遣い、�配り」「②、��、支度」两个意思并行使用的状态变化到只有义项②被保留使用至今。具体来说就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叶“挂虑”与“准备”两个意思并行使用,14世纪中叶以后,只有“准备”的意思继续被使用。从中日的关联来看,14世纪中叶以前日语中“用意”的意思基本都集中在从汉语传来的“挂虑”的意思上,之后,经历“��に�を配る(挂虑于准备)”,最终形成了日语独特的用法“准备”这一义项。
  
  注:
  [1]文中的所有“汉语翻译”均为笔者所译。
  
  参考文献:
  [1]�枝��,吉田精一.1982. 角川国�大辞典[Z].角川�店.
  [2]中田祝夫.1983.古�大辞典[Z].小学�.
  [3]青空文�:http://www.aozora.gr.jp/[OL].
  [4]室町�代�辞典�修委�会.1985-2001. �代�国�大辞典・室町�代篇[Z ].三省堂.
  [5]��大�典��委�会,��大�典�纂�.1986-1994. ��大�典[Z ].上海辞�出版社.
  [6]中央研究院�籍�子文献: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OL].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 �代���典[ Z].商务印书馆.
  [8]日本国�大辞典第二版�集委�会,小学�国�辞典�集部.2000―2002. 日本国�大辞典[ Z].小学�.
  [9]���次.1989―1990.大�和辞典[Z ].大修��店.
  [10]���次,�田正 米山寅太郎.1981―1982.��和辞典[ Z].大修�.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在读研究生)

推荐访问:日语 用意 一词 探究